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随着技术的进步,摄影的数码化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一些创意影像的后期制作也对“传统摄影”形成了冲击。在这个数码时代,一名专业的摄影师,头脑中没有一定的创意,相当于没有灵魂;没有一定的可靠技巧、思想结构,再好的创意也只能是游魂而无寄托。如果有了计划设想,可靠的技术不仅可以寄托我们的灵魂,同时也启迪我们的思想,从而得到更多更好的创意摄影作品。
一、“意”——摄影人的创意,这是摄影中创新的核心。
什么是意?创意思维的想象和联想,在摄影中是不可缺少的。是摄影思维领域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怎样搞好这个“创意”?创意,首先是要立心。摄影本身是视觉艺术,它需要通过艺术感染吸引众人的视线,而它又是造型艺术,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形象是摄影艺术的语言,视觉接受到这种语言从而引起丰富的想象,产生更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创意摄影在于思想,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意,更是文化的内涵、思想的深度。
二、“码”——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数码器材,包括现代的电脑后期制作,这是摄影中创新的支撑。
传统的摄影创意,为“多底合成”、“夸张变形”、“拼接刻画”等等。而今数码时代,一幅数码创意艺术作品,就是将自己的构思,通过数码手段,利用电脑和合适的软件,经过一系列的整合、取舍等处理,甚至艺术加工等,将原有影像“改头换面”,创意出崭新的画面,甚至达到超现实,达到平时用摄影绝难达到的程度,使摄影人的各种想象力付诸现实,从而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升华了作品主题,提高了作品层次。
一个优秀的摄影师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创作者,不仅要在技术上担负着责任,更应该同时具备艺术和技巧两个层面的能力。传统摄影难以表达摄影工作者构思中的作品程度时,电脑后期带来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这也同样需要摄影工作者本身前期的技术支持、丰富的想象、头脑的敏锐与周全的计划。因此,前期和后期应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而往往我们很多摄影工作者都会犯这样的错误而导致一些作品失败。
三、“摄计”——摄影作品在产生之前,摄影人本身需有的计划、设想、构思等,这是摄影中创新的重点。
在完成好的创意摄影作品之前,摄影工作者应该多开动脑筋,多一点观察,多一点积累,多一点想象,哪怕只是幻想,都有可能触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同时也更能发掘出更多的构思。如果条件不成熟怎么办?一是创造条件;二是耐心等待。而不能急于求成。所谓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好的作品就在于肯动脑,有计划。
除了在前期作品产生时,摄影者本身需要有计划、设想、想象力外,甚至在拍摄后作品的后期加工中,如何构思,如何设计,如何创意都应该经过一番脑力劳动来完成结果。在摄影者脑力进行主体创造思维、直觉能力、心理图式的制约时,将从特定客观领域感知的信息源导入贮存记忆表象的轨迹之中,新的思维应运而生。一幅成功的创意作品,是作者高度艺术水平构思,也就是摄影工作者本身的思想、技术、艺术融合、升华、结晶的产物。
四、综合运用“意”“码”“摄计”,这是摄影中创新的关键。
数码创意作品也同样出现很多问题,虽然有着电脑的协助,但很多作品内涵修养太低,让观者没有一直往下看的意味。有的作品没有合理的运用电脑,使一些作品失去了本身的品质、色彩,使它们缺乏灵魂,缺乏艺术气息、成为空洞乏味的、没有灵感的作品。还有一部分摄影工作者,在数码后期制作中不能合理运用,痕迹过多,将一些脑中想象的效果借电脑加以盲目的修改,使很多作品失去了摄影本质的图像问题,而更偏重于设计的影子,而那些作品好似一张简单的平面图片,已称不上创意摄影。因此我们在一幅数码创意作品诞生前一定要想清楚,如何去拍,如何去做,如何完成作品结束的效果,把握拍摄的内容和创新的内涵,头脑中有思想,有计划的去完成,佳作也就不难形成了。
约翰·萨考斯基曾经说过:“摄影的真实使得我们常常会忘记了相机后面摄影者的双手。”。
现代科学为我们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创造天地,创意摄影必须要有新意。有了想法的作品总不会是平庸的,而有了新意的作品会有更浓厚的韵味,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出张好作品的关键不是相机,而是镜头后面的眼睛和大脑。而能在这个天地运用自如的还是需要摄影工作者本身高度的艺术水平构思,也就是摄影工作者本身的思想、技术、艺术融洽结晶的产物。


