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打开百度搜索,输入“当代艺术”,相关网页有522万个,进入21世纪,这几乎是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不断刷新的拍卖纪录、风起云涌的艺术运动,“当代艺术”在过去20年的起起落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艺术生态,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就是在当代艺术频频现身的今天,中国当代艺术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直争论不休。
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伤痕美术”和“星星美展”,到“八五美术新潮”、“八九大展”,再到90年代的“波普”、“玩世”、“泼皮”、“艳俗”等等画风的流行,以及横跨八九十年代的“新文人画”、“实验水墨”和世纪之交的装置与行为艺术中出现的“腥闻”,被人们名之为“前卫”的中国当代艺术在推进思想解放、破除艺术陈规的“先锋”历程中,有现象的流转与思潮的风行,有真诚的表现和名利场的驱使,有后殖民的迎合与民族化的追求,有圈内的自语,也有面向民众的努力。
“星星美展”和“85美术新潮”
2008年8月,旅美艺术家蔡国强的大型个人回顾展《蔡国强:我想要相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个占据了中国美术馆七个展厅的大型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中国美术馆——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中国最高美术殿堂里最大规模的展示。有趣的是,30年前打破艺术壁垒的“星星美展”就发生在美术馆道路一侧的公园里。
中国当代艺术到底肇始于“星星美展”,还是“85美术新潮”?学界一直存在争论。1979年的“星星”美展,可以说是上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最为激进、最具有反叛精神的一次展览。在这一展览上,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看不懂的艺术,尽管与同时期的西方艺术相比,展览的作品远远称不上前卫,但思想解放的火花已经从此点燃,中国艺术再也回不到“红光亮”的年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前卫艺术的确是由此开始的。
现在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很多当年的亲历者仍然激动不已。那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火热年代,西方译著的大量涌入,使王广义、张培力、耿建翌、黄永砅、谷文达等80年代初期陆续进入大学的学生们获得了一个新的看问题的方式,轰轰烈烈的“85美术新潮”运动应运而生。
这场运动持续四年,从1985年至1989年,中国的年轻艺术家们几乎将西方60年代以后的艺术样式都尝试了一遍。多年以后,当艺术家舒群回忆起80年代,他说:“如果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在星星画会时期,仅仅是一个火花,那么到‘85美术新潮’就成为了燎原之势。”北方艺术群体、厦门达达、杭州池社、西南艺术群体……各种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尽管多年以后有人说它是浮浅的、大而无当的宣言和英雄主义的行为,但毋庸讳言,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
不再“审美”的艺术
1989年2月5日9时,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如果说80年代的当代艺术始终是“地下运动”,那么这次展览可以说是当代艺术与传统美术分庭抗礼的第一次公开亮相。这次展览几乎穷尽了近百年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观念,与此同时,当代艺术的危机也随即产生,这次展览也成为“85美术新潮”的谢幕礼。
中国的当代艺术从一出生就伴随着争议和质疑,“89现代艺术大展”更是把争议推向高锋。一场震惊业界的“枪击事件”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让展览的其他作品相形失色。展览开幕当天,来自上海的年轻女艺术家肖鲁与其男友、艺术家唐宋朝自己的作品《对话》开枪,以完成预先设计的作品。“枪击事件”惊动了公安局,引得舆论大哗,为此展览两次被叫停,这一事件也成了此次展览最重要的标志和符号。
中国现代艺术展因为其中的行为艺术引起了广泛非议,不仅有来自普通观众的批评,还有来自艺术批评界的更加激烈的批评、嘲笑和揶揄。在旧的美术标准下,当代艺术显得丑陋、粗糙、脆弱、单调。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的主题和表现样式始终颇有争议,著名油画家靳尚谊指出,当代艺术已经不属于我们原来的那种评判体系,没有办法用“审美”和“审丑”来衡量。比如有人斥之为傻、呆、痴的“丑态图像”,张晓刚《血缘》系列中的人物所表现出的那种呆滞的表情和警觉的目光,让人感觉神经兮兮的。岳敏君作品中人物怪异可笑的动作和嬉皮笑脸的表情,反映出一种玩世不恭、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
无可否认,当代艺术是一个复杂多样的体系,美已不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主题。这些艺术家创作思维前卫而敏感,有的艺术语言相当诡异而张扬,充满着反传统和实验性。这在我们这个讲究中庸之道、注重审美愉悦的传统国度中,确实并不讨巧,但却引起了西方藏家的浓厚兴趣。
从西方到东方的走红
