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作者:林琳 周步惠

  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上世纪 80 年代— 90 年代初期因经济迅猛发展而成为中国艺术品的主要输入国,在 1997 年后深受金融危机之苦,大量中国艺术品又从这些地区流进国内。

  中国古董、古代书画的价格体系是几百年逐渐形成的,不可再生、存世稀有,保证了身价的稳定性。

  据最新数据,近 40 天内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量萎缩了 20.5 %; 2008 年 9 月 1 日 至 10 月 1 日 ,世界各大艺术品拍卖行流拍物品的比例达到了 39.2 %,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成交额同比下降 4.45 %。金融危机对艺术品市场影响日益扩大,部分市场人士对国内已经开始的秋拍大潮忧心忡忡。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会长陆镜清却在专访中乐观表示,在艺术品市场急剧发展一段时间后,金融危机的出现对于艺术品的流通和收藏者的收藏都是一个新的契机。

  拍品成交价格明显回落

  记者:您怎么看待金融危机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

  陆镜清:据了解,在 11 月初结束的伦敦苏富比秋拍会中,中国当代艺术品共成交 203 件,平均每件成交价 107 万港元,较春拍的每件 158 万港元降低了 32% 。中国当代艺术品成交总额,已萎缩至最近三季最低。

  国内其他一些拍卖公司成绩也都不甚理想,一是拍品成交价格明显回落,尤其是亚洲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大幅跳水;二是拍卖现场人气骤减,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艺术品市场表现出强烈的信心不足,所有的拍卖同仁都要共同迎接这一次难关。

  记者:金融危机对国内艺术品市场起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

  陆镜清:不能这么说。我个人的心态比较积极。我认为 , 金融危机有可能加速了艺术品行业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2003 年至 2007 年的 5 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的阶段,拍卖公司一夜暴增,投资者、投机者蜂拥而至。

  这些机动性、临时性很强的力量一方面推动了市场的兴旺,另一方面却导致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虚火中烧”。在金融危机这种强大的无形力量下,艺术品市场有可能可以得到整顿和清理,剔除过多的投机成分。

  记者:金融危机也可以是机遇?

  陆镜清:是的。我认为那些由始至终坚守在艺术品市场上的拍卖公司和买家 , 未来的主流引导作用将更有力。据我了解,目前几乎所有的拍卖公司都面临买家队伍大幅缩减的问题,这就迫使经营者要重新审定优质拍品的标准。

  金融危机对于艺术品的流通也将会是一个契机,尤其是那些流存海外的中国古代艺术精品的回流。其实早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出现了这种大规模的“海外回流”现象。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上世纪 80 年代 ~90 年代初期因经济迅猛发展而成为中国艺术品的主要输入国,在 1997 年后深受金融危机之苦,大量中国艺术品又从这些地区流进国内,此后数年回流现象络绎不绝。西泠在明年 1 月 2 日举行的拍卖会中也将推出海外回流的藏品。

  质优的藏品价格仍在攀升

  记者:您认为对于收藏者来说,目前是不是“趁低入货”的好时机?

  陆镜清:经济低谷迫使藏品的价格走低,收藏家可以花比平时更少的钱来购买藏品。其实历史上许多知名的大收藏家往往把握了战争或经济危机的机会来壮大他的收藏。比如民国时候上海最著名的收藏家钱镜塘先生,就是在这种时候大量买进别人抛售的艺术品,否则不太可能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拥有五万多件高质量的藏品。

  另一方面,我认为,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投资者们将更钟情安全的投资方式,而艺术品就是其一。

  一般来说,艺术、历史、文化因素在艺术品价格构成中占的比重越大,其价格受短期的外在影响就将越小,尤其是文物艺术品。如中国古董、古代书画的价格体系是几百年逐渐形成的,不可再生、存世稀有,保证了身价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近年文物艺术品的价格变动受国际资本影响较小,其价格攀升是其内在价值逐渐显露的结果。事实证明,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真正质优的藏品价格仍然在攀升。




上一篇陆镜清:艺术品市场如何应对危机

下一篇彩色金币版块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