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艺术活动是一个与人类生命本能并生的变易过程。

自史前人类生命本能自发的艺术天性显现开始,至当代人自由的艺术创造,在艺术整个变易存在衍生过程,人通过生命活力不断外化为可感知的艺术活动形式,渐渐发现实现全部艺术本质的丰富性。由于近现代艺术高度自由创造的非直接功利性及人的审美感知无定性,加上自原始时代起人类先民自发性的艺术活动便充满着诱人的生命神秘性、古代民族艺术地域性、现代艺术个性、当代艺术时尚科学性、商品性等因素,致使当代人普遍对艺术及艺术活动本质的认知陷入迷茫。

从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开始至今,人对于衍化中的艺术本体的理性认知,一直不同步于人自身通过艺术活动不断变化着的艺术本质。中国古人曾努力发现“以理扶质”、“文质彬彬”情通理畅的艺术和谐之道。西方人自古希腊时代便试图实现艺术和谐。古希腊人把纯粹几何形式视为“理式”的凝神关照,实现人类童年感觉与理性的异质差异互动同构。人类艺术实践证明,在艺术发展全过程,同属于人的不同天性本质的情与理,却在艺术活动中显现出具有异质同构的差异互动性。情理异质构成艺术本能差异互动的条件,异质差异互动生成健全发展的艺术本质元素之间的互补性和谐关系生成动力。由于艺术情理异质互动关系的异质差异距离,人在艺术活动中往往难以在情与理之间实现异质关系和谐。在人类历史进程,不论那一个民族还是个人,更普遍的存在表现为情理失倾。理性唤醒艺术家自觉——自由的生命活力,扶助艺术家发现新的艺术灵性,实现艺术创造的文化势能。而被理性罩定的那些艺术活动形式,却像注入模具中的钢水,迅速冷凝为过去时的传统艺术标本。理性之光,一方面穿透艺术情感——精神层面,揭开艺术内在神秘,同时另一方面又无情地框定艺术情感活动生机。情与理的异质差异互动性,构成人类全部本质差异关系和谐发展的生机。它不同于西方现代哲学家康德(1724-1804)、黑格尔(1770-1831)过于偏重理性,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艺术的最高尺度或艺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从哲学的学科性角度把理性放在感性、直觉之上,为人类诸灵性最高精神层次的认识。也不同于艺术史学家格罗塞(1862-1927)把理性作为艺术构造脚手架的解释。从人的艺术本质不断发展看,人类艺术活动的情与理、感觉与精神层次的异质差异互动性,构成异质关系与关系之间动态有序同构。人正是由于通过艺术活动这种生命秩序的异质动态同构过程,在人本体实现健全本质不断发展的人格。

随着近现代人的精神自觉,在个性鲜明的现代艺术创造过程,人渐渐发现艺术在人类一切社会活动中,属于最充分展现人的生命本能内在需要的情感、精神创造力自发——自由的灵性活动。艺术对于人类本质的生成意义,一方面在于艺术直接发生于人的生命本能自发的内在情感理性异质差异互动活动,另一方面,人又通过不断扩展的艺术活动,在自身创造的形式流变中观照变化中的自身本质。即人在自己创造的艺术活动过程,用自身发展起来的情、理差异互动感知灵性发现——实现自身变化着的本质。人类整个历史中的艺术创造,以情、理差异互动产生的生命活力,创造着人的生命本质丰富性生成。

从原始生命本能同一的艺术自发性,经过古代民族地域性集体艺术倾向性表现,至近现代艺术家实现自觉——自由的艺术个性。人类在整个艺术创发过程,随着时间,在不同情感和精神层面实现人的本质丰富性创造。

