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摄影拍卖市场将出现拐点,观念摄影将走向式微,老照片难以为继,而新兴的都市摄影将在市场的低谷为有眼力的买家带来机会。这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著名策展人林路对未来摄影拍卖市场的判断。

  另类的都市风景

  在莫干山路的爱普生影艺廊最近举办的“东方明珠(13.90,0.44,3.27%,吧)下的上海”摄影展上,林路作为策展人试图表现一个“活着的上海”。他选择了严怿波、陈骏、张乐陆、肖睿、赵星波、管开吉、徐鸣佳、Jean-Philippe Gauvrit等8位不为人知的年轻人,其中有的从事摄影的时间还不到10个月。他从500多幅作品中挑选出160多幅作品,一反常规的模式将它们全部打乱,重组为“失忆的梦境”、“寂寞的座椅”、“符号的隐喻”、“无人的风景”、“金属的肠胃”、“上海屋檐下”、“上海蒙太奇”等主题。他对记者说,展厅空间有7个组合,所以做了7个主题,分割成了由我臆想的七个空间,试图成为我对上海的一次拼图。他表示,这是8个人的私人化的眼光中的上海。这些照片的组合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个主题采用不同的手法;或者是同一种手法但主题不同。这样可以引导观众多角度地看这些作品。

  提到大都市,人们就会和那些地标联系起来,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更具有意义的、能够吸引我们关注的往往是城市地标下的景物、街道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如果说地标是庄重的、伟岸的、象征性的话,那么与之相反的地标下的物景和生活常常充满了韵味、富有情趣、多姿多彩,使人流连。他指出,人们也许已经熟悉了这些年上海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反而有点忘却了我们是如何走过来的那些岁月。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些许恍惚,固执地以为上海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繁华和迷惘。他的展览,就是针对这样的迷惘的。

  都市摄影 VS 风光摄影

  林路的策划,显然倾注了他的感情,表现出一种诗意。对此,他表示,我原来就写诗。这个展览的主题策划是富有诗意的,但作品本身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田园的诗意。这里有两个层面的两种不同的诗意:一是田园的诗意与都市的诗意,二是世俗的诗意与城市地标的诗意。

  他认为,摄影的诞生,正好处于一个全球大规模都市化的过程中,因此,那些关注都市生活的镜头,包括都市的变迁、都市的表情乃至人们围绕都市的迁移与漂泊,成为摄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但是,林路对都市摄影的理解有更宏大的历史视野——人们对都市由赞美转入诅咒的历史,正好是摄影诞生不久的历史。他认为,从大的历史进程看,无论东方或西方,整部艺术史基本上是一部农业意象的艺术史。都市意象较密集地表现于艺术,在西方只是近一百多年来的事。更有专家认为,农业意象不是相对稳定或稳定,而是超稳定,至今还未过时,中国更是如此。因此,观众很容易把农业意象与诗意画上等号。这导致了唯美主义的风光摄影盛行。与此相反,都市的意象被一般人看来是没有诗意的,或根本不是诗。更重要的是,摄影师甚至大多数的都市摄影家喜欢把城市当作非人性的、窒息性的地狱。

  都市摄影有真正的未来

  林路认为,尽管城市的苦难和忧烦是世界和生命的苦难和忧烦的一部分,但城市的美也是世界的美和生命的美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全力拓展都市摄影的表现空间,在都市平常化、凡尘化的意象中找到更为理想的栖身之地,让都市摄影也有和风光摄影一较高低的宏大图景,这才是中国摄影真正繁荣的未来所在。

  他指出,在当前拍卖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北京华辰摄影专场,拍得火的主要是老照片,观念摄影其实卖得并不好。相形之下,观念摄影作品在纽约、伦敦、香港等境外市场拍得较高,但是其中的原因比较特殊。他预计这一两年里观念摄影的价格会下滑,因为观念作品很难被接受。目前摄影拍卖专场又在做国外大师的经典作品,但是拍不动。因此,林路预计这样的摄影拍卖专场会出现低谷。不过,林路认为,有跌必有涨,今后的拐点可能会出现在当代摄影家中尝试纪实性的、手工操作的作品。其中,都市摄影的好作品前景会更看好。




上一篇论摄影报道中有关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

下一篇摄影师不讲真话成问题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