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社会问题就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丑的、恶的、不合理的、不正当甚至是肮脏的、不堪入目的现象。所谓社会问题摄影,就是摄影者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主观认识,利用摄影这个善于说 实话的武器,抓取瞬间,利用图片这种最直观最形象的视觉语言来提示一些社会问题,并进行揭露、抨击。
社会问题摄影属于纪实摄影的范畴,是一种"纪实性"的摄影。是纪实摄影流派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专门把镜头对准社会、瞄准人类生活的"社会纪实性"摄影。追溯摄影历史,它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并发生剧烈贫富分化的必然产物。世界上最早从事该项摄影活动的是英国的著名慈善事业家巴纳多博士,1870年,他创办一所专门收容在社会上流浪的贫穷孩子的"赤贫孩子之家"时,为记录这些孩子到这个"家"的前后不同面貌进行拍摄。他拍摄的这些照片以其真实的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不仅解决了这些孩子们的衣食问题,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那些赤贫孩子的关心。同年,21岁的丹麦人雅各布·A·里斯(acob·a·iss) 来到美国,作为《纽约先驱时报》的一名记者,他曾多次报道了大量欧洲移民所居住的东区贫民窟里阴暗、潮湿、多病拥挤及肮脏不堪的生活条件,他利用这些照片在世界各地作公开宣讲,并出版了一本名为《另一半人是怎样生活的》一书,同样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使纽约的贫民窟得以改善。1872年作为旅游摄影家兼社会改革家的J·汤姆森结束了他在远东各国的旅游摄影之后,开始着手揭露伦敦下层社会的苦难生活。他和A·史密斯合作写了一本《伦敦街头生活》,同时配发了30多幅有关流落在伦敦街头的贫民照片。此书在1877年出版后,使这些平时在人们眼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下子被作为"社会问题"摆到了人们的面前。1908年至1914年,摄影家海因拍摄的有关童工照片,引起了英国当局政府的重视并在不久出台了一项保护童工的法案,这是大家都熟知的。
回顾昨天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社会纪实性"摄影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和它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这种"一触即发"式的敏感性和其非标准性的不明确性就决定了它的拍摄难度。再加上这种拍摄活动一般不是指示性的工作任务。拍与不拍完全取决于拍摄者的自身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如果摄影者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保身,难得糊涂"之类的处世哲学,遇到这类问题就 会采取视而不见。敬而远之的回避态度,而拿起相机把它拍下来,然后披露出去,这不仅要求摄影者具有社会敏感和过硬的摄影基本功外,更需要的是一颗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一句话就是要有拍摄勇气和胆量。这种针砭时弊之举势必会惊动某些人,必然会遭到某些人的干扰和破坏打击。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已跨入了世纪的门槛。由于我国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少数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和平演变"方法,千方百计使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成为他们旗下的一名骑士。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各种本已销声匿迹的社会丑恶现象和未曾出现的新现象不断出现,防不胜防。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搞好反映社会问题的摄影尤为重要。