现当代艺术家的艺术感知发现力,可使人瞬间同时横览自然万象有机联结关系律动,纵透造型空间结构层次,快捷地实现情理异质和谐互动自由创造的艺术本质丰富性。人当代通过艺术活动,以艺术情感——精神集束人的生命活力,引发人在其它社会领域中的创造活动。在人类全部本质生成过程,人的艺术本质自由与自由本质的发现与表现,激励着人在其它社会层面进行合于人类生命需要的各种创造。如今,在人类经济、文化全球化环境中,不论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企业家、商人,缘艺术而生神采,几乎成为世人共识。在当代,没有体验过艺术冲动的人十分罕见,而那些少有艺术感知的人有可能规范地做好某种事,却难以产生充满生命活力的事业光彩。现代伟大政治家大都表现出突出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活动经历。其中,毛泽东、里根、希思分别做过诗人、书法家、演员、音乐家。法西斯精神领袖希特勒曾是一名未入流的画家。艺术感知的狂燥,情感失倾导致他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超常的科学发现得益于艺术灵感激励。他六岁到十四岁练习小提琴,莫扎特的奏鸣曲使他充分展开艺术天性,艺术活动作为创造想象力的本源和必要的动态创发势能,持续激发爱因斯坦艺术科学互动思维活力。晚年,他自认为拉小提琴的成就高于物理学研究成果。爱因斯坦是身处机器时代没有被社会机器异化,变成机器人性的艺术型科学家典范;生命科学家达尔文在老年时期一篇文章中,表述过他在青年时代曾有过一段美好心灵创造协和的艺术体验。更令当代人深思的是他坦诚地谈到自己由于长期入迷于科学研究,而发生审美情趣丢失后的心灵呆滞以及大脑思维活力致命损伤的现实。“在三十岁或更大一些的时候,各种诗歌,比如像米尔顿、格雷、华滋化绥、考莱里基与雪莱的诗,给了我极大的享受。我甚至在读中学的时候便极喜爱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了,尤其是他的历史剧。但现在,我已经有好多年读不进一行诗了……我同时也失去了对绘画与音乐的趣味……我的心灵在变成了一种从大量事实资料中榨取出普遍规律的机器,但仅此一端,为何便能导致较高状态所依赖的我大脑的那一部分衰退了呢,这一点我尚不得而知。我以为一位拥有比我组织得更好、结构更好的心灵的人,是不会遭此劫难的。” ①达尔文在生命过程中由于专注于科学研究而发生的艺术情趣丢失现象,属于人的异质互动情理关系失倾变异。理性片面发展,压抑人的生命情感活力。这证明,在人生全过程艺术情理异质失倾变异都可能导致情理断裂,人的艺术天性也可能由于社会或个人障碍存在缺失的危险。

由当代艺术时尚感知掩盖,已成为过去时标本的人类传统艺术长河,被理性的光辉照亮的范围约5000年。其漫漫流程尽管曲折多变,但基本流向是人的内在情感本能在精神引导下,呈现带着审美诸本质异质差异互动性共生的丰富性的艺术形式创造。人类各时段、各种族、各地域产生的那些伟大的文明,得益于该地区民族在生命本能基础上生发的集体生命 艺术形式的率先启动。各种族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由于率先参与表现生命本质的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过程最早展现潜在于自身的艺术生命感知活力和表现艺术生命感知形式的能力。人类历史上那些最先创造伟大的艺术形式的艺术家,就是其生存的时代感知能力及审美形式创造力最发达的人。各民族的伟大艺术创造者,由于在生命活动过程最先产生的艺术生命活力和审美形式洞察力,那么,自然而然他们就成为人类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先知先觉。

艺术家通过艺术活动发现——实现的艺术精神和情感表现形式,通过战争、贸易等各种社会活动形成逐渐扩展交流撞击的空间。各民族的艺术活力及活力交流撞击,激发整个人类的审美感知本质及表现审美感知形式的能力在时间里不断发展。艺术家在特定环境创造的独到艺术形式,在艺术交流撞击中不断扩展着空间范围,像飞石击水,激起层层涟漪,环环扩散,波及周边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时尚。