1993年,多年生活在北京并认识很多中国艺术家的意大利人弗兰女士(FrancescaDalLago)向当年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波尼多奥利瓦介绍了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是被称之为“政治波普”和“泼皮艺术”的绘画。奥利瓦对这些作品很有兴趣,并决定在加尔蒂尼公园的“东方之路”专题中开辟空间展出这些作品。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家首次在国际艺术大展中的集体亮相,从此以后,到国外参展几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走红的不二法门。张晓刚、王广义都是最先在国际大展上崭露头角,然后才引起国外策展人和收藏家的关注。张晓刚1994年、1995年先后参加圣保罗双年展以及威尼斯双年展,其作品《血缘——大家庭》组画获得了圣保罗双年展铜奖,很快引起了意大利策展人奥利瓦的关注,将他的系列作品推向国际。几年之后,《大家庭》系列成为动辄拍出数百万美元的“天价艺术品”。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长盛不衰,张晓刚、岳敏君等人的作品相继突破千万元,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同时,这些作品也进入了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馆。迈入21世纪,这股热潮愈演愈烈。2007年11月6日,中国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蔡国强《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2002年作)以7425万港币的价格创下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2008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系列No.6》以7536.75万港币成交……
曾几何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名字只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被熟悉,但是当大量热钱涌入艺术品市场的时候,他们的形象也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各种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前卫展览纷至沓来,当代艺术从当初的无人问津到红极一时,几乎每个美术馆都开始收藏、研究当代艺术作品。
当代艺术,何去何从?
在1994年广州嘉德春拍会上,张晓刚创作于1992年的油画作品《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成交价仅有2.53万元人民币。而在2007年苏富比秋拍中,估价已经高达150万至250万美元,13年时间增值了500倍。当代艺术的天价炒作现象,成为它备受诟病的焦点。当代艺术的泡沫越吹越大,终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之际,发生逆转。2008年10月初,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高价神话”最后一道防线的香港苏富比秋拍最终惨淡落幕。在300件中国当代及20世纪艺术作品中,流拍的作品有108件,流拍率高达36%,包括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在内的一线艺术家的5件作品全部遭遇流拍,《深圳商报》用“走楼梯上,坐电梯下”形容当下的当代艺术市场。
在惨淡的市场环境下,一直靠市场打天下的当代艺术何去何从?在当代艺术市场哀鸿遍野的时候,也有人在为泡沫的破灭叫好,认为适当的冷静正可以为过热的当代艺术退退烧,促使其更加健康地发展。无论如何,走过30年历程的当代艺术,已经彻底改变中国艺术的格局,中国艺术正在走向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未来。
蔡国强
被西方媒体称之为“蔡国强旋风”的艺术家蔡国强是近几年在国际艺坛上最受瞩目的中国人之一,他最擅长的,是用传统的中国材料,如火药、瓷器、中草药、风筝、竹篾等来演绎最前卫的现代艺术。他是中国文化界在国际上第一个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的人,他的事迹被写进日本中学生的教材,他的作品在香港拍卖行以超越徐悲鸿的天价成交。世界各大艺术展以邀请到他为荣,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他的作品。他让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耳目一新,以作品表现人类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让西方观众领略到了中国智慧的深意。他的名字,象征着21世纪中国艺术家在世界的成功。
蔡国强1957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6年至1995年旅居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创作作品,他的艺术创作对西方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冲击力。近年来,他成功地将火药用在艺术创作上,为中国艺术创作走向世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其代表作有雄心勃勃的“万里长城”延长1万米的计划、上海APEC大型景观焰火表演、在美国展出的《龙卷风》大型爆炸艺术设计等。
