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几千年来已自成体系,她是由多民族而衍生的多语言,多文字,多民情,多风俗,多宗教等特点。在此多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尤以汉族文化为主流方向。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在那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在此多元歧异涵盖面甚广的中华文化艺术中,中国的书画艺术、文学、诗词、诸子百家以及儒家的哲学思想为主要核心。中国的科学发明,戏剧、民乐、中国功夫、食谱、中医、茶道、相学以及民情风俗手工艺术品等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形成此传统的年代久远及历史积淀的深厚,它所迸发出来的光芒是世界其它地区难与比拟的。也一直影响着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周边地区的邻国,如日本、韩国、越南、蒙古、泰国、新加坡等等。近二个世纪以来,中华文化艺术由于移民的迁陡在世界各国扩散,华人街是中华文化艺术在世界各地的活展厅。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渐强盛,在以英文为主的世界语系中、中文在世界的使用也日趋普及。中国的影响力及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越来越受世界关注。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我们感到自豪。

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先于我国发展、随着经济之繁荣,文化艺术也伴随经济的发展而空前篷勃。在强势经济的推动下,西方的艺术品在拍卖场屡创新高,带动了所有艺术品价值普遍提升。现代市场的抄作使西方艺术作品超越了东方同等水平艺术作品的价值而假人西方艺术优于东方艺术的错觉。此种现象的发生被部份国人称之为“西方强势文化”。中国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也是被迫面对西方这种文化。在此现象下,西方文化的输入也被部份国人称之为“文化侵略”或“颠复”。并担心此种侵略会破坏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纯洁性。因噎费食地把部份西方优良科学文化拒以国门之外以求自保,这种非理性的现象在“文化革命”期间更是激烈。事实或已证明,近代西方科技文化的输入,促进了东方现代化的发展。而几乎所有西方科技文献数据大都是以英文为主,要了解这些数据的涵养及内容,你就必须精通英文,要精通它就必首先研究它,熟读它,它就会为你所用,就会增广你的知识,它不会破坏你原来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的纯洁性。

东西方文化艺术虽源自两个不同的体系,但在人文价值的认识取向及审美观点上却甚相一致。而衡量此一标准的绳尺往往离不开物理性的真实为前提。东西方各自表述它自身传统中的优秀思想承传及对未来所起的典范作用,它们在过往各自封闭的历史时期内,在没有外来碰撞的特定环境中,只顺应自身的发展规律演变。而自身保存下来的所谓纯洁性,独特性也只能囿于一定的时空,它不可能是恒久不变的。文化传统中的良莠部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环境因素中,或传承、或遗忘、或变换,皆源自它本身物理性的发展规律而定。当中也出现过人为因素的促动。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国初期提出的“移风易俗”、“大破大立”等口号,上世纪60年代全国进行的“文化大革命”的运动,都是人为的改变传统为目的的运动。飓风式的“文化大革命”过后,不该破的传统还是保存下来,被毁灭了的那部份文化艺术传统与外来的碰撞也无所关连。我们再回顾以往或当下自身周边与生活有所关连的任何习惯和传统,都是随着人类生活习惯不同的转换而易变。在拚弃旧的同时也重新确立的新的典范。

〈二〉

绘画是人类“文化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份,回顾近代东西方绘画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或许可以对未来东西方文化可能发生蜕变的一些启示。西方十九世纪之前的绘画是以“古典主义”具象写实为主的流派,我国明清时代所流行的文人画或水墨画中的写意形式,对西方十九世纪所诞生的“印象主义”画派的形成产生了某程度上的启迪作用,“印象画派”拚弃“古典主义”用写实手法再现自然的方法。他们强调作品的“绘画性”与中国水墨画中“写意性”的情韵有甚相契合之妙。中国水墨画中写意形式的影响,对西方印象画派强调绘画性,拚弃具象写实为主流的过程是现代西方绘画的一次革命。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西方绘画中的写实主义和美术理论中的透视学,却悄悄地落根中国。徐悲鸿、刘海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教授的是西方的美术理论,现代美术专科学校的教育代替了中国旧式画馆授徒师生相授的传统,这在我国早期的美术教育中也可算是一次革命。艺术专科院校的相继成立,一批又一批毕业分赴社会的学生,他们当中部份优秀者皆已成近代或当代画坛上卓有成就的名家,这对当代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贡献。