正在进行中的现代艺术时尚,产生于一个人造时尚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知识信息爆炸,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消费社会的消费普遍性,通过数字化电子信息网络的虚拟性真实,以不可逆转之势彻底分化了人类传统艺术长河的性质与流向。当代艺术以艺术本质的多元化、形式的兼容化、时尚空间的互动化、交流传媒的信息化、艺术制作接受的大众化等质变使艺术呈现大众时尚化的性质。它削平传统艺术精神高度,消解各民族艺术地域性壁垒,模糊现代艺术家的个性创造力,淡化由艺术家主体意识创造的个性鲜明的艺术形式,把已有的一切艺术形式转化为可进行跨时代、超地域交流的超虚拟性艺术信息符号。在高科技产品组成的时尚功能圈中,当代艺术时尚信息符号的大众消费性,以金钱为基础平等竞争的交流、交易形式,直接化解传统艺术本体。艺术科学化、艺术生产产业化,艺术作品即商品,迫使艺术家追随科技时尚生产时尚的艺术样式。原始人类艺术与生命的同一,古代艺术集体生命精神倾向性,现代艺术鲜明的个性,都被当代艺术时尚化的科技信息性、艺术产业化生产、艺术市场化所包融和掩盖。人类艺术传统中为生命的艺术在艺术时尚化中变成追随时尚化市场行为和观念艺术。在宽泛的时尚艺术信息内外,大众消费使当代艺术家的主流不得不消解现代艺术家的艺术主体性,进入大众参与的时尚化艺术行为。小部分的艺术家在继续发展现代艺术个性语言表现,只有极少的艺术家不为时尚所动,坚持在传统艺术语境中寻找传统绘画在当代的艺术情趣。

当代艺术时尚生成于一个时尚科技主导的人造信息高频变化,社会关系全方位互动,艺术观念多元并存,艺术行为无界限的社会时尚环境。像当代信息社会的虚拟化信息真实一样,当代艺术时尚化的本质属性为多重虚拟艺术行为的综合活动信息反映。在人类发展过程,曾经引导传统社会时尚的艺术,如今实现角色转换,成为被艺术时尚化用于再虚拟的信息材料。

在时尚艺术全面生成的状况下,艺术时尚化直接呈现三种艺术时尚走向。其一是艺术在高科技挟持下泛化于整个社会,实现当代艺术大众化;其二是兼融人类发展过程各种艺术本质及带着各种艺术本质特征的艺术形式,形成艺术本体全面消融。其三是艺术表现形式与媒体呈现非物质科学观念性。在时尚化艺术中,人民大众成为艺术活动和艺术消费的参与者。传统艺术批评家与艺术家融为一体直接参与艺术活动策划,或直接以理性观念操作大众化艺术创作。传统艺术家由于创作方向由情感表现转向思维、策划为主的艺术行为,几乎不得不越界成为时尚化艺术观念的制造者。从本质看,当代画家失去近现代艺术家那种英雄时代的社会环境个性气质和精神品格。时尚化艺术以超物质性的理性观念科技信息功能淹没了传统艺术家鲜明的个性脾气。大众参与艺术信息制作与选择艺术信息消费使昔日艺术家的用武之地变得狭小。传统艺术家大都在不情愿的状态不得不顺应时尚化环境,朝向生产与大众艺术时尚化消费对路的“普适性”制作。而艺术时尚大众化,则使部分人成为“普适性”艺术行为的直接参与者,比如在西方发达国家遍布地铁和街头建筑墙面上的涂鸦绘画、实物捆扎、行为艺术表演、自性艺术网页等。更多的人则表现为艺术审美“无深度”的信息观念受动接受群。在当代艺术时尚化的时代进步光环里,艺术家开始与时尚化大众融为一体,大众也开始成为艺术家。
以往时代出现的某种艺术时尚,在艺术发展史上或涉及区域狭小,或历时短暂。像游人外出时路迂穿林山风,过路阵雨,尽管其来势迅猛,但旋即便自然销声匿迹,给人留下的仅仅是短时的刺激,很快会被人的记忆淡忘。某种时尚的社会行为往往给人平淡的短暂印象,因此不会对人的整个艺术本体产生深刻的本质影响。甚至有的社会时尚以相反的社会文化定力,给艺术发展以必要的反向推动。而如今的艺术时尚化,却由于上述普遍性的科技时尚社会特征,导致艺术本质全面转变。它引发艺术门类的生灭,制衡艺术家的创作行为模式,限定艺术交流与接受的条件。更重要是艺术时尚化致使艺术本体直接化解为社会商品交流行为,艺术作品、艺术观念、行为随世界商业化扩散到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活动等所有领域,渗透进社会机能的全部现存之中,与虚拟化的高科技信息变得彼此之间难解难分。这种艺术时尚化现象,使几乎所有的当代社会门类都或以艺术命名,或进行艺术行为方式操作策划。一切皆艺术致使传统艺术融于生活,化为商品,变得艺术非艺术,艺术家反艺术,商人控制艺术。看来当代艺术时尚化,作为当代普遍性的由时尚化科技主导的社会实存,这次来了要长驻下去,不管传统意义的艺术家喜欢还是反对,时尚化的艺术都会长久地伴随进入“第二人类时期”的人类生存。