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些耗子商量如何避免猫的袭击,其中一个比较聪明的耗子想了个办法:在猫脖子上系个铃铛。耗子们一起喊好。可是,谁去给猫系上铃铛?怎么才能系上铃铛呢?众耗子一筹莫展。由此看来,理念很重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更为重要。
由于中国报业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根据不同报纸的性质与现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图片采编方法,可能是新闻摄影改革最为关键的一步。我所服务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创刊最早的机关报,而且是一张风格稳健的党报。与那些市场化程度高的都市类报纸,甚至与南方的一些活跃的机关报相比,大众日报的新闻摄影改革要克服更多的阻力。以下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不断的博弈与碰撞中总结出来的:
1,“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培养总编辑。“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大众传播学的这个讲求效益的命题同样适用于新闻摄影的改革。作为报纸的决策者,如果总编辑对新闻摄影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不能提升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那后续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培养总编辑”这个说法是我们摄影部主任、著名摄影家钱捍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总编辑大多是文字记者出身,对新闻摄影的性质与规律缺乏专业化的研究,因此,采取各种巧妙办法提高总编辑的认识水平,对改善新闻摄影的生存环境,促进新闻摄影改革,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所以,从1996年左右刘广东总编辑开始,我们对总编辑的培养已经经历了三代。
培养总编辑最基本的方法是“怂恿”他们去参加高水平的新闻摄影研讨会,让他们高密度地接受先进新闻摄影的理念、兄弟新闻单位改革的经验与做法,并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摄影创作中的难度与挑战。新闻摄影的研讨会大都气氛活跃,总编辑们在身心愉快的同时也都感到受益匪浅,所以参加摄影研讨会的热情非常高。我们的一些总编辑还被彻底拉下水,成为铁杆的摄影爱好者。在这种情况下,总编辑们不再是新闻摄影改革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有话语决断权的、可以一锤定音的改革参与者和策略制定者。大众日报新一轮新闻摄影采编的格局、流程与人员安排,实际上就是在分管总编辑、总编辑的亲自参与下制定生成的。而历任总编辑、分管总编辑撰写的学术论文,比方说《从“图文并重”到“图文向联”》(朱宜学,前任总编辑)、《破解党报图片工作的两个难题》(许衍刚,现任大众报业集团社长)、《关于建立新型报纸图片编辑机制的思考》(吕德一,现任副总编辑),都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和工作思路。
2,建立一套明确的新闻摄影评价标准。担任图片总监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了一个《大众日报新闻摄影工作手册》,对照片在报纸上的作用、照片的评价标准、选择使用照片的基本原则、照片采集与编辑的工作流程、摄影工作者的职业规范等等,都作了具体规定。这个手册最后是通过编委会的认可作为报社红头文件下发的。
标准的制定对于企业管理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对报纸而言,这个标准实际上是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版面编辑、美术编辑以及总编辑关于摄影采编能够实现对话的一个平台,也是摄影工作能够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凭籍。它改变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没有理”的随意性局面,让新闻摄影的采编工作进入一个有序发展的轨道。
3,润物无声的理念灌输。作为报纸整体传播的一部分,新闻摄影改革同样也是个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还必须让部门主任、版面主编、版面编辑、美术编辑等认同那些我们试图让总编层认同的理念。经验告诉我们,生硬的说教可能适得其反,因而我们更多采取一种主动的、伙伴式的交流与学习方法,这样的方法大致可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
(1)、编前会的投影展示影响中层主管。关于怎么参加编前会,我们的总编辑给出了这样一个主意:每天,把要发往各个版面的照片,用投影仪打一遍。一些与视觉传播基本理念有关的东西,可以借机讲一讲,让参加会议的中层领导了解进而理解。这看似不起眼的技术手段,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个投影仪,我不仅可以直观告诉大家什么是适合版面发表的照片,也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世界新闻摄影名作(比如普利策、POY、荷赛等获奖照片)、国际各大报纸的版面,让大家大致了解国外视觉传播发展的概貌与走向。而其中引发的一些思考和争论,会给我很多提示和警示,让我能更多地从版面的立场、从整个报纸的立场出发,认识和处理图片。
(2)、夜班的适时“布道”影响版面编辑。版面编辑是图片处理的直接执行者之一,图片总监与版面编辑应该是最直接、最紧密的业务伙伴。他们对图片的使用有相当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在有些时候也会成为障碍。消除这些障碍最有效的办法是用有力的事实证明孰是孰非。但这要有个“度”,因为夜班是非常紧张的,大家并不喜欢一个喋喋不休的布道者。我的做法是不求功于一役,而是把战线拉长,什么时候有合适的事例,就会用最简洁的语言与大家探讨如何选择照片?如何进行技术处理?照片的版面位置应该如何安排?照片与文字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等等。久而久之,就会和版面编辑在图片传播的各个层面的细节问题上达到很高的默契。
(3)、“饭是隔锅的香”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新闻摄影先进经验和理念上的学习,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请一些对新闻摄影有研究、有见地的专家来举办讲座或座谈,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对很多图片总监来说,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是,常常感到没法把自己的声音传递到总编层或业务同行那里。一个或一些好的做法焖在肚子里,就没有得到认可和实施的机会。实际上,在新闻摄影的基本规律层面上,业内同行的观点基本上是“狗熊所见略同”,但在“领导们”那里,你的话可能就“人轻言微”,而请来的专家的话可能就会受到格外重视。所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请外报的同行来,就可以通过事前的交流,把你的一些想法通过“外来的和尚”传达给你希望传达的人,取得的效果比你硬着头皮去说教要好很多。
4,两个方向上的指挥前移:根据版面需要前移指挥记者,根据读者需要前移指挥图片的版面安排。
简单地说,就是向新闻源靠近,临场指挥记者的采访;同时向版面靠近,亲自协调照片在版面上的编辑处理,从而提高图片传播的效率。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图片总监而言,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仅仅是一个方面,如何在报纸运行的内部机制中通过适当的手段为新闻摄影拓展出一方天地,如何维持新闻摄影在整个采编关系网络中的生态平衡,可能是更高的要求。比尔·马瑞特说:“差错发生在细节,成功取决于系统”,如果说摄影采编中存在着“政治学”的话,那么颇有政治智慧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句话,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提示。




上一篇摄影师和“小世界”

下一篇摄影迷拍文物古迹 不需报批和交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