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玩杂项门类庞杂,品种繁多。每一古代艺术流派都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载体。古钱币也如此。只要浏览其中,犹如打开一条历史的时空遂道,窥见一片文化艺术的园地,其中盛开着两支奇异的花朵,一支是冷冰冰的流通中的钱币;另一支是暖融融的民俗压胜钱。

  法定钱币的铸造和使用是为了顺应社会需求,便利货品交流与交换,作为物质交流中的价值媒介物和替代体而存在。钱币是历史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人类道德败坏的万恶之源。它记录了血雨腥风的改朝换代,也印证了社会的坠落和贪婪。

  每一枚小小的铜钱,都见证了历史的兴衰。都是社会政治、经济的情雨表,一枚铜币制作工艺精良,铜质好,说明此代国力昌盛。反之,说明国情衰败。年号步步更换时说明社会动荡,币制稳定时说明是太平盛世。

  我们不可否认钱币的正面作用,也不能低估它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关钱财的负面成语流传很多,都说明世人对钱的负面评价。这些成语有:“钱字有两戈,伤尽古今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见利忘义”,“财迷心窍”,“见钱眼开”,“钱可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赌钱场上无父子”,“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等等多不胜算。

  钱是社会货品交流的调滑剂,是社会发展的激素,但人们感觉它是冷冰冰的,它客观而冷酷。

  我们见到收藏中的那些古钱币,都是经过历史岁月的洗礼,洗清了罪孽,留下的是历史的光辉和文化的精粹。人们在观赏把玩这些古钱币时,不要只沉醉在它的经济价值和艺术品味,还要认识钱的负面作用;使自己在钱的诱惑面前,能增加些免疫力。既然古代钱币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就要全面的解读它,不要只取向于个人爱好的一面,也要顾及全局仍至阴暗的记载,这样才能达到全面理解和认识。

  而做为中国的民俗钱币或叫做压胜钱,它的诞生效仿了钱币的形制,借鉴了钱币的工艺,却远离了经济功能的实质,归于意识形态之中,是仿效钱币又不似钱币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产品,它寄托了人们的良好心愿和祝福,又不使人为了金钱挺而走险。民俗钱是流通钱币衍生出来的一支艺术支派。使人观赏它,佩带它感到暖融融的,与流通钱币形式截然不同的冷币与热钱的强烈对比。

  中华民族信奉孔孟之道,对外不侵略扩张,对内希望和谐共生,不靠损人求富贵,本分的期盼太平日子,所以在铸造的钱文中,没有损害他人的文句,只有“天下太平”,“安居乐业”,“平安吉祥”,的期盼字样,说明历代百姓希望有安定生活的环境。当人们处于社会安定时,又祈盼生活富有,因此又出现“长命百岁”,“富贵双全”,“金玉满堂”等文字。在解决温饱之后,又想往健康长寿,多子多孙,达到千秋万代子孙兴旺的目的。因此在钱文中又出现了“福延寿长”,“龟鹤齐寿”。“永安五星”,“五男二女”,“五子登科”的吉祥语,中华民族的百姓深知人祸有时比天灾更甚。要求驱灾辟邪的钱文铸造也多不胜数,如“去殃除凶”,“辟兵莫当”,“驱邪辟恶”,等,都反映了人们期盼太平盛世辟兵荒马乱的心愿。

  整部民俗钱币史,就是一首祈福求宁的幻想古长诗。

  古代钱币是历史发展的另一面镜子,法定钱币是一块测试社会政治经济的睛雨表,而民俗钱币是一个反映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哲学、历代美术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万花筒。观赏学习民俗钱币如同读了一部灿烂的文化篇章。

  笔者是古陶瓷收藏者,对古代钱币没有进行过专门研究,许多行家做了正面论述,我做个侧面评说,只是一个民俗钱币的观后隋想,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上一篇一只青花碗的入藏心境

下一篇文物启迪文心:藏品涵养艺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