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作为首批赴灾区记者,我用镜头记录灾情和救援;作为职业摄影人,请允许我们暂时收拾起悲伤,一起思考新闻摄影在抗震救灾中扮演的角色。

  “静止”“二维”,却更久远

  当我回到成都,打开电视发现各大电视台都在滚动播出抗震救灾中的图片。一向强势的电视台,为什么为两维的平面摄影让出这么大的传播空间呢?

  面对音视频不断流动的信息大潮,受众仍需要二维、静止的图像。这就是新闻摄影。摄影人可以在纷繁忙乱的现场,把最有意义、最耐人寻味的瞬间定格在平面空间。它让人冷静,引人思考;这种被凝固的力量和精神,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都无法替代。

  回顾人类传递信息的历史,从远古刻在岩石上的符号起,人类习惯于通过静止、二维图像获得信息。这一点到今天也没变。只是今天不再停留在摄影的纪录性上,其表达性越来越为人们重视。

  可以这样说,汶川大地震,又一次把摄影推到新闻报道最前沿,新闻摄影再次展示了其纪实性与艺术性兼具的独特魅力。

  摄影记者首先是“人”

  这次在灾区见到许多摄影人。不可否认,报道,并不见得是每一个前往灾区摄影人的唯一目的。我曾听说有这样一个摄影人,跑到灾区拍到几张好片,自语道:估计够办一个展览的了,于是开拔。抱着这样的态度拍照片,视觉上或许会有冲击力,但未必感人。

  真正的记者不是这样,他们在灾区与群众一起体味命运残酷和真情美好。我的同事郝远征在灾区给孤儿拍完照片,顺手把口袋中的钱拿出来给他们;摄影记者袁满在徒步前往映秀的路上遇到逃难的灾区群众,把随身的药品留给他们;在办公室和我坐对桌的陈建力,沿着有“生死线”之称的山路绕道数百公里,冒着生命危险前往理县,一度还传出“失踪”的消息,而此时他还不知道家里岳父、姐夫同时住院。那天在映秀县拍到一名小战士护送两名儿童登直升飞机时,用身体为他们遮挡机翼卷起的风沙,我情不自禁放下手中的镜头,和他肩并肩站在一起。

在灾区,记者绝不仅仅是在用手中的镜头拍摄,他们和灾区群众是一家人。仅仅讲述“故事”就够了吗?

  一场大灾难降临时,可以拍的东西很多。面对海量的画面选择,不可能见什么就拍什么,优秀摄影者会有所取舍,用独特视角记录历史。

  这次新华社摄影记者在前方佳作频出,有两个原因比较关键:早到、独到。早到,就是发动一切可能,以最快时间到达现场。震后救援的“黄金72小时”,也是摄影报道的“黄金72小时”,这个时间段内,最有可能捕捉到动人画面。第一张来自灾区的照片,第一张反应国家救援队出发的照片,第一张发自北川的照片,第一张来自汶川的照片,第一张来自理县、茂县的照片,都是出自新华社记者之手。从12日夜至14日,在许多媒体还没有赶到灾区之前,新华社记者就发回大量采自一线、感人至深的稿件。独到,就是要强调新闻摄影的专业性,摄影报道要符合人们平面审美规律,鼓励摄影记者创新。

  5月14日,我在棉竹汉旺镇采访东汽高中的时候,听当地人说,汉旺广场上的一座大钟停了。我立刻联想到唐山大地震博物馆那只从废墟中找到的钟表,意识到这座汉旺大钟在摄影报道中的独特价值。照片发表后,被报纸广泛采用,听说当地政府已准备把这座大钟保留作永久的纪念碑。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我特意从分社要了一辆车,第二次来到这座大钟跟前,记录了人们在大钟前默哀的画面,同样也被媒体广泛采用。

  5月17日17时12分,在被压在废墟下近125小时后,20岁的小伙子蒋雨航在汶川地震重灾区映秀镇获救生还。蒋雨航的母亲龙金玉从贵州千里寻子,17日中午刚刚到达映秀。目睹儿子在劫难中奇迹般幸存,龙金玉悲喜交加。图为搜救队员将蒋雨航成功救出。来看看这张照片俯拍带来的视觉效果。我们都知道这张照片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但是仅仅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就够了么?看看专业的摄影记者如何选择最佳的角度。获救者赤裸的身体如初生的婴儿一般,是否暗示母亲千里寻子,儿子获救“重生”的意义呢?

镜头传播力量

  回到北京常被问一个问题:在灾区有许多同台竞争的外国记者,新华社记者和他们在报道这场灾难时有什么不同?

  在这样一场巨灾面前,记者的职责都是见证。但是作为中国记者,记录同时,我们还试图用镜头凝聚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帮助灾区人民在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的力量。

  这次抗震报道中,有一大批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的人物,不少是镜头发现的;比如英雄老师谭千秋的故事,“世上最美丽的母亲”蒋晓娟的故事,“拿吊瓶的帅哥”李阳的故事。运用摄影语言,报道的不仅是一个个典型人物,瞬间凝结的更是这些人物身上表现出的力量,战胜灾难的力量。

  在汶川大地震这样一个历史事件中,摄影记者不仅自己的心灵受到感动,也在用手中的镜头感动着世界。经典影像所传达出的精神和力量,至今仍是任何其他新闻报道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上一篇浅谈摄影题材的选项定位

下一篇谈民俗摄影的特性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