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跨入新世纪,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领域都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世纪走来的摄影传媒也正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大潮中面临着自己的机遇与挑战。摄影传媒作为大众传媒的一部分,从整体上也体现出传媒业的整体特点,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与信息时代泛滥成灾的信息海洋中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摄影媒介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媒介的微观方面。如栏目设置、专题选择等,但从整体上,从宏观乃至微观的角度缺乏整体的研究与把握。研究的信息资料来源是简单的读者调查与个体交流。从方法论的角度缺乏一个有效的研究方法,而且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摄影媒体更多的是依赖于作为媒体负责人的个人或者编辑委员会个人或集体经验的把握。在现代大众传播高度发展、市场环境千变万花的情况下,这种把握带给摄影媒介的将是媒体经营风险的加大。就现在的摄影媒体性质与投资而言,很可能将投资方或主办单位置于一个难堪的位置,因此对摄影媒介的研究我们有必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更为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在这里我们将从传播学的视野,对当前摄影媒体所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角度,给予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与探讨。

摄影媒体的言论与舆论

摄影媒体的言论在媒体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摄影媒体的言论旨在通过相应的批评性栏目或评论性文字体现出媒体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观点与看法。言论可由读者撰写,也可由媒体记者、编辑撰写。当然,体现媒体观点与看法也可通过摄影媒体编辑作为具体的"把关人"在具体的稿件选择与编辑中体现出来。

对于摄影媒体的言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摄影媒体的言论应该保持中性,排除偏向某一方面的言论。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对事实的叙述或一般意义上的近似于中庸的评述。它的缺点是将媒体自身置于事实与现象之外,也就是将摄影媒体的社会属性给予忽略的产物。这种对言论文字?quot;提纯",带来的将是将摄影媒体与读者、与社会关系的割裂。忽视读者、受众的必然结果,将是媒体自身的经营走进自身营造的死胡同中。另一种摄影媒体的言论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言论从代表了媒体自身的观点与看法,代表了媒体的自身利益,最终是媒体受众观点的体现。在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中,鲜明的言论,将对受众的观念、意志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使受众的产生有利于媒体的行为倾向,即产生对媒体的认同感。因此,加强摄影媒体的言论,将是摄影媒体进一步确立与巩固自己的定位,树立形象,加强与受众的亲和力,产生认同感的十分有利的工具。言论的摄影媒体自身一个十分明确的立脚石,也是一个支柱,它在媒体形象确立与媒体发展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媒体言论的"鲜明性"旨在具体的媒体言论中,对具体实践与现象评述的一面性还是两面性。传播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由于受众的文化程度、理解力、判断力的不同,在具体的传播实务中,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受教育程度高的,采取两面论述法;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受众,采取一面论述法。不同的摄影媒体的自身定位也就完全不同,有针对摄影爱好者的普及性刊物,有针对高极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师的专业摄影刊物,媒体定位的不同,必然决定了受众的不同,这也就举定了不同的的摄影媒体在自身的言论表现中,采取不同的方法。

生成舆论是媒体的一大功能之一。我国的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形成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从整体上讲,这也体现了我国媒体的党性原则。作为摄影媒体,我们是否能够游离于这个大的社会范畴之外呢?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在摄影媒体中我们应该将媒体自身的所应体现的党性原则通过领导的讲话,通过媒体评论员的文字鲜名地体现出来。在这中间,也许有人会提?quot;党性"的讲话与评论是与媒体的经营性,即商业性是矛盾的,是不能调和的。这种理解无疑是错误的。作为一个社会存在,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如果对自身所存在的环境,直接的社会环境,缺乏全面地认识,那它(他)的发展将成为个疑问。

从另一方面讲,通常我们将舆论更多的理解为政治舆论。其实,舆论包括很对方面。反映在摄影领域,摄影媒体应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摄影舆论环境。从而对摄影受众产生广泛的影响,从而促进个人摄影水平的提高,带动整体摄影事业的发展。摄影媒体是摄影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者,同时作为摄影信息的把关人,通过个体的记者、编辑的活动,从总体上体现媒体的编辑策论与思想,对形成健康的摄影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摄影媒体在关注于发行量的同时应该近期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媒体的分层

媒体的发展经过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从媒介形态的角度来看,媒介经历了从口头言语、印刷文字、电子媒介、网络媒介四个大的形态变化。从传统的报刊的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报刊从早期的邸报、官报、到"廉价报纸",到现代报纸,经历了一个从小众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过程。随着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第四媒体",即网络媒体的出现,传播媒介再一次重归小众传播。这是一次在现代传播媒介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回归,它与早期因为经济、文化、政治条件限制之下的小众传播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对于传播媒介的小众传播化,对于不同的媒介可能有不同的影响,也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传播媒介提出了信息上的不同要求。不同的受众群体,具有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具有不同的兴趣与爱好,具有不同的理解力与认知力,这样就对媒体体出了不同的要求。从媒介的角度也就是媒介质只能满足不同阶层,或不同群体的受众的需要,而不可能是成为放之天下皆准的媒介。这种作用的最后的结果,便是小众传播下的媒介分层。媒介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市场、研究受众,给媒介所存在的市场空间给予一个定位。这种定位也就是媒介自身的发展空间的确立,同时也是编辑思想与编辑策略的确立。