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就决定了在我国要搞好社会问题摄影的特殊性。?quot;双百"方针和"二为"思想的指导下,不管把"社会问题摄影"这种纪实性的摄影作为艺术也好,作为新闻也好,但"艺术"和"新闻"都要为政治服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提醒摄影者在搞社会问题摄影时要注意本国的国情。本文结合我省摄影家卢广的成功经验,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目的明确:我认为在我国最主要的是先弄清自己的拍摄目的,然后再决定采用何种方法。目的是内因,方法和态度是外因,内因决定外因又通过外因起作用,外因反过来对内因起制约作用。这就是说拍摄者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我们不能为揭露而揭露,而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披露,引起当局和公众的注意,从而促使问题的顺利解决。我们的目的是积极而光明正大的,而不应该是用摄影家这个神圣的职业而满足自己的名利,或者是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卢广在拍摄《吸毒》、《艾滋病村》及《吸血虫病》专题时,目的很明确,当记者向他调查为什么要拍这些风险很大的专题时他说?quot;我的初衷是这些人不能没人管,特别是一定要有药物治疗,不能让他们在痛苦中死亡;要让更多人关爱他们,消除他们的痛苦。"卢广认为:云南及至全国这几年吸毒这么严重是因为当初没有引起社会的警觉,艾滋病村同样是这些村庄出现问题,就是最初没人重视,捂着不说。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毒品的打击和对艾滋病预防力度,卫生部也加强了对吸血虫病的预防及控制。同时艾滋病村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二、方法态度正确:要以事实为依据,把真实作为第一生命。不加主观渲染,不予有意夸张和弯曲。纪实作品,真实性是生命。真实可分为表象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作为纪实摄影家,应从事件的深处找出本质的真实来,不要被那些假象所迷惑。这就要求摄影家必须深入到事件的中去,深入了解,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观察问题,不能捕风捉影。要本着对事件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拍摄和报道。?quot;身入"的同时要做到"心入"。有位摄影家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的镜头离得不够近"。卢广在拍摄西部大淘金的时候,被带到矿上去,与淘金人一起吃大馒头,喝柴油机里的冷却水。在云南瑞丽,为了拍摄吸毒和贩毒人员的生存状态,他装扮成一个吸毒的旅游者,混到他们中间,为了获得信任,不仅需要参与他们的赌博,还得"表演"吸毒。躺在那些吸毒者当中,假装吸进去,再偷偷吐出来。还得趁人不备,利用藏在口袋里的傻瓜相机进行抓拍。笔者在电视上看到他拍《吸血虫病》专题时的一个镜头:卢广背着摄影包,胸前挂着莱卡旁轴相机,手里拿着尼康相机,双脚深深陷入淤泥里。在河边跟当地农民一起找钉螺,并亲手抓起一个放在自己的手心拍摄。稍懂得吸血虫病传染的人都知道,健康的人的皮肤一旦触及被吸血虫感染的河水,就可能被传染。也难怪摄影界给了他一?quot;拼命三郎"的绰号。
三 、要以"与人为善"为原则,做到"以情动人"。摄影家的镜头也是有感情有生命的,首先你要在自己与拍摄对象之间建立真正的爱,拍出来照片才能打动读者。要想使照片打动别人,摄影家首先要问自己,照片是否已感动自己。总结卢广拍摄专题的方法大体要经历这样三个阶段。首先是接触、熟悉,也许接触的是一些表象,但肯定是个必然过程;第二阶段是选择重点,进行深度挖掘;最后是情感沟通。卢广本人认为第三个阶段很重要,它会让自己的图片里面更有情节、有情感。同时也最能发现题材本质和深层的东西,激起自己的创作激情。在云南拍摄《吸毒》专题时,卢广在与吸毒女朱丽香交往中看着她那张蜡黄的脸,一种正义感和责任感在卢广心中油然而生,迫使他必须将吸毒女的悲惨遭遇公之于众,以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尽快使那些像朱丽香一样的吸毒女们走进戒毒所,拥有新生。在《艾滋病村》发表后,社会各界纷纷给该村捐款,有人曾把自己所得的稿费寄给卢广要求他带给那个村的孤儿。这里我不免又要提到自己在电视上看到一另一个镜头:2001年,12岁的张夏依失学在家。卖过血的叔叔、母亲、父亲先后于1997年、2000年、2001年因艾滋病死亡,3岁的妹妹也同样死于艾滋病。家中只剩比他大两岁的同样辍学的姐姐,还有79岁的爷爷和78岁的奶奶。悲痛万分的爷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为养家糊口,他每天天刚亮就手扶拐杖,步行10多里到县城乞讨。卢广在村里一直等到天黑,才看见饱经风霜的老人慢慢地走回来,当老人从塑料袋里拿出乞讨来的食物,把肉分出来作为对远道来的客人最好的招待时,卢广忍不住留下了眼泪。第二天,卢广给张夏依买了笔和书本领着他到了学校,为他支付了学费,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学习。2002年,卢广再次来到这个村庄。爷爷最终没支撑起这个家,甚至连自己的起居都要人照顾。张夏依也早又辍学,在一家砖厂打工,一天10块钱到12块钱。"为什么不去上学?皇撬岛昧艘?煤醚?暗穆穑垦Х讯几?憬涣恕?quot;卢广问。"