“他一出场就如同一位成熟的艺术家,他是魔法师和数学家的化身。”致力于现代艺术的古根海姆基金会主席托马斯克伦斯这样评价蔡国强。在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上,蔡国强担任核心创意成员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大脚印”焰火让国人乃至世界惊叹。用中国发明的火药组成29个脚印,象征29届奥运会走向中国、走向北京。而线路选择北京的中轴线,相当于穿越了中国古老的历史。从皇城到鸟巢、从历史到现代。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蒋效愚透露,蔡国强将受邀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庆典晚会的焰火工作。
今年7月,蔡国强获得2009年第二十届福冈亚洲文化奖,成为继巴金等人之后第十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谈起获奖感受,蔡国强笑言:“我有点悄悄地激动。作为一个艺术家,我经常是孤独的、摇摆的,因为前方的路永远是不确定的。但能够得奖,就说明自己做的这些事,还是有人觉得你干得好的,那么我就会继续‘一意孤行’下去。”
中国当代艺术
F4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被媒体热炒的话题是“中国当代艺术F4”重聚威尼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拍品在国际市场持续升温,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不断创造新的拍卖纪录,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的画作几年前的拍卖成交价在海外动辄上千万,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被美术界戏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F4”。
“画卖到1000美元的时候,心里是实实在在的踏实;卖到100万美元的时候,反而感觉很虚幻,感觉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或者变成了另外一种符号。别人选中了我,我就成了一个游戏格局里的另外一个人。”这是张晓刚的作品《天安门》在香港苏富比拍出1800万元港币后,他对媒体说的话。这幅画当初从他手中被买走时,价格只有1000多美元——那个时候,张晓刚的心里应该是踏实的。
谈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热,“F4”是经常被拿出来说事儿的——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和王广义,他们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代名词。无论是纽约苏富比还是香港佳士得,只要有他们的作品就会出现抢购的情景。从2008年开始,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种情况开始发生转变,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速度跌落,拍卖明星如画家张晓刚、岳敏君等的地位被赶超。
双年展
双年展,英文形式为Biennial,在意大利文里叫Biennale,是国际当代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在众多的国际双年展中,威尼斯双年展是迄今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力的双年展。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多位当代艺术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一举成名以后,双年展在中国成为方兴未艾的艺术形式,一时间,各种名目的双年展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网上有名”的本土双年展就多达30个之多,几乎涉及到所有艺术领域,如摄影、设计、水墨、陶瓷、版画、油画、雕塑、多媒体、装置等,但真正能让人们记住名字的不外乎就是:广州三年展、台北双年展、上海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作为国内举办时间最长的双年展,品牌价值无疑是最高的。从第三届开始首次引入中外策划人组成策划小组制度,并把着眼点放在上海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城市,以上海为中心向四面铺开,大胆尝试国际化的道路,
广州三年展的策展人选择相对专业,是学术水平在业内评价较高的展览,从第一届开始就可以调动民间资本和官方支持两方面的资源,至今已经办了三届。广州三年展总体的基本定位和走向是“关怀文化,关注历史”,“三年展”强调“国际性”、“当代性”。如何构建一个国际性和当代性的大型艺术平台,切入和呈现我们对前沿文化和当下历史的关怀和关注,成为筹办“广州三年展”的学术目标和努力方向。
陈逸飞
陈逸飞以当代油画表现古典情韵。
“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这是很长时间以来国内艺术界私下议论陈逸飞的经典语句,显示了陈逸飞独一无二的成功现象。今年最贵的当代油画是尤伦斯售出的陈逸飞作品《踱步》,成交价达4043万人民币,并创陈逸飞新纪录。
1980年,34岁的陈逸飞揣着38美元前往纽约留学,在亨特学院刻苦攻读美术硕士学位。两年后他得到美国最成功的画商、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汉默的赏识,获得让人惊讶的成就。
上一篇: 王岳川:当代艺术炒作的后殖民话语
下一篇: 栗宪庭:当代艺术收藏也是一种文化创造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