准确的媒介定位,将是媒介成熟、发展的前提与保证。在摄影媒介中,同样也存在媒体定位的问题。这种定位也许是约定俗成、也许是市场调查的结果。无论怎样,在摄影媒介内部,此上而下应该对媒介的定位有清醒的认识,把媒介的定位作为媒介发展战略的基础。媒介的工作从中观还是从微观上,都应该能体现出媒介的定位。

媒介定位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是对媒介受众的一种强调。摄影媒介受众应该成为媒体工作的基点。如果脱离媒体的受众,将在很大意义上增大媒体工作的盲目性,也谈不上媒体的经营与发展。

媒体的受众

媒体的受众,换句话来讲就是媒体传播对象。作为摄影媒介,就是我们的读者。

在传播学研究的早期,专家对媒介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传播者自身的作用。而且这种研究更多的关注的是传者对受传者的影响,而忽视了受传者,也就是受众在传播中的作用与意义。

摄影媒体作为一个经营化的媒介与组织,它以大量的视觉图片为内容,在受众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样受众也在媒介的发展中担负一种重要的角色。

从媒体发展的角度上,媒体必须具有自身的适应性。也就是媒体必须决有自身的受众群体,也就是为一定的群体所接受。同时媒体的适应性,必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观念、意识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呈现出一个与社会整体上同步的改变与演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体提供的信息与自己定位所面对的受众的需要相对。否则将失去对应的可能,从而失去自身赖以发展的受众群体。

在媒体具有适应性的同时,媒体应以自己鲜明的特点,提高对受众的亲和力。受众的亲和力是媒体经营与发展的原动力。我们不能将媒体变成一个板起面孔、冷冰冰地毫无血色的机器动物。而同受众群体,不论是作者群、读者群、还是编辑群体,都应该建立起紧密地联系,通过媒体对作品的刊载,读者来信的回复,加强编读双方的认同感,体现出摄影媒介所应用的亲和力。

对于作者群的培养与联系,将是加强摄影媒介亲和力的起点。我们应该为更为广阔的天地。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读者其成为我们的作者群的一部分。他们只有拥有了自己作品发表的园地,他们才可能更多的参加到媒体活动中,成为更加巩固的读者。在此基础上,对于媒体而言,将为提高媒体的稿件质量创造充分的条件。

对于读者群的关注,就是使媒体的内容、形式能够适应读者的要求。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任何形式的变化读应该考虑到受众的可接受程度,对于应该变化的,应循序渐进,给受众一个适应变化的过程。

亲和力的另一种理解,便是媒体的本土化。媒体的本土化,如果从字面上分析,我们可能认为是针对外国媒体中文版而言。不错,对国外媒体的中文版而言,又一个很长时间的本土化的过程。它必须具体分析中国读者群体的特点,结合中国的文化、社会背景,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摄影媒体而言,仍然有一个本土化的问题。

我们知道,摄影术是由法国人发明的。摄影术在19世纪后叶,伴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被传入中国。不论在解放前,还是在解放后,限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摄影的发展长时间里一直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摄影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果说,摄影作为"术"而言不存在中国化的问题,那么作为"学"而言,就存在一个中国化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媒体大量介绍国外摄影史、摄影流派、摄影家、摄影作品。这为我们学习摄影之术,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外摄影信息的译介在摄影媒体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其后果是使国内摄影师的作品少有合适的发表的天地。同时也没有认识到建立中国化的摄影学的意义,失却了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经历了从78年后20几年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摄影事业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们有必要系统地介绍与整理我们的摄影史、研究我们的摄影实践、我们的摄影作品。而不是在吃自己的饭的同时,将眼睛还盯在别人的碗里。

中国摄影媒介的非本土化现象,如果说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应该是一个引起重视,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摄影学的中国化才刚刚开始。

媒体的功能

媒介的功能,在传播学的研究中,从最早的三功能说,到后来的四功能说,其中增加娱乐的功能。就我国媒介的现状和实践而言,媒介具有5个方面的功能,1。制造健康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舆论环境。2。传递信息。3。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播。4,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娱乐形式。在著名的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按摩"的观点。麦克卢汉的这一观点是对媒体娱乐功能的强化。

摄影媒体同样应该具有娱乐的功能。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媒介"教化"功能的影响中摆脱出来,摄影媒介不论要提供娱乐的信息,而且就其形式而言,也应该有所体现。不能板起"面孔"。

摄影媒介的发展。从纸质媒体,到电子版,下一步将出现的将是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版本。这种形式的版本,在早期将以传统纸质媒介的增值服务为起点,不断的完善和丰富,逐渐成为传统纸质媒介的有益补充,在将来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纸质媒介。

这种媒介的多媒体化,不仅能够丰富媒介的信息表达,而且成为以娱乐的方式整合要传播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发挥传播作用的有利手段。

媒体的商业运作

从现代报纸的发展来看,作为现代报业的发端是资本主义报业。资本主义报纸可分为两种形式:廉价商业报纸和政党报纸。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作为政党宣传阵地的政党报纸逐渐程萎缩的趋势,发展前途渺茫。而廉价报纸作为商业报纸的发端,在日益商业化的经济环境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商业报纸,虽然有自身的政治倾向性,但整体操作是将报纸作为一种商品来进行经营。

在我国报业发展的早期,从早期的邸报、官报,一直到清朝时期,逐渐出现了私人经营的报房。从此开始了私人办报的历史。建国以后,我国的报业沿用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报业体制。报纸成为政党报纸、即党报,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映基层和群众工作的工具和桥梁。




上一篇摄者就是一名杀手

下一篇论人体摄影的美与性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