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1.讨论的边界。

讨论中国当代艺术,固然离不开全球当代艺术的大背景,但是,根本不能脱离的是中国当代社会形态与演进趋势。因为只有建立在这种真实形态之下的当代艺术,只有建立在这个历史时期社会和人生进步意义上的艺术,才是中国的、当代的、真实有效的、占据历史空间的艺术。别的当代的艺术思想、观念、形式,不能算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可能是西方的当代艺术或者美国的当代艺术,抑或别的当代艺术,因为它并不指涉中国形态,超出了中国语境。

2.有意义的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本质上应该是时间意义的艺术概念,也就是说,人类艺术历史的任何时期、任何风格的艺术都曾经是当代艺术,很显然,中国艺术领域是把近三十年以来引进的若干艺术形式包括前卫艺术形式、抽象艺术形式等等,作为当代艺术的普遍性范畴,也无可厚非。在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从时间意义上讲,都是当代艺术,这样一来,必然存在艺术现象、艺术事实和艺术作品的价值取向问题,也就是说,必然存在有意义的当代艺术和没有意义的当代艺术。

有意义的当代艺术,只有回到艺术价值观的起点来判断。艺术并非简单的反映和摹写,也不是某种合理性的阐释,艺术所以有意义,在当代,就在于它思想和精神的前沿性和前卫性,它能够展示一种具有普世价值、进步价值的思维方式与实体精神,能够指涉社会与人生的显而易见或者深藏不露的矛盾、挣扎,以及纷纷扰扰、盘根错节的思想困顿,并且给出某种确定的思想指引。就在于它能够采用非普遍性而且生成于艺术家个人心灵的艺术形式与独有技法,以及这种技法和形式传达出来的精神价值。所以,一切御用的、依据某种既定准则诞生的艺术现象和作品,都与有意义的艺术无关,一切本质上挪用和复制的形式化的艺术行为和作品,同样与有意义的艺术无关,一切从观念到形式都沿袭古人、故人或者传统的艺术与有意义的艺术也无关。如果上述几个方面同时存在,那样的艺术只能是一种浪费。最多是一种艺术家个人的娱乐。
3.中国当代艺术的突兀及其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何以转瞬之间出现了一种与传统艺术观念和样式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呢?之所以说这种形态比较“突兀”,是因为在短时间兴起的挪用之风,并且并不以这种挪用做借鉴而是直接加以形式的模仿和符号化的批量复制。其思想依据是艺术无国界,当下人类艺术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最好的,最现实的,最前卫的,从而也是最具有当代价值的。于是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艺术的研究和寻找挪用的理由。这种状态的必然性在于,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等等领域在停滞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尤其是经历了荒芜的文革十年以后,出现了历史力量的断裂,几十年所奉行的思想、主张并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反而导向社会崩溃的边沿,首先是经济领域开始了全面挪用,直接把欧美市场经济的模式拿过来用于中国经济实践,近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研究引用的是美国,其次是日本,也研究引用欧洲经济体制,由最早的国企经营承包到后来的股份制改造,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保险制度建立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探索,等等,没有一项是中国原创或者经由中国改造后所呈现。

然后是文化的挪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西方从古到今的一系列思想文化成果统统引进来,在与我们此前的思想文化的比较中发现了科学与价值,从形式上装备了人们的思想,其中,艺术的挪用也就在这种文化中完成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后果是,引进的这些模式、形态、体系等等,在中国除了确实实现了某些实实在在的价值以外,诞生出许许多多的原本并没有的一些产物,比如经济领域的权力经济现象、市场欺诈现象等等,文化领域的娱乐化倾向等,艺术领域则同样没有逃脱朴素思维和简单构造的厄运。没有办法避免,因为我们并不具备实际上驾驭或者使用这些模式的能力,比如市场经济,它需要政治制度和法治精神、法律意识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的保障,需要人的高度理性与道德自觉,这些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生产出怪相是理所当然的。

艺术的情形完全一样,当我们欠缺独立的理性判断能力和对社会、历史的科学解释能力,甚至欠缺艺术技术保障能力的情况下,必然出现更多的粗制滥造,这种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兴旺无疑是对中国的一次浩劫,经济上,我们耗费了不成比例的资源,社会上造就了巨大的贫富差距,文化上生长了暴发户情结和物欲至上心态,艺术上滋生出趋利之风和去艺术趋势,颠覆传统的同时是价值观的倒错。

4.创造力缺失。

有一篇文章指出,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基础决定了中国只能做一个制造业大国,我还要加上一句,只能做一个初级制造业大国,一个奉行教条而并不在乎独立人格的国家,国民的技能更多仅仅处于机械操作的层面,这个层面尚处于西方工业革命早期的意识水平,也就说,处于前工业文明状态。在中国,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尚在不厌其烦、竭尽全力推行质量标准化这种世界发达国家上个世纪初期就已经完成的技术目标。观念形态上,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后农业文明的状态。比如宗法思想的统治地位,人身依附关系,情理合一的思维模式,等等,无不透露出典型的农业文明征兆。




上一篇个体化与个人气质的探寻——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使命与诉求

下一篇画画与画“钱”-话说市场的兴起与创作的式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