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的艺术市场就像一棵大树,看上去枝繁叶茂,但根系非常不发达

  如果单纯从交易额数字看,从2000年前后至今,海内外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价值的整体评估,大约上升了100倍;如果从市场发展的层面上看,两三年前,中国还只有几个标志性人物的作品受到关注,而今已经可以用“遍地开花”来形容,其中包括上海的艺术双年展、广东的艺术三年展等有了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展;中国与国外艺术家之间各种形式的接触与交流,更是空前的活跃。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如此的发展速度,在全球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其原因则很简单——这个市场的历史还非常短暂,几乎是从零起步。因此,我们在判断新一年当代艺术市场的趋势时,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基本前提。

  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及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是中国当代艺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重要事件。当代艺术市场繁荣,更与中国近年来在世界上逐步上升的地位与自信密切相关。艺术信息的传播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受到阻止的现象,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从夹缝中开始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从可以公开地谈论到真正形成,不过是最近三五年发生的变化。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当代艺术一直被看作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物。今天举办一个艺术展览,我们可以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而在2000年以前,当代艺术展览是随时会遭到取缔的,理由可能简单到仅仅是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那时艺术杂志被视做“地下刊物”,只有个别报纸杂志公开讨论当代艺术话题。

  北京的第一家画廊出现在1997年,被命名为“艺术文件仓库”。因为那时画廊在中国被列入“特种行业”,由公安部门介入注册和管理,因此要避开“画廊”这个名字。画作则要经过宣传主管部门审定,同意后才能展出,否则可能就是“违法”。这种情形大约持续到1998年。

  艺术创作者也是在夹缝中生存。1995年前后,北京圆明园地区出现了最早的艺术家聚集群落,后来又出现了北京艺术东村。他们经常被警察驱赶,农民租房给艺术家,如果被发现要被处以5000元罚款。位于北京东郊大山子的草场地村,是另一处艺术家的根据地。这里早先是一片菜地,1999年出现了第一批艺术家工作室。尽管不断有人警告说房子会被作为违章建筑拆除,但他们一直在尝试坚持着,直到2005年后情况有了好转。也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看中了废弃的北京国营798厂厂房。短短三年,798艺术区已颇具规模,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艺术家聚集地。

  这些艺术家部落都位于北京的城乡接合部,折射了现代艺术成长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方面,北京是首都,是中国文化交流和信息沟通的中心;另一方面,大量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和艺术青年,从全国各地会集于此,他们迫切要求栖息地以及交流的平台,而“城乡接合部”相对便宜的住房和松散的管理,使艺术市场的萌芽成为可能(我们早已经看到,帮助北京进行城市建设的大量农民工,也是这种生存形态的选择者)。

  一个艺术市场的孕育和成长,必须有多方面适合的环境,今天的中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时期。旧的意识形态结构已经消失,新的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新旧矛盾的变化中,社会不很稳定,空隙较大,这是一种适合文化自由发展的状态。但很遗憾,在这样一个大国,美学、哲学、文学等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新的体系,甚至具有新鲜感的东西都比较少见。惟独当代艺术方面——这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选择的多样性有关——迅速形成了风起云涌的态势,或者说“小鬼当家”局面出现。

  与此同时,正如人们常常用“墙里开花墙外香”来比喻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曾对中国当代艺术一无所知或者说完全忽视的西方世界,众多媒体每天都在对中国倾注强烈的关注。这一方面源于艺术活动本身对西方形成的很重要的刺激,更来自他们对中国的文化产品价值和市场潜力的浓厚兴趣。

  最早也最著名的是瑞士前驻中国大使乌利希克(Uli Sigg),一位理性的、持久的、有成就的收藏家。由于他的地位与眼力,近年来把全世界最上层的博物馆和策展人带到中国,使中国的当代艺术从一起步就有了接触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最高水准舞台的可能。希克还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当代艺术发展基金,定期评选、奖励年轻一代艺术家。这些都为中国当代艺术早期成长创造了重要条件。

“爆炸式发展”后的真空地带

  步入2008年后,如果我们把中国与西方当代艺术市场进行一些比较,会发现眼前的发展既让人激动兴奋,又令人感到莫大的危险。因为无论是从艺术品的收藏方式还是市场的发展路径,我们看到的景象都是极不清晰的,或者说是相当非理性的。

  诚然,当今最活跃的一些中国艺术家,在几年前都还不为世人所知;你可能在三年前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展览,但今天就会被评为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接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参展邀请,新闻媒体会跟进密集报道。目前,全世界重要的博物馆、画廊,几乎没有不安排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从艺术投资价值来说,很多作品已经有了上百倍的升值。这些情况放大了一种信号——当代艺术似乎已经成了热门的投资领域;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清楚地回答——这些收藏者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盛况?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呈现爆炸式发展的态势,我认为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艺术品最大的特征,在于它本身的生产成本并不高,它的价值更需要靠主观判断,需要收藏者以及博物馆的共识和认可。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真正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建的也仅仅是一个外壳,还不具备成熟的专业人士和管理系统,与国际同行间的深入交流更寥寥无几。一两年来,国内出现了几十种有关当代艺术的杂志、网站,但绝大多数都是在谈论价位,揣测行情。当今涉足这个领域的很多人,都曾经是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分子,转而开始购买艺术品,他们对艺术往往一无所知;简而言之,目前大量的艺术品收藏者是市场投机者。

  促成中国市场增长的原因,首先是随着经济增长,财富积累,中国人手上有了闲钱,但是投资渠道还不够丰富和畅通。观察西方国家艺术市场的历史,确实存在一个规律,就是当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艺术品投资会更热。今天的中国却不太一样,这个市场供给和需求基本上是自己形成的;尽管国内乃至国外的拍卖公司都在卖中国的艺术品,而收藏家的范围很小——就像一棵大树,看上去枝繁叶茂,但它的根系非常不发达。

  “持续向上”须辨清航线

  从整体上看,中国艺术市场今后两年还会持续向上;随着经济发展,预计在未来五年,中国的博物馆和收藏机构是进一步打基础的时期。因为很多人已经在市场中获得了利益,而且这个市场本身从供应者到需求面都足够大。

  当下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如果缺少好的艺术家,艺术市场货源就会有问题;中国文化如果整体状态疲软,也会给未来留下疑问。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尚属于动荡的时期,这种状态下产生的作品会有很多兴奋点,艺术家的表达方式、选择材料、理解方式、哲学思考等,对西方来说,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肯定是一个重大事件,中国艺术市场近期最值得关注的亮点将与此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举办奥运会,人们已经从通常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上作出了很多分析展望;但是说到底,这还是中国真正融入全球文化体系的最突出的标志。奥运会只是一场十几天的运动会,但在人们意识里,就好像家里要请客,而且是要请一个大客,是一件大事。对于中国的艺术家来说,确实到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时代。中国像是一艘已经驶向远洋的大船,这条船到底有多坚固?在未来的水域会不会遇到特殊的风暴?还有很多未曾发生的事情。谁都在寻求新的可能性。




上一篇当代艺术,今年走向何方

下一篇雕塑市场预测:将会复制油画市场的火爆?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