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在读者眼里,新闻照片是最真实的。可是,近年来,新闻照片却存在着许多不真实的问题,有的摄影记者在新闻拍摄中,不是新闻形象失实,就是地址、人名、数字失实,甚至说明文字是假的,图像是电脑制作的。那么怎样防微杜渐,避免新闻照片失实呢?笔者根据多年体验,简析一下新闻照片失实的形成及对策。 新闻照片失实的原因。从近年发表在报刊上的假新闻照片来看,归纳起来有以下表现。
1.以欺世盗名作假。有的摄影记者、摄影通讯员为获取名誉和稿费,甚至为了制造轰动效应,通过组织或电脑蓄意制造假新闻照片,欺骗读者。这种人把新闻照片作为自己出风头的捷径、挣稿费的手段,竟然将严肃的新闻事业当儿戏,并且认为,只要自己造的逼真,编得高明,就可以以假乱真,管它真实不真实。
2.用事先拍摄的照片作假。新闻摄影其特殊的摄影原则,是采访拍摄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件。但是有的摄影记者为了赶在报社截稿前传照片,在新闻事件还未进行时,就要求被摄对象做一个与事件有关的动作,供他拍摄。
3.用事后补拍的方法作假。当新闻发生时,摄影记者不在现场,没有拍照片,而这类新闻有时只是一次性的,不会有第二次。摄影记者事后将当事人找来,让他们按照原来的情景表演一番,由摄影记者拍成照片。
4.人物动作作假。有的摄影记者到现场拍摄,不是通过深入采访,不在现场观察人物活动,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摆布被摄对象,结果拍出事真而人物动作是假的照片。
5.用不恰当的手法使照片变形。有的摄影记者为了追求所谓具有视觉冲击力,用超广角镜头贴近被摄对象,造成变形失真。
6.对说明文字不重视。文字说明文是新闻照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尽管文字不多,也应认真对待。有的摄影记者出去不带采访本不记录,只重视照片画面视觉效果,而忽视说明文写作。交稿时草草应付了事,这种习惯很容易造成失实。
7.利用电脑搞“加工”。近年来,新闻单位陆续更换了数码相机,用数码摄影可以争取时间,还可以通过电脑储存照片和发稿,使新闻摄影效率大大提高。有的摄影记者不是在采访拍摄方面下功夫,而是投机取巧,利用电脑“制作”照片。
8.发表见过报的照片。发表过的新闻照片已成为历史,不能过段时间,作为新闻照片再次发表,若要发表应注明是资料照片。有的摄影通讯员自作聪明,过了一年,只要照片上人的衣服与季节相符,文字改一改,再给报社寄来,这样的事情,笔者经历过好几次,有时确实蒙骗了编辑,在报上发表了。这样的事情,曾引起过照片上的当事人的不满。
9.编辑制作虚假照片。有的编辑在编排版面时,先安置文字,剩下多少版面再留给照片,有时照片尺寸与预留的空间不合适,编辑就把照片拉长或编小,使照片上的形象变形,造成失实;还有的编辑为了追求好看,随意将照片左右翻过来使用。 新闻照片失实的对策。为防止虚假照片出笼,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主管部门要加大治理失实照片的力度。除了对全体新闻从业人员加强教育外,对于摄影报道失实的当事人,进行重点教育和批评;并给予相关的行政和经济上的处罚,并公示报端。
二、教育新闻摄影人员,深入采访,深入调查研究,让他们把新闻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搞清楚,无论是重大新闻,一般新闻,还是突发新闻,在采访和拍摄中都应该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照片的真实、可信。
三、学习和掌握新闻摄影的特殊规律,严格遵循新闻报道的原则。对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记者、编辑,以及排版人员,都必须提高业务素质,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在采访拍摄、编辑和制作各个环节中,认真对待,齐心协力杜绝假照片的产生。
因此,每个摄影记者必须认真对待照片的真实性问题,不能马虎,以免给读者造成失信,给报社造成不必要的声誉损害。
上一篇: 理念与细节:奥运摄影需把握的要点
下一篇: 试析亚当斯与陈复礼摄影创作风格的异同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