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桑德诺瓦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摘要]《纳西古乐》是现今仍然广泛流传于中国云南省纳西族聚居区的一组古代音乐遗存。它包含三个具体而明确的内容与成分:即东巴音乐、勃拾细哩、丽江古乐。《纳西古乐》属于纳西人迄今保留的除“丽江古城”、“东巴文化”、“摩梭婚制”、“白沙壁画”等以外的又一古代历史文化遗存,因而其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关键词]纳西族;纳西古乐;东巴音乐;勃拾细哩;丽江古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5)04-0026-07


引语

《纳西古乐》是现今仍然广泛流传于中国云南省纳西族聚居区的一组古代音乐遗存。近年来,随着纳西族地区对外文化交流渠道的深入拓展和旅游业的不断繁荣,随着丽江大研古乐会、东巴宫等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组织赴欧亚等国(地区)和国内大中城市的频繁出访,加之国内外媒体的大量介绍与报道,其知名度日渐提高,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争论与兴趣。

近期以来,有关纳西古乐内涵与外延的解读可谓形形色色、莫衷一是。本文认为,由于绝大多数人对《纳西古乐》的了解仅仅处于某种好奇或“非音乐因素”(诸如纳西族传统的东巴文化、丽江古城、摩梭婚俗)等的原因,自然对其缺乏一些更为深入、实质性的了解。因此,人们常常容易将“洞经音乐”与《纳西古乐》相互等同,甚至误认为“洞经音乐”与《纳西古乐》仅仅是人们对于同一乐种的不同称谓而已。其实不然,《纳西古乐》实际上包含有三个具体而明确的内容与成分:即东巴音乐、勃拾细哩、丽江古乐。

一、东巴音乐

东巴音乐——纳西族民间俗称“东巴调”或“东巴唱腔”,它是迄今产生、保留并传承于纳西族古老的民族宗教东巴教法事仪式和道场仪式之中的音乐。东巴音乐包含唱腔音乐、器乐音乐以及舞蹈音乐三个部分。

【唱腔音乐】唱腔音乐是东巴文化中的口碑(声音)文化,是东巴祭司用以吟诵、唱诵东巴经典的腔体,因而也是东巴音乐中的主体部分。随着东巴文字的产生,固定的东巴经文逐渐代替了原始的随心所欲和带有即兴性的、口诵性的唱诵形式,使得唱腔逐渐规范。从目前许多考古学的发掘成果看,并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是“从简到繁”、“由少渐多”的。东巴唱腔的发展从无序(不规范、杂乱纷繁)过渡到有序(即各类仪式唱诵内容的相对固定,唱腔的相对统一等)的种种迹象均表明,它曾有过一个日渐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可能与东巴教的逐步完善和集权相关。在东巴教逐步完善和集权的同时,原先东巴唱腔中的许多伴奏乐器也逐渐消失,此种现象很可能与东巴教在纳西族上层集团中的失宠相关,也可能与东巴祭司技能的逐渐退化相关。

【舞蹈音乐】即应用于东巴教各种法事仪式和道场仪式之舞蹈之中的音乐。东巴舞蹈音乐通常以东巴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舞谱》作为音乐的媒介和基础,并且大致依照东巴祭司常用的50余个(种)舞蹈将其按功能划分为:神舞(如丁巴什罗、享英格空、享迪俄盘等)、禽兽舞(如金色大蛙、白海螺大鹏神鸟、绿松石青龙等)、法器舞(如金刚杵法器、降神杵法器等)三大类型。可以说,在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100余种舞谱中,东巴舞谱独具特色。此外,东巴舞蹈动作原始、质朴,并且一般允许东巴祭司在东巴舞谱的大体限定下进行较为自由的舞蹈发挥。因此,与之相适应的舞蹈音乐也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在无形中扩大了此种音乐的衍生空间。但在具体的法事仪式和道场仪式中,东巴祭司却会将上述限定表现得舒展大方、游刃有余。可以说,东巴舞蹈多以东巴祭司的不同而风格各异、独具个性,东巴舞蹈音乐也会因此而表现得变化多端、各具风采。时至今日,是否谙熟东巴教中所传承的各类舞蹈音乐,仍然被东巴祭司们看作是反映东巴祭司音乐修养的一面镜子。

舞蹈音乐之东巴象形文字一览表(表1

注:1“方典”即指方国瑜编撰《纳西象形文字谱》,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7月(第二次印刷)版;

2“李典”即指李霖灿编著《磨些象形文字字典》(国立中央博物院专刊乙种之二),19446月版(丽江东巴研究所翻印本)。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王娜】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田茂军]湘西苗族剪纸文化的现状、传承与保护

下一篇[陈华文]试论文身图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