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中西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多种新的探索方向,诸如重述唐宋传统、力求笔墨集成、强调写生,甚至进而以光影改造笔墨,以渲染重塑语言等等。应该说,这些新的风格共同形成了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在继承与变革中的丰富诉求,从不同角度拓展了传统山水画的视觉形态。而其中,贾又福的出现,无疑为这种多元化探索提供了一种别样的审美体验,堪称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风格转变的代表人之一。
贾又福的山水,宗法五代北宋,兼收元明清,强调笔墨的精神价值并及图式构成的形式趣味,同时以渲染光影的语言系统营造出中国山水画少有的崇高性,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多重视觉体验中寻求出的新的审美方案,并进而获得了一种超越前人的全新呈现。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创作体验,贾又福在其多年的山水画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本集所收录的他的学生的作品,正是这一教育过程的丰硕成果之一部分。从某种角度上看,自1998年贾又福在中央美院开设山水画工作室,继之于2005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至今,十多年的国画教育使得他的学生形成了今日中国画坛顿具声势的山水画派。这些学生中,已经有很多人成为了教授、知名画家,但无论学生个人如何发展,他们始终都以贾又福工作室为核心,立足中国文化和中国画本体共同进行着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开拓与发展。
如果对于这种开拓、发展进行一种整体描述,贾又福的学生们共同体现出了体悟传统与自然,强调感受并最终呈现为绘画语言、结构乃至意境对于前人的超越。他们在技法上强调兼收并蓄,不为一技一法昕困,尤其在面对中西绘画在技术语言上的差异时,以一种“执其两端而用中”的机智超越中西之限,使其能够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并因此产生新的视觉可能性。比如一些学员的作品以现代生活场景为题材,虽仍以笔墨为主,但西方艺术的光、色却被巧妙转化为传统语言感觉下的有效元素,传统笔墨、现代意味在画面中相得益彰,成为兼顾传统与现代双重审美的新风格。而在山水画的造境上,他们在强调写生的基础上,更为注重理解传统山水造境方法的体悟特征——也即他们虽然将写生视作创作前的必修课,无论高山大川还是烟云人家,无不从写生中得来,但是他们的创作却并非将写生照搬,不是简单游记式的写生,不是某一具体场景的真实再现,而是强调主体感悟并最终超越自然,使得自然成为主观心象的精神感受,并在精微细腻的语言营造中阐释某种主体化的存在体验,并由这种主体体验进而升华为一种本体论的精神体验。或许,正如贾又福指出的:“最大限度地认识自我,以求最大限度地走出自我”,他的学生们一直试图以写生人手,进而超越自然以人自我,继而再因体悟自我而超越自我,从而较为成功地在当代山水画刨怍中解决了由客观体悟到主体超越的精神描述。也正是因为这种超越,贾又福弟子们的山水画以一种“技道精进”的特征成为当代中国画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他们的作品虽然面貌各异,却莫不以取形得意为追求,以“人格不俗、画自不俗”为诉求,在雄浑、壮美与精微、细腻之中成就了自己。
纵观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学员的作品,让人惊讶于一个画家修炼的体悟能够通过教育形成一种群体性的价值追求。应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贾又福个人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得益于其工作室踏实、规范而系统的教学实践,为中国当代山水画教育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而这在中国画创作、教学整体心态较为浮躁的当下,尤为可贵。在这个意义上,贾又福强调“入古者深、出古者远”而形成的关于中国画“体悟----超越”的创作方式、教育思想绝非一句空调的口号,而是工作室师生们长期探索的富贵经验。
上一篇: 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
下一篇: 李世英:心灵气息是书法艺术的生命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