艺术时尚化性质,决定当代艺术家必须根据时尚差异,调整自身在当代艺术活动过程多方面多层次走向。19世纪末,关注艺术人生的后印象画家高更,为对抗进入没落的学院派僵死的虚假的画风,毅然甘冒孤独,离开当时资本主义艺术之都巴黎,只身到南太平洋塔希提小岛,在土著人生存环境之中进行原生态绘画艺术自发性情感形式试验。高更对现代艺术本体的方向提出大胆质疑和冒险试验,表现出20世纪西方艺术家的个人勇气和对整个人类艺术生存价值的达观。而当代艺术家却不可能像高更那样在今天找到时尚信息网络不到的原始生态自然。更重要的是,当代艺术家面临的是时代性高科技功能引领的时尚化艺术产业化、高品化环境质变,在艺术无限定边界的状态中,传统型的艺术家几乎再也找不到他们认为应当如是的艺术的发力点和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

何为艺术与为何而艺术?由于艺术本体的变易性及异质差异性。一直是传统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想弄清却又弄不清的难题。1818年,在法国哲学家库桑(Victor Cousin,1792—1867)创造“为艺术而艺术”的名言之后,艺术变化的本质和艺术家本质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倍受现代艺术家、艺术思想家关注。这个被对现代艺术家视为艺术方向与本质的问题,曾自远古人于野蛮时期从生命自发基础上生发的艺术觉醒开始,不同程度困挠着历代哲人和各种族艺术家。尽管前人都作出过或试图作出合于艺术之道的某种理解,但是终究由于艺术本体异质互动发展无定性,艺术本质在时间里的实现形式呈现发展过程中特殊现象的唯一性,导致种族、时代及人与人不同的审美判断差异。例如:古希腊时期的雕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19世纪末期印象主义绘画,中国汉唐重彩壁画,宋元水墨山水画等艺术形式都显示出人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唯一性形式特征。在过去的时代,原始艺术本性相同的人却在后来不同的生存环境中作出审美差异判断和差别性艺术形式表现。同样,人类各种族都由于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别发现,形成各自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理性偏狭和艺术感知局限。正因为人在特殊时间、特定空间环境条件中出现风格迥异的差异性艺术表现,才先后创造出古代民族艺术情感和艺术精神形式的集体倾向性、近现代艺术家鲜明的艺术个性特色。各种族、各地域随着时间生成的特殊艺术感知,共同形成人类从史前发展至今的全部艺术本质丰富性,构造出人的艺术本质随时间发展的生成链。这种构造于时间上的艺术本质生成链,经过人类原始艺术本能同一的生命自发性,古代种族地域艺术情感、精神集体倾向性,近现代艺术家自觉——自由的个性情感精神表现,有机地构成人类艺术生成链中的动态三环节,形成艺术情感、艺术精神自发——自觉——自由三层次。在人类艺术整一生成链中,每一个近现代艺术家的个性自觉——自由的本质变化进程和各异的外部形式,都应当被视为人类、种族和个性本质的唯一性特殊表现。由于当代社会科技时尚性质速变,引发时尚艺术从传统艺术链中脱离,进入非物质媒体虚拟的信息境界。于是艺术时尚化使当代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进入艺术活动的大众有可能通过大量的艺术信息比较,在有限的时间相对全面地理清它有限的内涵与无限的外延。但是,现实证明,人类传统艺术生成链在当代随着艺术时尚化被理清而蒸发为虚拟化信息互动形式。虚拟化艺术信息互动融和模糊了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的过去时界,在艺术本体贴标签式的反理性风潮又使艺术理性陷入空泛。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在艺术时尚化环境中进行的艺术活动仅限于平板化的信息表面。

