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壁画艺术,源远流长。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各地就盛行画壁。秦汉以后,各处殿廷、宫苑、郡府、宅第以及坟墓几乎无处不画,形成以画成教化的风气。艺术长河,愈演愈盛,到了唐宋特别是附丽在寺观建筑上的壁画,其规模和水平,都达到空前的繁荣。这一现象是全球文明史上罕见的奇迹。
隋唐封建经济上升繁荣,特别是人唐以后,工农业发展,国势富强,文艺繁荣。壁画伴随政治和宗教的需求,出现了昌盛的局面。在关中、河洛、西蜀、江南各地兴建了许多宏大的佛寺道观,在那里经常举行“道场”、“俗讲”等群众性活动,吸引着广大市民。当时的诗人、画家甚而国君、公主们也都前来做客游乐。在此背景下,住持和善男信女都愿以重金罗致画家依照经文在殿室壁大画“变相”,画家也乐于投身这竟比高低的艺术活动当中。寺观不仅是传教的场所,同时也成为长期固定的画廊。据《大圣慈寺画记》、《成都古寺名笔记》诸书记录,在洛阳、成都、镇江诸地到宋代还保留着古壁画八千五百二十四铺,其中包括卢楞伽、张南本、孙知微等名家的手迹。这已是经过公元845年“会昌灭法”以后的残况。至于有唐三百年当中的盛况,就可想而知了。
根据《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益州名画录》诸书不完全的记载,这时期有名可传的壁画家就有一百一十四人之多。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展子虔、郑法士、阎立本、薛稷、李思训、吴道子、王维、周防等;也还有道士张素卿,和尚玄畅、迦佛陀、师奴;也还有画行中的高手匠师王陀子、王耐儿、张仙乔、潘细衣、毛婆罗。从作者身份看,上自宰相将军,下至工匠僧侣;从艺术特长来看,擅长人物、山水和花鸟的都有。不少画家毕生从事于此,像大家熟知的“画圣”吴道子一人一生就在长安、洛阳、汴梁、凤翔、曲阳等地画了三四百铺。他所独创的以线描为特点的“吴带当风”的画风,博得古今佳评,形成我国影响深远的大画派。从当今艺术界盛称的《朝元仙仗图》和徐氏所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可以明显地感觉画圣的脉搏。
唐壁画的内容题材,宗教、政治、市俗兼头并进,百花齐放。从表现手法上看,既有以线为特点的“白描”,也有以色胜墨的“大刷色”,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水墨渲染”、“浅绛”;有“疏体”,也有“密体”;有出水感觉的“曹家样”,有当风感觉的“吴家样”,也还有艳绮丽华的“周家样”。
中原地区唐代壁画多毁于“会昌灭法”灾难中,幸在西陲各地石窟中还可以看到它的美丽的面貌。保存在莫高窟中的初唐窟有四十个;盛唐窟八十个。其中第一七二、一三○、二二○、三三二诸窟,精美绝伦,堪称代表,其内容水平风格达到历史的高峰。
沿至宋代,卷轴画为宫廷、士大夫所宠爱,画壁的风气有所减弱。文人们竞于诗情中求画意,这一强体力的艺术劳动,成为民间艺人们的职业劳动。,他们多依世传行会间的粉本作画,创造性受到一定的局限。
北宋几个皇帝崇尚道教,于是道观林立,道画也就风行各地。例如作于公元1008年的《玉清照应宫壁画》,应征参加的画工达三千人之多,后由武宗元(白波人)、王拙(河东人)、张防(汝南人)等百余人集体完成,画出道教所宣扬的“五百灵官”、“天女朝元”,气象雄伟。它与吴道子在洛阳北邙山老君庙所绘《五圣千官图》,莫高窟第一五六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前后东西相互媲美。今天我们可以见到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中华书局复印《朝元仙仗图》和徐悲鸿氏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是何等明显。
上一篇: 杨之光人物画外作:一种形神和风度
下一篇: 古币收藏投资价值高 高端古钱币涨幅惊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