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在这个忽冷忽热的冬天,有一个现状却是让南京的艺术圈人士感到透心冰凉的,那就是:在全国最早开始艺术品拍卖的南京,如今艺术市场却急剧萎缩,拍卖会寥寥无几,成交额一整场甚至比不上人家一件艺术品的成交价。昨日,记者采访萧平、宋玉麟等画家,他们对当今南京的艺术拍卖现状都表失望和痛心。
  一场拍卖会卖不过人家一件作品 

  著名鉴定家、书画家萧平的失望是无可掩饰的。他说09秋拍是中国书画拍卖大热的一季,许多拍卖纪录被打破。比如古代书画,曾经生活在南京的明代画家吴彬的一幅手卷《十八应真图》在北京拍出了1.69亿,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齐白石的十三开花卉草虫册页《可惜无声》,拍出了9520万元,创造了近现代书画的世界纪录;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曾巩一张极小的书法《局事帖》,只有29×38厘米,大概1平尺左右,拍出1.0864亿元,创造了中国书法拍卖的世界纪录。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去年秋拍都是大量创纪录的时代,北京、上海等地的拍卖会一派火爆,连我们的邻居浙江,其刚刚起步的西泠拍卖都异常红火,陆俨少的十二开册页拍出了2400万。而在南京,一场拍卖会甚至卖不过人家一件作品。”萧平很无奈地用了“低迷”两字形容南京的艺术拍卖,“以前还有几家拍卖行比较好的,现在已经完全说不过去了”。


  萧平最近刚刚从成都回来,发现当地的艺术市场也在跟上,收藏鉴定讲座一派火爆,艺术拍卖也慢慢升温。而南京目前仅剩十竹斋一家在勉力维持,其他零星的一些艺术拍卖多是走低档路线,有的甚至在拍“假伪品”,“规模小,质量低,大的买家都不去看”,曾经去南京某个拍卖会转过一圈的萧平当即就失望而归。



  不能开全额发票很“要命”



  谈及原因,萧平认为一个关键“要害”就在于江苏不能开全额发票,只能开佣金发票。也就是说,买家在江苏的拍卖会上买了1000万的字画,但只开10%-12%的佣金发票——这是相当“要命”的,没有人会愿意买1000万的东西只开回来100万的发票——而在全国任何其他城市,都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最近江苏各地,无论南京,还是无锡、苏州,艺术拍卖都不好,江苏是文化大省,但各处的拍卖会都不行。大的艺术品不能买,买了开不到发票,藏家有东西也只能往北京送,没有艺术品拍什么?买家也都跑出去了”,萧平说,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南京是开展艺术品拍卖最早的城市之一,北京瀚海当年还曾特意到“太平洋金陵拍卖行”来取经,而今瀚海一派兴盛,“太平洋金陵拍卖行”却已人间蒸发。

  记者随后联系目前唯一在南京稳定经营的十竹斋拍卖公司,其常务副总经理陈永兆告诉记者,十竹斋现在每年有两次拍卖:春拍和秋拍,每场拍卖会的总成交额大概在1千万模样,秋拍刚刚结束,也是拍了1千多万。他认为江苏做不大拍卖业很正常,因为南京不像北京能够积聚全国的资源,“拍卖公司提供的拍品有地区性,很多高尖端的东西我们没有”;另外就是地区的购买力有问题,“消化力就这样”。不过,他也谈到,不能开成交价的全额发票确实是个问题,“只能开佣金发票,买一万元的东西只能开一千元的发票”,他说,拍卖公司收的只是佣金的费用,所以只能开佣金发票,不过,这并不是最关键的要素,“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把好作品征集过来”。

  而一位经常跑京、沪等地拍卖会的南京藏家则认为,南京拍卖业起不来是正常的,不能好大喜功,“中国的拍卖公司太多了,现在起码有几百家,没必要一哄而起”。而且,南京很多拍卖公司的衰落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比如有拍卖公司恶意定高价,一件拍品从起拍价喊到200万落槌,主办方却说这个价格还没到真正的底价,宣布流拍,这样就活活把市场做坏了。还曾经有拍卖公司搞虚价成交,制造所谓的拍卖“最高纪录”,这样下去,最后就失掉了公信力。而十竹斋能坚持下来,靠的就是素质,虽然“体量小”,但对买家和卖家都是负责任的。

  拍卖红火能带动文化产业强盛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宋玉麟对于南京拍卖业的低迷也颇为感慨。他说,南京是中国书画拍卖最早起步的城市之一,1994年秦淮拍卖率先举槌,后来又有金陵拍卖,但这么多年来,发展一直不顺。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从业者的素质、能力存在问题,经营方法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就是政策上的问题,比如开发票,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尽早出台扶持措施。

  他指出,中国书画现在是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创作、展览、获奖,这一块江苏抓得很好,非常繁荣、非常重视;另一块就是书画市场,“也在蓬勃发展,拍卖图录从以前的一本两本发展到现在的一场拍卖8本、10本都有,还有很多海外的艺术品回流与国内的拍卖嫁接。但在江苏,不但不繁荣,还处于滞后状态”。他叹息“文化产业中书画市场这一块现在南京几乎没有顾及”,希望政府能够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切实措施跟上,“比如十竹斋这块牌子就可以好好做一做,金陵画派好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能拍出好的价位。现在南京好的东西都在南京以外的地方出现,南京的买家也跑到外地去买,艺术市场冷冷清清,人家一拍多少个亿,我们就几百万,十竹斋大概也就一千万。”


  他认为有关领导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并进行调研,多听取从业人员的意见。至于具体做法,他认为“要抓定位,样式上寻找新的突破。西泠拍卖就抓得很准,他们通过文房四宝、印章、砚台这些很有特色的拍卖项目,一起步就在强手如云的拍卖市场站住了脚跟,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带动了书画的拍卖”,此外,就是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比如少收佣金。“江苏处于发达经济的前沿,目前这种小敲小打的拍卖现状,跟书画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在他看来,政府的态度很重要,重视不重视很重要,“拍卖如果红火,旅游业、餐饮业都可以带动。你想一场大拍,能够吸引到多少人来南京吃、住、玩?!”




上一篇杨茂源:从存在景观出发

下一篇60个雕塑项目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