文化艺术是全人类共同享有之精神财富,不能以强弱贫富来评定艺术之优劣。在世界渐趋一体化的今天,东西方文化艺术相互碰撞而交融,相互矛盾而协调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走向,任你怎样回避也离不开这个现实。你也不要相信东方压倒西方或西方压倒东方这般之诉说,更不要幻想谁会来引导谁上下隶属的评定。艺术从来就是艺术家个性的单独表现,他们根据自己对美学和哲学的理解,用自己独有的眼光观察自然世界,用自己独具的艺术语言去抒发自我感受,去创造性地再现自然与现实,去锁定生活中最动人难忘的时刻,艺术的创造不能定下一个全球皆可之准则。

西方现代化对东方艺术的影响体现在与商品化对立的另一方面,越来越近似哲学性思考的现代艺术接踵而来。杜尚观念艺术的兴起和各种艺术的新观念主导了当代艺术的发展。抽象艺术、行为艺术、各门类的前卫艺术等现代艺术变革巨浪一浪高过一浪。继之数码科技的出现、计算机打印的应用更把绘画推到艺术的边缘。零作品、零画家的艺术展览或已出现。与此性质近似的画展香港去年也曾举办过没有水墨媒材、没有水墨痕迹、不见水墨语境的“现代水墨画展”。

回顾中国当代新水墨画的发展,虽没有西方当代艺术革新狂潮般的泛滥,但它已经析离传统沿着现代化的路向不断演变。在整个演变过程中,谁也不能定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究竟将来会如何如何,至今也未能定论。长期以来中国画“笔墨存废之争或应如何改革也未能辨出结果。在卫道者声嘶力竭地宣扬传统如何完美之同时,水墨画新形式越来越离传统。甚至在媒材工具的应用上也拚弃了毛笔和宣纸,而改用了与传统无所关连的画布、喷枪和肌理的表现。西方平面设计及抽象艺术的融入,使当代中国水墨画的创新更加别开生面。新形式在展场的出现,引发了新一轮新旧意识的争辨。谁是谁非是褒是贬从来未能定论。但新水墨画的发展又确实向前推进一步。

〈三〉

随着开放而来的阳光雨露、滋润干涸以久的脊土,从西方长期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现实中,在中国自身传统几千年的蜕变中,或因政治上之需要而采取的制肘和封闭的状况都是短暂的。文化艺术的发展长时期还是处于开放之中。只有在持续开放的大前提下,文化艺术多元多路向的发展才能持续。艺术需要的是创造而不是模仿,成功的创造是对传统最好的发扬,也将成为后世之经典,失败的也可以为自己或后人留下教训,有了前车之鉴不用再走弯径。

现代化将确定了中国文化艺术未来的走向,世界一体化也是现代化的必然进展。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刚结束不久,在奥运会前后各个过程中,或许我们已领悟到世界未来一体化的启示。“世界一体化”一词的释义。至今我还没有看到官方正式的、或其它正确全面的诠释。只在报纸杂志上偶尔阅读过有关这方面的个人看法和分析。其实,现代生活中有相当部份早已是一体化了,如西装领带之流行,各种交通工具模式形式的相同。餐饮品类形式同样化。计算机电子之通用……等等,太多了,不胜枚举。这些已相当程度的“一体化”已融入当地的习俗,连高龄老太太也识拔打手提电话。我们回顾文化艺术的领域上也有一部份早已“一体化”。如电影、歌剧的模式,舞台灯光的应用,西乐中奏,英文之普及,电影或流行歌曲之异域同播……等等,都数不清。对这些早已“一体化”了东西我们一点都不陌生。一体化并不可畏、也不可怕。它的出现也是依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演变。

〈四〉

中华大地博大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历史悠久,举世皆知。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两岸四地现实,虽在地缘及政治上都有界线,但在文化艺术上都源自同一传统。同文同种同语言,黄皮肤下面流的是中华民族的热血。今天,我们有缘在这里相聚。共同讨论未来中华文化艺术发展方向。但愿以后,这样的雅会还能再连续下去。我们在各抒己见之后,可否探讨成立以后继续此等雅会之常设组织。每年一届或二年一届,在两岸四地任何一方再继续未完之探讨。或以常设组织之名义举办各种类形的活动。如展览和演出。这将对促进中华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连续性的促进作用。就像长在土地里的小树苗一样,只有连续不断的栽培灌溉,才能长成参天蔽日的大树。常设组织的成立,凝聚了两岸四地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民族心。协调促进两岸四地文化艺术工作上的日常交流。常设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大中华文化艺术圈的形成。大中华将构成文化艺术上的一个实体。在未来世界逐渐一体化的碰撞中发挥巨大的影响和作用。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时代。世界一体化的呼唤只会加速我们现代化的发展。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大智大勇无所畏惧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更是我民族优良传统中之传统。




上一篇西沐:798的变局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

下一篇于美成:20世纪中国壁画研究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