从另一角度看当代艺术实现时尚化艺术形式,各种艺术时尚形式在科学理性和信息技术挟持下呈现人造的光电频闪速度变化,的确造成当代人对传统艺术情感和精神本质的不适应。时尚速变使当代人对社会时尚化产生的信息差异应接不暇,超量虚拟信息关照,引发人终生陷进虚拟情感空洞和理性精神虚弱不安。在人造的“第二自然”环境中,当代人已经开始觉察在破坏原生态自然的状态下,不得不进入“后人类”时期虚拟艺术化社会时尚。从而不可避免地使当代人普通地发生人本体艺术本质异质关系断裂。换言之,当代艺术时尚化由于人的艺术理念、表现媒体、传播方式、接受行为等全方位质变,终于明显地出现艺术情、理差异互动成为平板化趋势。当代艺术时尚化对人类艺术本质诸异质构成关系元素疏离,导致整个人类传统艺术的生成链进一步化解。当代人运用信息网络提供的虚拟化图像,有目的的任意复制、重构、再虚拟艺术生成过程中的所有艺术信息。传统观念中的艺术形式,作为过去的图像信息被送进当代艺术时尚的信息库,在此,不但黑格尔关于人类传统艺术死亡的预言成为沏底的现实,而且产生不久的现代艺术个性和个性艺术形式也大部分被反艺术行为和艺术观念所掩盖。

马克思(1818年—1883年)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初期曾指出:“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重的观念和见解都被解除了,一切新形式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②进入20世纪,在时尚物质—超物质差异的诱惑下,人类以个人为特征的科技创造力以令人震惊的速率破坏世界上的一切原存在。正如洛克(1632年——1704年)当年主张“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③”如今,在个人通往幸福的通道上马克思所预言的社会变革已经从人的第二属性上被当代社会现实超越。令当代人感到危机的是,面对“后人类”制造的“第二信息化自然”,人却不可能完全丢开原生态自然中经过上万年生成的人类本质丰富性。因此,当代人需要跨时空解决时尚化中“两岐性”的艺术本质差异。当代艺术时尚化把被亵渎了的过去时代神圣,曾被掩盖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艺术技能都视为可通过当代高科技手段进行重构的信息,但是由数字化的信息功能却难以和谐当代人性的两岐性。当代人试图为现时的权利找到未来艺术的出路,在已有的艺术和非艺术中任意选择多种信息进行再造,而时尚化艺术引发的艺术生命感知平板,却牢牢的限定他们与原生态艺术本质的直接沟通。

