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2006年秋天,华辰影像专场拍卖在北京王府饭店隆重举槌,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场按照国际收藏规则举办的影像专场拍卖。在那场拍卖会上,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照片、解海龙的“希望工程—大眼睛”现身拍场,成了新闻焦点,为全中国几百家媒体所报道,并以30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了中国纪实类影像的记录。



  随后,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圆明园老照片拍出了92万元的价格,当代艺术家刘铮的《四美图》拍出了150万元的价格,王庆松的《跟我学》在境外创出了31.84万美元价格—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连连称奇:“这是我从事艺术品拍卖十多年从未见到过的热闹。”



  2007年,诚轩、嘉德也开设了影像专场,其他的大拍卖公司,如保利、匡时、翰海等也开始了影像拍卖,并都将影像作为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艺术品来操作。国际大拍卖行,如索斯比、嘉士德、法国艺术文化(Artcutural)、瑞士科勒(Koller)也都开拍中国影像,中国收藏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影像。



  越来越热闹的投资群落



  在拍卖场上,照片最初是作为杂项、古籍善本、或是古董出现的。而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影像收藏市场便早已热火朝天,并一直保持着对中国影像的好奇与追捧,甚至有西方的收藏家持有一百多人的中国摄影家的名单,远赴中国内地收藏照片。随后,外国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收藏机构,如纽约摄影中心,法国摄影中心,法国篷皮杜艺术中心,篷皮杜图书馆,尤伦斯基金,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开始规模性地收藏中国影像作品,摄影节、摄影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出现也为中国影像作品的收藏推波助澜,譬如法国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中国的一品国际摄影节,沙飞摄影基金,石少华奖学金,侯登科摄影基金,三影堂摄影基金等等。摄影节为影像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而摄影基金则直接支持和参与了影像收藏。



  画廊更是艺术品收藏的一级市场,出于对影像收藏的敏感嗅觉,以2003的百年印象成功创办为标志,在北京出现了巴黎北京、映、三影堂、印象空间、大河典藏、臻、SEE+、东磊、影天、启雅等专营摄影作品的画廊,上海、河南、广州、洛阳也出现有香格纳画廊、比极、鲲鲤国际影廊、全摄影、M97等摄影画廊,还有很多当代艺术的大画廊也开始经营影像艺术品,如时态空间、伊比利亚、亦安画廊、菊香书屋等。摄影画廊的急速冒起,为中国影像收藏提供了稳步发展的基本保障。



  当然,除了投资者群落和收藏市场的逐渐成型,中国影像收藏的前景和在国际影响力和关注度的上升,还吸引了境外风险资金的投入,如国际数据集团(IDG)和海纳(SIG)都斥资进入了中国影像艺术品的收藏领域,还有一些国内的资金也开始关注这中国摄影收藏领域。
  先把分类整明白



  对艺术品收藏来说,影像的分类并不重要,只要喜欢就好。但涉及到用什么价格来收藏,分类就成为十分重要的指标了。同一张影像,所处的类别不同,其市场价格就会发生很大的不同。此外,影像市场的价格指数的建立也需要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分类。



  目前国内影像艺术品种类已经从早期单一的、西方人比较了解熟悉、成熟度较高的当代影像艺术品,扩展到了以下9类藏品:



  1.中国重要摄影家的代表作

  2.中国历史和摄影史上著名的影像(摄影者不详)

  3.艺术摄影(fine art photography,包括沙龙摄影)

  4.当代影像:用摄影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品

  5.原始古董文物老照片

  6.摄影技术技法发展史上有价值的照片

  7.国外名家名作

  8.底片

  9.摄影图书(古籍善本影像书)



  可以预计,随着中国影像市场规模的逐渐增长,以上的类别还将不断地增加。



  价格体系日趋稳定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中国影像收藏的规则(如收藏级制作,限量等等)已经初步建立,影像收藏的评判标准趋向成熟,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格也为建立影像收藏价格指数提供了基础。
  古董文物老照片的价格持续走高,特别是出自摄影史上著名摄影家之手的老照片在短短的几年内,价格就从几千元上升到几万元,屡创新高。以华辰2008年春拍中,著名的国外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ThomasChild)拍摄的老北京的原始照片为例,一套3张圆明园的和3张颐和园的原始老照片,拍到90多万元的价格。平均每张十五万人民币的价格,为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据中国老照片网创办人仝冰雪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曾系统地出版了有关中国早期影像的书籍,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早期老照片的关注,很多博物馆有专门的中国老照片的收藏,民间中国老照片收藏家也越来越多了。在西方的拍卖会上,同时代、同样题材、同样品相的照片,中国题材照片的价格常常是欧美照片的十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摄影技术普及较晚,早期照片存世量少。比如在西方很普遍的银版照片,由于存世量大,一般几十到几百美金一张,但去年巴黎拍卖了一批中国早期的银版照片,虽然品相上有缺陷,仍卖到了两万多欧元。



  早年用纪实性手法拍摄的影像艺术品因其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性,初始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上升,从本世纪初的1000-2000元一张,上升到5000元左右,出现了很多单价超过万元的艺术家,如王文澜、吴家林、张新民等,而陈正青、徐肖冰、侯波、翁乃强、李振盛的代表作则进入了“十万元俱乐部”的行列。可以预计这类照片将不断地被发现被挖掘,因为大多数该类作品的价格,还都处于低价运行,其市场价格还有稳步上升的空间。



  同时,当代影像艺术品大量出现,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创意与技术技法的完成度越来越高,但是初始价格出现了回落的态势。很多优秀艺术品的市场价格都在两三万元左右,一批优秀新作的价格在万元以下。买家也和卖家一起稳步增长,特别是买家的增长为影像收藏市场提供了发展的基础。“2009年秋拍有20多位我不认识的新买家进场举牌”,华辰影像经理李欣说,“中国影像拍卖的年成交额在2007年超过2000万元后,一直呈现稳定的态势。”以250万成交额落槌的2009华辰秋拍影像专场,可算是中国影像收藏和拍卖安然度过2008金融风暴危机,进入健康稳步的发展阶段的最好例证。





上一篇影像拍卖——越来越热闹的投资群落

下一篇资深艺术人士的藏品:不求最贵,但求最可心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