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他们用摄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不同的人千差万别的胸怀,才是真切和实在的。 久

一本小册子和一群人

10年前,刘铮和荣荣两人在北京出版了“新摄影”。这其实是一本复印的册子,印数很少。这样的册子随后又出了几期,在圈内被争相传阅。在此之前,一定要说起的是一本叫作《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的书,是台湾摄影家和学者阮义忠写的,发行量很大。此书使大陆知道了辛迪·舍曼、弗孔、维金、索德克等人的作品,虽然是以传统摄影的角度作的介绍,但是随着各种艺术资讯的开放和发展,摄影作为当代艺术的新方式正在逐渐地扩散着影响。直到《新摄影》杂志的出现,才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摄影在中国发生了大的变化。

之前的摄影活动不能不提到张海儿、吕楠和韩磊等人。是他们使摄影在“纪实”的基础上向前走了一步,他们将拍摄者的个人因素强烈地印在了那些引人注目的图像当中。

个人情感投入影像

作为一个对影像极度敏感的人,张海儿主动地建立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他的镜头直接面对被摄者,画面形成的矩形方框丝毫没有阻碍观者的进入,反而成为连接镜头内外的重要因素。这种对被拍摄者的接受是发自艺术家内心并毫无保留的。为了这种看不见的连接,他甚至有意识地晃动照相机,再配合闪光灯的运用,造成照片中的人物虚实相间的效果,在这里拍摄已经不是单纯的抓住影像,或者像镜子一样反映客观对象,而是建立主体与客体的联系,正是留在感光底片上的虚影和拖曳的光痕标明了这种连接的媒介。从中国的摄影历史来看,张海儿强调了拍摄者如同著述一样的作者身份,这在文化断裂和懵懂的新思潮的涌动的背景下非常具有标志意义。

不可逆转的变化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走上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历程,所有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都面临着当代背景的重新定位和整合。在支离破碎和纷繁杂乱的局面中,郎静山(1892-1995)在台湾的实践使中国人的摄影发展具有了中国的传统身份,他借助暗房技术而得到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诗意画面脱离了摄影的直接的客观真实,而达到一种心灵和情感上的意境。今天看来,首先郎静山不是在一个全面开放的当代文化背景下工作,另外他的影像态度旨在追求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和神,因为采用摄影这种国际通用的媒介和材料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荣荣在拍摄了东村的系列作品之后,延续了身体体验的创作方式。他将影像还原到个人的、单纯的感官体验,他作品中的人体与风景及环境的结合,表达了强烈的挣脱束缚和渴望自由的感觉。相同地,他与映里的合作展示了自然风景与人的相互感应,心灵的重生,还有在人工环境的变化下个人的心理过程。荣荣和映里的作品是身体力行的当代艺术中的事件和偶发因素与传统意义上的摄影诸多元素相结合的例子。黄磊的“动物园”和“博物馆”系列是从日常生活中的“非人”空间切入,提示人们在自我中心的蒙蔽下对自然的异化。在表现人造的自然景观中,黄磊将黑白照片所舍弃的那些工艺化的色彩又重新刻意地模仿出来,通过染色,将那些造景与造境,室内和室外的混淆和对比,自然和人工化,人和非人,现实与想象的互相欺骗,用梦境式的色彩来强调、挪用、歪曲和颠倒地表现出来。黄磊的作品是从1995年开始拍摄的关于动物园中动物生存在人工模拟自然环境中生存状态的一组照片。作品是用黑白照片手工着色的方法创作完成。

中国当代摄影在90年代彻底走出了传统观念的戒条,摄影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载体和媒介。不同于影像的纪实倾向和唯美观念,当代艺术中的新摄影源于艺术家的主体知觉和个人感受,他们用摄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不同的人千差万别的胸怀,才是真切和实在的。




上一篇报道摄影及其发展概况

下一篇郎静山拍摄的数码时代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