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2006年,中国摄影圈儿和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者说一些遮遮掩掩关于钱的话题,在这一年变得正大光明起来,我的朋友电话咨询的事情是照片应该找画廊开价多少——显然我对这个并不在行,就好比我坐在照片拍卖会现场,简直心惊肉跳,过了好一会儿才适应耳边不断变化的数字。
其实将摄影与钱的交易公开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良性的互动中,也许这是促进中国摄影职业化的开始。但是,另外一个可以看得见的现实是,钱也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一些摄影师的理想,因为传统的价值判断标准被颠覆了,用难听一点儿的话来说就是——在一些人心中照片的好坏开始用钱来衡量。
不被金钱承认的照片难道就不是好照片吗?金钱和摄影之间的游戏规则是怎样的呢?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个事儿。
有钱人的品位很难讲
我的一位美编朋友,经常给一些奢侈品广告编版排版,"有钱人的品位很难讲"这是他的一句在编辑部流传甚久的名言。在fotofest十一月北京见面会上,来自美国Akron大学艺术系的教授马克·索夫兰德(Mark Soppeland)竟然也说出了同样的话。
教授是在进行完《骑虎难下:个人作品与公众目标》这个讲座之后,回答听众提问的时候,谈到这个问题。经过两三分钟的尴尬冷场以后,教授自己解嘲说,他不太了解底下听众想了解什么,不过他在见面会上见到很多摄影师已经拍得很好,但是并不懂得怎样进入市场。这个时候一位听众提问——专家似乎更看重摄影作品的观念,是不是技法就不重要了呢?两者之间怎样平衡呢?大家都喜欢拍摄很美的风光照片,这样的作品难道就不能进入市场了呢?--这是个老掉牙的问题,但是非常难以回答。
索夫兰德说了这样一番话:"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使用"合适"的摄影语言,这就是好的"接下来的谈话非常精彩。索夫兰德教授认为艺术品市场是非常广阔的,你可以从多种渠道进入,你的作品可以挂在博物馆里,也可以出现在酒店,餐厅,办公室以及家居寝室。而作品被收藏的原因更加多种多样,很多私人买家在购买一幅作品的时候,可能仅仅因为作品和他的个人体验之间的契合,比如有些人买风光照片,因为那个地点带给他回忆;而大企业在收购作品的时候,更加强调"安全",作品风格不会太前卫太另类,是一脉传承下来的思想,这些作品可能很美,但是内容空洞。当然博物馆艺术馆的收藏是最理想的高级收藏,但是这样有品位的收藏并不时常发生,你要清楚,有钱人不一定就有好品位。
索夫兰德的话或多或少把当下大家心目中伟大的艺术市场解构了,他给那些爱拍风光照的建议是,不妨准备一下奥运会商机,到时候老外们为了留下自己的旅游印象,没准儿就会买走你那些能够让他们带走中国记忆的风光片儿。
这番话带给我的触动是,艺术至上是一码事,但是如果真的要进入市场血拼,所谓崇高理想的背后也是赤裸裸的商业规律。索夫兰德教授持这样的观点——艺术家进入市场的就好比经营一个私企:
1, 你要先找到办公地点(寻找画廊代理自己)
2, 进行市场调研(创作准备)
3, 生产产品(拍摄作品)
4, 包装设计(作品的制作装裱)
5, 推销产品(寻找买家)。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家要想通过金钱获得成功,就要变成精明的商人。也许最赚钱的人不是伟大的精神领袖,而是那些吃准了大众品位,能够大量销售作品的人。
数字游戏
我忽然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我们可以把对照片的价值衡量全部转化成金钱数字,看看会发生什么。
Getty图片社2005年销售额 7.1亿
安吉莉娜·茱丽和布拉德皮特的宝贝女儿照片 650万美元《hello》和《people》两家杂志封面独家版权
詹姆斯·纳赫特威 35万美金 两项杰出贡献奖
解海龙 希望工程 28万人民币 华辰影像艺术拍卖专场
杰西卡迪蒙克(Jessica Dimmock) 2万欧元 一笔纪实摄影基金
如果看到这些金钱数字,我觉得那些为钱苦恼的摄影师都可以放下包袱。因为最赚钱的照片是为浮华世界生产的,明星名人的照片在任何时候都最有市场价值,但可惜这些照片的价值总是与摄影师毫无关系。
你还可以从这些金钱数字中解读出这样一个道理,正是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应不同的摄影门类,与金钱的关系也完全不同,金钱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纯粹的商业照片需要在市场上博弈,完全因市场变化,为市场拍摄,用金钱值来衡量这些照片的价值没有错误。而纪实类摄影的照片则是在和社会现实博弈,金钱只不过是它的附加加值。
有人说,每一张照片都有价值,对照片的意义的探讨要看解读照片的语境。一本看似普通的家庭相册可以成为一本精美画册,差点儿被扔掉得的照片也能得到拯救。这些不同视角的观看,在传达这样一个观点——每一张照片都有意义,关键在于解读的语境以及你如何创造出合适的解读语境。就好比我们认为风光糖水片是没有艺术价值,但是如果作为漂亮的装饰品,作为旅游纪念照却又是有意义的。所以,摄影比赛是很无趣的,因为既然每一张照片都有意义,那如何才能比赛呢?在哪个意义层面上比赛呢?还好,现在国内摄影师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重要的表现就是,比赛少了展览多了,因为展览就是在设置语境解读照片。
但是,如果一幅作品,被放在一种错误的语境中解读是什么结果?如果一个商业摄影师在基金会寻找资助,如果一个纪实摄影家希望金钱来肯定他的价值——一切都乱了套!
平遥摄影节上一位年轻摄影师卡琳·瓦因创作了一个叫做"文化公司"的作品,她是这样阐释自己的创作理念:
"如果艺术作品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是什么效果?周围的环境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作品本身的欣赏?卡琳·瓦因用一年的时间用视觉的方法考证了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使用摄影师在试图纪录细节时最钟爱的大画幅相机,她寻访了很多公司,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被悬挂在这里,比如南格丁。无论是会客室、会议室还是走廊,这些作品的出现似乎提升了商业空间的所谓文化价值,但是结果呢?在这组"文化公司"系列中,关于照片的照片,为我们展示了艺术品一种非同寻常的展示方式,艺术照片变成了廉价的装饰物。"
上一篇: 有这样一种工作
下一篇: 透过钱眼看摄影(2)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