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阿,浪来了
台湾有艺术界人士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不无嫉妒地说现在欧洲艺术圈中人在竞相谄媚中国,并提出要树立台湾的主体性。其实这是两个问题,台湾的艺术界有心人自然可以辩论和维护台湾的主体性,在岛内或许可以形成共识,但是就国际范围内,台湾艺术圈要制造潮流、成为焦点则不仅是自己的事情,还要看整个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演变的大势,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内地作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从来就是国际关注的焦点,只是1978年以前的三十多年是对“红色中国”的远距离想象,而最近二十多年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再加上高速经济增长形成的大市场,自然更是有发现新大陆的惊奇,对世界趋势最为敏锐的《财富》、《美国新闻周刊》、《时代》等都接连推出中国专题,可见目前“中国热”的高度,而文化艺术界也不会自外于此。  目前中国内地和海外的艺文交流,一方面是政府之间的交流规模庞大,前所未有,如2003年到2005年的中法文化年、明年的意大利文化年,并已经和俄罗斯达成举行文化年的协议,可见各个国际都有意通过大型文化活动,让中国各阶层人士有亲近感,树立国家形象;另一方面,中国现在的艺术市场也在快速成长,因此不仅是对中国艺术好奇的人,利益追逐者也接踵而来,从参展画廊快速膨胀的两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就可见一斑。不仅拍卖行、画廊从业者频繁进出,近几年海外艺术家、策划人在中国发现机会,最新的例子就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部总监、200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评委会主席Terence Riley受邀在沪申画廊策展荷兰建筑组合MVRDV的“中国城市建筑提案展”。

个人探路时期
其实台湾艺术人到内地可以说最早,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有人前来内地探亲访友,连带者也带出一些文物和艺术品。到1980年代末期开始形成到内地买货的小潮流,当时不是人都通过个人携带方式携带小件文物出境,通过香港中转。到了1990年代前期,到内地收画、收文物更成规模。那时侯也是港台艺术市场最活跃的时候,港台买家不仅通过古董商人和画廊收购大陆留出的文物艺术品,也是大陆刚启动的拍卖市场上最有实力的买家。之后部分画廊从业者开始尝试代理大陆在世画家的作品,主要是水墨画和风格偏向传统的油画家,“山艺术文教基金会”的创始人林明哲、台南索卡画廊老板萧富元可以说是代表人物。

  不过1998年前后的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港台艺术市场也进入衰退期,这期间中国内地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这一时期内地买家也已经成为推动内地拍卖市场前进的主力。一些藏家开始考虑通过香港或北京的拍卖会释出藏品,这时候还是个别人试探性的进入拍卖的也是单件作品为主。

群雄逐鹿时期
2000年以前最早进入内地艺术品市场的意识敏锐的古董商人、画廊从业者和收藏家中的个别人,他们主要是在内地用相对低廉的价格收购文物艺术品,然后带回岛内转卖或收藏,这一时期他们面对的主要客户还是岛内。到2001年9月,萧富元在北京开设北京索卡艺术中心可以说是一个标志,这是台湾画廊在大陆以公司方式长期运营的开始。
而北京索卡艺术中心在2003年开始扭亏为盈,这一时期业内地拍卖市场业开始新一波长势,内地买家的强劲表现直接刺激了收藏家的兴趣,吸引台湾乃至香港、美国、东南亚的藏家成批放出收藏,形成所谓“海外文化回流”新高潮。资本永远是追逐利益的,这同样是艺术市场的铁律,最能象征这种演变的例证发生在今年7月3日,有台湾知名骨董经纪商徐政夫、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多年的洪平涛等台湾人参与操盘的上海保利春拍中,12年前台湾藏家以130万元人民币买下的张大千《晚山看云图》--这是当时内地中国画拍卖最高记录--以500万元成交,落入内地藏家囊中。而上海保利整个春拍534件拍品中60%是来自台湾,如山艺术文教基金会专场的40件西画、雕塑和国画中吴冠中、何多苓、贺慕群、杨飞云等的作品是林明哲早年在内地收藏的,现在则回吐赢利。其他如北京嘉德公司的“耕织堂”丝织品专场、上海崇源的溥心畬专场都来自台湾藏家。
在这种趋势下,自然是人心思动,除了台湾团队运作的上海保利艺术品拍卖公司,台北博古堂常幼偉、集友陳劉熙賢、高雄慶大莊吳啟榮等十多家台灣古董商家都落脚北京古玩書畫藝術世界。不仅实际运营的人批难进出大陆,而且艺术家、策展人业开始关注中国,不乏在北京、上海定居或短期创作的欧洲、港台艺术家,最新的例子是在台湾有知名度的美籍华裔策展人、艺评家陆蓉之受邀担任上海外滩18号创意中心艺术总监。想必今后三年会有更多台湾艺术品经营机构进入大陆发展,交易会越来越频繁。

急速变动中危与机
具体到中国画廊业可以说已经进入群雄逐鹿时期,最早扎根中国的红门画廊、四合院等外资画廊细水长流,新进入的常青画廊、空白空间也试图开发独特的市场,而内地资本的画廊则全面开花,新生画廊还在不断开业,环壁堂等已经颇具实力。现在台湾背景的画廊、拍卖从业者在资金上的优势已经不太明显,反倒是掌握的垄断性作品资源——如早期华人西画、张大千作品等——和经营上的经验更可宝贵,这让他们有可能从内地市场的发展中获得最大收益。如上海保利的台湾团队就是利用在台湾的人脉和资源,征集到华人第一代油画家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等的作品,这也是目前大陆油画收藏市场的最高端产品,作品多在港台藏家、画廊手中。
在目前阶段,一方面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法制、政策和管理上都存在很多临时变化因素,因此对于前来发展的人的应变能力提出挑战。市场在急剧膨胀,某些投机行为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只有那些最敏锐、最有耐力的人才可能在大风大浪坚持下去,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来源:网络




上一篇90年代的世界艺术市场

下一篇笠泽:“宋庄”的文化价值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