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自2006年下半年起,中国的当代艺术开始急剧的升温。画廊从几十家猛增至几百家,各种性质的拍卖行迅速转向搞当代板块,拍卖从国内一直到国外一路飙升拍卖天价,各路画廊开始争夺画家,一本本艺术杂志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将画家捧成明星,成批画家从各地赶来北京进入一排排艺术区工作室,就像一个个绘画集中营。
最近,对艺术市场提出警告和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主要归纳起来有两方面:一是绘画作品水平越来越差,艺术变成一种生产;二是如此高的市场价格是不是已经到顶了,泡沫是否快要崩溃?但这两点实际上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所以最近这两个批评尽管非常猛烈,并遍及媒体,但画家和画廊根本就不在乎,而是一笑了之,转身还是继续生产和销售。
目前的艺术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结构很畸形的市场,所谓畸形就是大部分资金只向油画倾向,甚至写实油画占了几乎90%的比重,连抽象绘画都不好卖。当代摄影和雕塑买得好也只是一个假象,实际上这些领域卖得好的不会超过十个人。但写实油画确实从一流到四流绘画都卖得很好,连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一出手就是几万,年收入超过北京的公司高级主管。
艺术市场主要是由三种人构成:画家、画廊和买家(现在大部分买油画的都不是真正意义的收藏家,所以只能叫买家)。我觉这三种人现在就像嗑药一样,整个感觉要“飞”得不行。这三种人我觉得目前主要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不冷静,匆忙进入;另一种是实际上很明白市场的原由,但就是不说出来,利用目前的局面捞钱。现在各种艺术杂志都在以各种方式吹捧画家、画廊和投资人,积极拉广告版面,告诉各界这个局面如何好,但实际上是在不负责任地误导业界和社会,造成一个中国艺术的繁荣假象。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值得疑问的破绽和迹象,几乎所有人好像都视而不见,这些疑问如下:
(一)绘画在21世纪已经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艺术领域了,即使在20世纪后半期的西方,除了里希特、佛洛伊德等有局部突破之外,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前途。21世纪最有前景的是新媒体艺术,这在国际艺术界也早就是一个公认的常识。几乎所有国际艺术展绘画都已经不将绘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了。我们中国人将来之不易挣来的财富,就这么一掷千金地轻易扔到在西方已是日落西山的没有伟大创造可能性的画种里去,是不是有点“土老冒”和“二百五”?我想这些常识那些明星也一定是知道的,只是他们不说出来而已。
(二)所谓“绘画的复兴”只是一个伪问题,如果不是一些中国批评家无知的观点,就一定是在市场运作力量雇佣下写出来的。难道我们真会傻到相信中国人画油画会超过西方人?这就像我们相信西方人画中国山水画不可能超过中国人一样,这也是一个常识,为什么在这一年来我们所有人都搞得好像中国人的油画快要超过西方人了。西方人邀请很多明星去西方展览,他们要看的并不是笔法和技法,这个人家已经搞了一千年了,他们要看的只是图像,从图像上看到中国传统、革命和现状的信息,就像看月份牌一样,这一点难道就没有人想过吗?
(三)在纽约两大拍卖行出天价购买油画都是些什么人?基本上都是华人,真正懂行的西方人几乎没有介入。为什么这次希克和很多买中国前卫艺术的外国人都没有介入,是他们没钱吗?我想他们都是太精明的人,油画就是人家的祖先发明的,他们不介入肯定是有道理的。第一,他们都是精明的国际企业家和银行家,第二,欧美人还是很懂当代艺术的。所以,为什么我们所有关于艺术市场讨论的媒体和会议从来就没有人提出这种疑问呢?
