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世界是多变的,变化需要时间。时间是连续的,然而变化却往往不连续。人类社会的变化就是这样。所以,有关人类历史的记载也往往不连续。这就给后人在研究一些久远的事物带来困难。比如,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研究就是这样。”这是我在摄影编辑《世界的泉州》专题摄影画册的序言中开头的一段话。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很多,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经历不同。城市的变迁千差万别,它们之中有的已很难寻找过去的踪迹,有的则保存得较为完好。
但是即使是后者,在这几十年天翻地覆的经济改革大潮中,城市的变迁速度之快甚至是过去千百年里的变迁也无法比拟的。虽然我们再三呼吁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文化史迹,虽然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也很强调旧城的保护。但是,许多很宝贵的东西却再也保不住了。其中最为令人痛心的就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那种历史文化氛围,已经荡然无存。它们在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和纵横交错的道路立交桥的包围下以及汽车废气和喧闹的噪音的笼罩中被“保护” 起来,你想入内参观吗?先买门票。这一切大概是我们的祖先做梦也想不到的。
但人们只好面对这一切。因为世界就是这样发生无情的变化。当塔利班分子把阿富汗那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通过电视媒体的直播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炸掉时,作为摄影家的你,假如你在现场,你有何办法?你能做到的唯有按下快门,记下这悲剧的瞬间。
  可惜,摄影术发明得太晚了。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这句话是那个叫什么名酒的广告在吹嘘自已历史的时候把摄影史拿来忽悠的。但是,作为向世界介绍我们过去和现在的媒介,又有哪一样比得上影像和文字的组合呢?
  现代印刷出版业的发达,为我们出版这类题材的摄影专题画册提供了极大方便。有关介绍文化名城的专题摄影画册种类繁多。但是如何把握住一个城市的灵魂,体现她的特色,避免流于一般的介绍,则是每一位从事这项工作的摄影家和图文编辑必须准确定位的。
城市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变迁一样,有好多时段的记录是空白的。即使是史书记载较为完整的城市,她有些重要的时段和变迁的记录在今天来看也存在不少谜团。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环境严重破坏,人们对物质需求贪得无厌。世界各国不少很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遭受破坏或者被改造得不伦不类,历史文化名城原有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变异得面目全非。
  以上这些变化,令世界各国关注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他们纷纷利用各种媒介和手段企图从不同的角度记录和反映城市的变迁和阐述他们的观点,摄影家和图文编辑则出版了无数的专题摄影集,努力通过图像和文字的表述,使他们熟悉或深入研究的城市能够引起外界的重视,扩大该城市的影响和知名度。
  以中国为例,在短短的几年中,介绍各地历史文化名城的摄影专集就数不胜数,出现了许多编辑得很好的图文并茂的专题画册,但也有相当大部分的摄影专题,流于一般。而有的摄影专集,则过分强调平面设计的形式感而不注重深入挖掘主题。
  对社会的变迁和现状的评价,往往与作者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文学界史上,有一些作品就很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他所面对的景物的变迁的评价。这些散文或诗赋中的一些词句,甚至成了千古名句,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文章中对人文景观的描写和抒情,其实就是对一个地方一段历史的深刻认识。可惜当时并没有摄影术,要是有的话,我相信他们都会成为伟大的摄影家,因为他们的观察能力是这样地超人,他们的思想是这样地深刻。
  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作者对事物变迁的态度是这样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段话翻成白话文,就是:“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为之感念伤怀。”

作者随后又评论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意思是说:“后人看待今天,也就像我们今天看待前人一样。”
  王羲之的这些话,对于我们从事历史文化名城研究的人,不管是学者或者是摄影家,都有很大的启发。因为我们都是在抚今追昔。虽然过去的东西好多已经遭到破坏或已经消失,但我们必须在偶然中发现必然,必须在许多片断中发现历史文化名城变化的轨迹。虽然现代城市看似无比辉煌,但由于国内好多现代化城市建筑基本上毫无地方特色,毫无人文价值,所以在编辑一本综合反映历史文化名城的专题画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许多自相矛盾和无法协调的内容和形式。当批判和赞扬混杂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专题的定位就会发生错乱。
  但是不管如何自相矛盾,这份工作总是要做。在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面临急剧变化的时期,我们的摄影家和图文稿编辑们尤其要认清自身的使命。正如王羲之所说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当我们的专题摄影集出版后,首先是表明我们对城市的过去和现在的认识和评价。然后,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看了我们的书和我们所介绍的城市。他们又会以他们的眼光来评价我们和我们所介绍的城市。
  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尽了改朝换代和天灾人祸的洗礼,他们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征。鲁迅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写道:“城头变幻大王旗。”从现在的角度看,这句话似乎很能说明一座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受到局部变化和政治的影响而展现出来的不同风貌。比如南京市千百年来的历史,就很能说明这种变化。
  当然,摄影专题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表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一块很难啃的骨头。摄影专题可以从某一个视点专门表现城市的某个方面,比如古民居建筑、老街巷、民俗、民间工艺,戏曲艺术、古城新貌,环境保护等等,都可以单独一集,而且可以做得有特色,很精美,专题的定位也比较容易。
那些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XX”冠名的画册,最容易变成一盘大杂烩。如果你为了迎合当权者而弄进好多诸如“领导关怀”“领导题词”的图片,那么注定这些摄影专题的寿命就更短。因为当权者是有期限的,当他们退下来之后或图片中的某个官员犯了错误,那么这本专集也就处境难堪。
  编辑一本综合反映某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摄影专著是一件很费心的事,特别是对那些史料相当不全,争议较大或者曾被遗忘的历史文化名城,其难度就更加可想可知。幸好,我所在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史料和题材甚为丰富,文物史迹众多,其中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占全省的三分之二。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南音、提线木偶、梨园戏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泉州又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世界宗教博物馆” 、“世界多元文化中心” 、“中国著名侨乡” 、“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等美誉,这就为编辑一本反映泉州的摄影专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几乎每个方面,又都可以单独出集。但也正是题材太丰富,反而令编者因目标太多而难以定位。因此,我认为不能再采用过去惯用的这种撒网式的定位方式,而是给她一个看似吹牛的题目《世界的泉州》。该书以泉州从中世纪开始就与世界发生密切的贸易往来的关系,一跃为举世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后来中间沉默了几百年,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又重新走向世界为线索,把泉州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展示出来,编辑成册。
  通过这次实践,我体会到,不但搞文字的人要充分了解历史和文化,摄影家也要了解,才能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主题去观察和拍摄。当然,要是能合二为一就更好,因为当心灵和眼睛一起工作的时候,你的目标是最准确的,你的定位也就准确。当你事后能够把许多看似不连续的片断和零零散散的镜头根据主题的需要有机地串联,并利用空镜头和文字说明的作用巧妙地过渡时,那么,你的摄影专题也就成功了一半。




上一篇读书札记:关于摄影的特性(2)

下一篇绘画生活 摄影时尚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