当年,马克思看到传统社会一切神圣的观念形态的消解,但是追求当下现实生活消费的当代人将所有艺术形态及形式关系解除相对简单,而根除人在艺术本质链中生成的艺术感知本质,却不是通过一次革命行动可能解决的。对于当代人类本质丰富性的实现,更困难的是将传统艺术形式解除后的建立。对此,马克思、恩格斯(1820年——1895年)在《德意志思想体系》中曾经提到过,共产主义社会消除“由于分工而造成的艺术家对于地方的和民族的局限性的依赖性,使他不再束缚于某一种艺术领域之内,而仅仅当一名画家,雕刻家等等,因此只要用他的活动的一种称呼就足以表明他的职业发展的局限性和他对分工的依存性。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单纯的画家,而只有把绘画作为自己从事的活动之一的人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还指出:“私有财产不过是下述情况的感性表现:人就成对自己说来是对象性的。同时变成了异己的和非人的对象;他们生命表现就是他的生命的外化,他的现实化就是他失去现实性,就是异己的现实,同样,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也就是说,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产品的感性占有,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④

现代私有制经济及其与之相关的对私人占有方式的社会制度维护,曾经解放个人的科技创造力,促进现代西方艺术家呈现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但是物质性的个人占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所导致的主要倾向是人难免自己把自己变为占有物的奴隶,变成低度自觉精神制约下的情感异化物性。进入21世纪之后,当代电子信息网络制造了大众化信息传播和大众化艺术接受的普适性。时尚化艺术观念和艺术信息的非物质性使过去时代属于私秘性的艺术图式和艺术活动行为作 为虚拟信息向社会大众公开展示。尽管大众化电子网络传播的艺术信息为电子虚拟信息,但是,作为当代信息世界的多数人,都可能通过时尚信息媒体传播准确的电子虚拟图像、声像,自由联结或表现他们某些 “在场”与“不在场”的感情风暴式的艺术体验,形成艺术时尚化的大众非物质信息传播和普适性艺术信息接受。从这种现实看,当代艺术时尚以电脑为中心传播的非物质信息艺术普遍性仅仅有限地阻止或削弱了传统艺术成果的私人占有,同时又把大众引向高科技生活即艺术活动的艺术普泛平板化现象。

当代艺术时尚化的再虚拟性和大众化参与性,从根本上不可能扼制当代社会人欲横溢的生存危机。在当代,“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变得似乎比马克思所在世的时代更因难了。时尚艺术导致的艺术大众化和艺术本体的兼容性,通过电子媒体信息的非物质性在根本原素性质方面改变原生态艺术的情感和理式。由此,在时尚化艺术环境中,人们渐渐认识到:原生态原始艺术本能反映人的生命本能同一需要,具有永动性的艺术动力。古代民族艺术集体感情——精神倾向,表现出特定环境中的集体生命情感和精神符号特征。近现代艺术则充分展现艺术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当代时尚化艺术用高科技功能虚拟人的情感——精神形式,导致艺术大众化和艺术本质普泛平板。作为普遍的当代社会现象,艺术时尚化的生成和大众化参与意味着当代人正在进入时尚化引领艺术本质质变。当代社会没有什么力量可能阻止艺术时尚化的普遍现实。而当代艺术家却可能通过时尚化信息,从人的艺术生命本质,主动激发当代艺术对人的异质差异互动生成活力。人类只有实现健全的未来艺术本质充分和谐,才可能必然生成主导人类社会和谐进步的永动力量。这种现实预示着现代人经过努力创造进入艺术时尚化,而当代人却要付出更大的力量和勇气才可能走出时尚化艺术局限,实现未来艺术活动的生命意义。未来的艺术发展方向只能全面由异质差异互动产生的当代活力,向更健全的艺术情感——精神升华。

①H•加登纳:《艺术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41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54页
③特德•霍华德,杰里米•里夫金:《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123页




上一篇时尚化艺术与当代人性变异

下一篇传统的扬弃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