家里穷,我不能去上学!"张夏依重复着这句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流下来。无意中,卢广发现张夏依写满了"仇"、"忍"等字样的左手,问他,"谁写的?"别人。"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事后卢广从摄影包中摸出用塑料袋装好的捐款,几元几角几分地数清并交到了小子的手里时,我真正理解这个铁血男儿为什么放弃200多万资产的广告公司不要,拖儿携妻,背井离乡去经营他的"阳光聚集"。"贫困的艾滋病人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救助。"尤其是那些艾滋病肆虐过后的家庭里幸存下来的孤儿,这就是他拍摄这个专题的初衷。
把感情倾注于自己拍摄的题材,把真情倾注于自己的拍摄对象。尊重自己的被摄对象。要不管是吸毒者,还是艾滋病患者,从从格的角度上来说,他们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在道义上同样要受到尊重,尽管他们是当事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他们同样是受害者,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同情与并重。卢广曾经求得同性恋者的同意,接触并拍摄了他们生活中非常隐秘的部分,他们说最需要的仅仅是理解和宽容。那组照片最终没有公开发表,也曾有外国图片社提出高价购买,也没答应。卢广认为现在呈现这组照片,不管是对被摄者还时对社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发表它可能需要合适的时机。近期尤金·史密斯拍摄的《水俣》中对象智子的父母致函收藏作品的博物馆,要求慎用智子入浴的那张照片,并得到了该馆的响应,足以说明,尊重当事人的重要性。
四、发扬"镙丝钉"精神,"钻入"到自己拍摄的题材中。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新闻题材要适当做好回访工作,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从事社会问题摄影的摄影家们更应重视回访与跟踪工作。卢广从从1995年开始拍吸毒,现在也一直在关注这个题材。在拍摄《艾滋病村》时他最长的一次在村里跟了半个月,几乎每个月都要去那些有艾滋病的村落,有时一个月还不止去一次。只要那边有什么新变化我就过去,到现在为止,去那边至少有30次了。有时千里迢迢赶到河南省这个小村庄,就是为了拍摄政府官员到村庄分药这样一个镜头。
五、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要敢于直面邪恶。搞社会问题摄影,随时可能触及某些利益集团或黑暗势力的利益。砸相机是家常便饭,拍《吸毒》专题,吸贩毒团伙曾打过他的主意,就连朱丽香这么一个弱女子都想把他变?quot;毒资";拍摄《西部大淘金》和《小煤窑》扒在卡车底下进入矿区,当身分暴露矿主们准备"做掉"他时胜利大逃亡;拍摄《艾滋病村》时同行《信报》和《北京法制报》的四位记者被扣留而他却成功脱险。《新华日报》记者于惠通曾因拍摄安徽个体车主强行胁迫乘客吃饭机毁从伤,挂彩住院;《中国摄影报》记者李建惠也曾拍摄社会问题摄影被打受伤住院。心细有二方面的意思:1、细心才能发现问题,2001年10月,卢广从一则一个在手术中感染了艾滋病毒进京求医的小女孩消息,让他开始把关注的目光转向艾滋病。2、在拍摄中要仔细察觉自己身边的细微变化,防患与未然。我的妻子说过,卢广是个胆大心细的人,虽然很多时候看起来更像亡命徒,但一定会比较好地保护自己,也间接保护了周围爱他的人。
记得我国古代《於陵子》中有一则笑话:一只蜗牛想干一番事业,首先东上泰山,估计得走3000年,然后南下江汉,了得走3000年,而算算自己的,只能活一天而已。于是悲愤交加,转眼间枯死于蓬蒿之上。在摄影界也存在着这样的"蜗牛",他们整天幻想着能用一些"简单"的、"巧妙"的办法方式拍出一些传世之作。大家都知道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是摄影家心血于汗水的结晶乃至生命的结晶,摄影史中根本不会?quot;蜗牛"留下足迹。
尽管拍摄社会问题照片如此之难,但这要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只要我们是用形象的语言客观地反映问题。我相信:在我们法治的国家里,正义必将会战胜邪恶,我们的正义行动必将会等到公众的支持。
最后请允许我以阳光聚集网站中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抛砖引玉的文章:"敞开心灵,渴望阳光。驱散云雾,欢呼阳光。擦亮镜头,寻找阳光。"
参考文献:
1、《摄影与流派》 谢汉俊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2年9月第2版
2、《摘取世界新闻摄影大赛桂冠成功之路》 刘庆云著  中国摄影出版社 1996年2月第一版




上一篇中原厚土

下一篇逃离荷赛的墙垣--中西方新闻摄影比赛的题材选择研究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