每次有人提出对艺术市场的批评时,大家要么指责他嫉妒别人挣钱,要么声称中国这次的艺术市场会出人意料的更好。但就算我们的市场未来出人意料的很好又怎么样呢?目前的艺术市场格局,有无知但对艺术产生热情的暴发户,有投资设骗局的运作集团,有明白事情故意不说的画家、批评家和拍卖公司,也有连常识都没意识到就相信这是一次中国艺术的伟大复兴的人。十年前曾经有人悲壮地提出过一句口号:“让最好的艺术留在中国。”但是结局是什么呢?更多的烂画以天价卖给了中国人自己,但“希克们”是不会上当的,他们现在都站在旁边不出手,冷眼旁观,继续走街串巷挖掘年轻艺术家。他们继续在以较低的价钱收藏好的年轻艺术家的东西。
目前这种乱炒油画犯傻的事情应该刹车了,事实上,西方艺术界从没有对这次市场泡沫热有过任何学术反应,西方人画油画已经一千年,在学术上要用一百年的时间追上西方是不可能的。西方社会的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反应,即使有一些艺术收藏机构买中国油画,也主要是一种投资行为,并不是学术行为。我们这么炒油画对于中国崛起的形象并不是文化上的荣耀行为。
在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当代艺术在西方都是通过商业体系来推动,这一点不应该怀疑。如果用股市来比方的话,我们目前的艺术市场和收藏主要是“散户收藏”,并没有进入“机构收藏”的阶段。美国在上一世纪二战以后,从波普艺术开始,当代艺术都是通过商业体系来推动的,比如基金会、美术馆、大企业都在加入收藏,但美国的艺术市场体系通过商业化推动出来的当代艺术,基本上都是真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这主要是美国的“机构收藏”不仅具有雄厚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构资金是由专业的艺术史学者和批评家来操盘的,这就使得艺术资本能够和学术眼光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形成一个学术和资本相互推动的进程。
而分析中国近两年的艺术市场热,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艺术收藏主要是以一些个人收藏家为主的“散户收藏”。“散户收藏”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某个收藏家今天喜欢一个艺术家,就拼命收藏他的作品,过一阵没兴趣了,又转而收藏别的艺术家作品。个人收藏家的投资标准主要是以个人兴趣为主,艺术史标准往往是第二位的。收藏家群体意志有一个“口头禅”:我不懂艺术史,所以我只能按照个人兴趣买,即使收藏的作品以后在艺术史上没地位,至少是我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是目前中国绝大部分藏家的基本心态,当然作为个体艺术收藏家,这样选择并没有错。但一个国家对艺术真正推动的强有力的市场体系应该是进入“机构收藏”阶段。
2.中国目前艺术家个人操作自己作品的艺术市场,从短期看对他个人的收入是有利的,但从长期看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整个艺术市场的推进会是有伤害的。中国大部分在市场上走红的画家都没有代理画廊,都是自己“工作室售画”,这样就不用把一般的销售收入让给画廊。有些画家还自己将作品直接送到拍卖行,并使用个人资金在拍卖市场上操作价格。
很多艺术投资人和艺术家都说尽管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火箭似的上升,但还是没有欧美艺术家作品的市场价格高。这当然没有错,而且有些欧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虽然价格高,但艺术水平也不见得就一定比中国艺术好,这一点中国人现在应该自信。问题是,西方艺术家一般不会自己操作自己的市场销售,而是完全将自己的作品交给画廊和投资机构。任何一个艺术投资人或者机构对艺术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市场操作要求,就是最好与这个艺术家有长达五年到八年的合作,并拥有这段时间的大部分作品。只有这样投资人才敢投入大资本操作。
这就是说,投资人如果只是拥有这个艺术家的一小部分艺术品,他投入大资本进行包装宣传和市场价格拉台,这等于是在替同样拥有这个艺术家作品的别的藏家做“嫁衣”,没有一个投资人会愿意这么干的。中国艺术家现在好像自己操作市场,将自己的作品卖给不同的藏家,这在“散户收藏”的时代可能如鱼得水,并能成为掌握主导权的一方。但一旦真正进入“机构收藏”的时代,艺术资本就不一定会找这些自己操盘的市场明星。
现在机构资本又愿意进入收藏的,但是目前的艺术家“控盘”销售使得投资人不敢真正介入,尤其是一些中国艺术家的道德水准也有一定问题,比如搞不清楚某些市场明星一年到底有多少作品流入市场,如果量太大市场价格就上不去。有些画家完全把绘画当作印钞机,把艺术当作坊生产,甚至雇人替自己画,这种行为实际上纸包不住火,慢慢就会通过江湖传闻进入投资人和机构的耳朵,最终在整体上会伤害艺术市场。
3.艺术市场一旦有各种机构资本真正大规模进来,它就不可能只是让这些资本的操盘手拍脑袋决定收藏什么作品,这就需要艺术界有一个公认的艺术标准来判断哪些艺术史可以代表中国的价值观和美学语言的。
但目前中国艺术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有不少机构的艺术资本准备介入,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艺术理论和评价体系,使得一些投资人觉得艺术走向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太大,而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投机性也越来越明显,使得真正的大资本在艺术市场之外处于观望状态。
过去几年,艺术市场基本上是以画廊、收藏家和艺术家这个三角轴心在运转,艺术批评和策展只是被当作一个广告环节,但严重忽视了艺术的理论和批评建设。但现在这一环节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没有价值观和艺术标准的艺术市场注定是一个投机市场。
上一篇: 香港:目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