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郭德纲相声里有一段子,说人饿急了有很多种想着吃的办法,哪种听着都解气。其中有种吃法听着更磁实:“烙饼卷馒头就着米饭”。这其实是人饿急了时的真实想法,甚至是饿死前很多人会产生的幻觉。人到了那个时候根本顾不上想那么多,逮啥都想吃,看啥啥都像烙饼。你跟他说别的纯属扯蛋,你要是和他聊理想啊、坚持啊什么的,他要是还有口气的话一准把你咬死。

里希特的油画传入中国,对当年苦于找不到出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来说不亚于烙饼和馒头,而且还是油炸馒头(写实手法)。

五月十五日至七月二日,格哈德•里希特从1963年起创作的56件原作开始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预告上写:格哈德•里希特是全世界最知名、最具影响力以及最成功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是研究如何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反复转换,同时又在多样风格中始终围绕具有艺术史关键问题进行探索和质疑的。他的作品表现出相互矛盾的真实性。他使用和模拟拍坏了的照片(焦点不实)所画的油画,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年轻艺术家参照和挪用的经典,他对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说实话这话说得还算是轻的,中国现在有成百上千的艺术家在模仿和学习里希特的画法和风格,有的甚至还取得了成功,里希特一人相当于半个中国当代艺术史。前两天在798罗伯特的书店看到一本跟砖头一样厚的书立在书堆里,远处看封面是一张焦点不实的黑白照片改的油画,以为是德国艺术史,走近一看上写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可见里希特的油画在中国的影响力有多大。

里希特在中国艺术家心目中的地位比石涛、八大、以及和他年代相近的傅抱石、李可染恐怕要高得多,用里希特的绘画语言更容易让西方人看得懂,更容易和国际接轨,中国艺术家对他的模仿恐怕也是空前的。

吃了人家的馒头就应该知道别人是用什么样的锅蒸的,烧的是什么样的柴禾,不然蒸不出人家的味儿来。二战结束后,在我们面对国破家亡琢磨水墨画还有什么用的时候,西方人也没闲着:纽约取代了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超现实主义画家包括安德烈•布列顿、达利等等集体来到纽约,除了70多岁的康定斯基行动不便之外,立体派、抽象派艺术家蒙德里安、夏加尔和利普希茨也都跑到了美国,纽约到处可见欧洲的艺术家在街上晃荡。随后亚历山大•考尔德、德库宁这样的纯美国风格的当代艺术家出现,紧跟着以波洛克、巴尼特•纽曼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画家崭露头角。进入50年代又出现了格林伯格画派、形式主义绘画,以及具象复活等等。50年代后期出现了新现实主义画派,以及为心灵而创作的博伊斯。60年代美国波普艺术诞生,出现了安迪•沃霍、罗森奎斯特、利希滕斯坦这样的世界级大师人物,其中安迪•沃霍对中国的影响最大。70年代出现身体艺术、行为艺术、白南准的电子艺术、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的包裹艺术,以及以波尔克、里希特、巴尔德萨利的后现代主义,其中里希特在中国影响巨大。80年代出现了美国新表现主义如基斯•哈林,装置如汉密尔顿,以及辛迪•舍曼的挪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相继出现了观念绘画、身体的回归、文化认同、时尚(森万里子、基里米尼克、比克罗夫特)、摇移等各种新的艺术思潮。

如今当代艺术正试图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流行,但是请记住,当代艺术的起点标准并不由我们来制定,甚至不容插嘴。里希特的思想犀利、作风独特、作品变化多端,正像他所说的不希望被人们所界定。也许我们能模仿他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也许能照着他也结三次婚,努把劲,没准也能像他那样在七十四岁的高龄生一大胖小子。但是我们无法替他去想甚至始终不敢揣测下一步里希特会干什么,这也许就是模仿者的悲哀。

中国当代艺术东拼西凑,如今也跟头把式的拼凑齐全,西方那边有的行当我们也一一对应。进入二十一世纪,西方当代艺术也在急速向前发展,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流行什么我们始终无法想象甚至束手无策。这也许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悲哀。




上一篇关于“我们”--不符合常规的观察方式,不符合常规的画面

下一篇“圈子化”与“化圈子”——反思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圈子问题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