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作者:严红枫 王斯敏 周步惠 来源:《光明日报》
伴随着发轫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世界艺术品市场秋风渐起。 9 月至 10 月间,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量萎缩了 20.5% 。此情此景引发业界忧虑:中国艺术品市场将在浪潮挟裹下走向何方?
“市场仍在健康有序地发展中。经济危机并非一个单纯的冲击,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自身调整的催化剂。”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会长、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日前表示。
艺术品抗跌性强,精品价仍然走高
“事实证明,真正质优的藏品,价格仍在攀升。”陆镜清说。
陆镜清分析,艺术品是抗跌性较强的投资品类,它的价值是由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工艺智慧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其不可再生性和存世稀有性,保证了身价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历史、文化因素在价格构成中占的比重越大,它的价格受外在影响就越小。近年来,文物艺术品价格变动受国际资本影响较小,其价格攀升是内在价值逐渐显露的结果,而不是国际游资集中操盘、短期炒作的结果。
“灾难往往会唤醒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有助于文化的繁荣与传播。”陆镜清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发展的十多年间,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等多次波折,每次都会带来新气象。例如 2003 年非典过后 , 随着对生命感悟的提升 , 人们的精神需求更为强烈,艺术品市场非但没有衰落,反而孕育着 2004 年的迅猛攀升,在不久之后达到了改革开放至今的最高点。
陆镜清介绍,对于卖方市场来说,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一定会迫使原先的部分藏家出售藏品。加之经济低谷使部分藏品价格走低,收藏家可以花比平时更少的钱购买藏品,历史上许多知名收藏家就是趁经济危机来壮大收藏。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金融危机可能带来文物珍品的“海外回流”现象,这对文物交易的深度与广度是一个极好的促进。在西泠印社即将于 2009 年 1 月 2 日 举行的拍卖中,也有大量海外回流的藏品。
“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虽受影响,但中国稳定的政治局面、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使中国艺术品市场仍具有很强的吸纳能力。”陆镜清说。
藏家群体撑起市场,退去“虚火”走向整合
为业界公认的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 15 年发展,已经到了反思、整合的紧要关头,而此次金融危机,恰恰给了市场一个“洗牌”的契机,可以引导建立一个真正的藏家群体,从而规范市场。
“近 30 年来,中国收藏家队伍几经更迭,层次不断提高。但在 2003 年至 2007 年这 5 年间,拍卖公司急速增多,投资者、投机者蜂拥而至。这些机动性很强的力量一方面推动了市场的兴旺,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市场‘虚火中烧’。”陆镜清认为,在金融危机之下,艺术品市场有可能得到整顿和清理,剔除过多的投机成分,哄抬价格的状况会有所收敛。投机的人退出去,进来的将是真正对艺术有兴趣、有认知的人。同时,本土的、带有民族性的艺术也会借此成长。
“当艺术品的主要持有者从投资者、投机者转变为藏家群体的时候,艺术市场才能体现它精神领域的价值。”陆镜清充满信心,“到那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自身扎实的基础上,再与国际接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上一篇: 王鉴:喜金喜银开启礼品市场新纪元
下一篇: 金融危机或使海外中国古代艺术品回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