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上个月,《人像摄影》杂志社对全国的人像摄影队伍进行了一次凭照片说话的“大检阅”,并全面总结了这次的“检阅”成果。无论是从近年崭露头角的人像摄影新星们的作品和艺术观点阐述中,还是从业界专家们的评点中,我们都可以一窥人像摄影新的方向标,也可一览人像摄影业界的光荣与梦想。

时尚的必然

在如今这个消费文化占据主流的时代,人像摄影的时尚化风潮是自然而然的:如果跟不上潮流,不仅会被视为艺术创新不足,而且会被市场淘汰。从琳琅满目的杂志封面,到乱花迷人眼的时装广告,从个性十足的明星写真,到求新求异的艺术照片,时尚都已成为人像摄影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像摄影界正涌动一股超乎想象的时尚潮流。

潘杰、亚辰、张扬……看看这些十多年前叱咤人像摄影界的中坚的成功转型,再加上“70后”、“80后”年轻摄影师凭着专业教育背景和美术功底,一上手就以时尚化作为先锋利器,你就知道时尚化在人像摄影界的领地有几多了。有人认为,这是继传统照相馆体制的瓦解和影楼群体的兴起后,中国人像摄影界的又一次变革,是对固有的模式化的一种突破。《人像摄影》杂志社社长冀运表的说法是,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功成名就的人像摄影师严蓉晖如此解释:时尚杂志大量的美图把摄影师的眼睛给吸引跑了。

从作品来看,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也许拍惯了商业照片之后想刻意展示自己的功底和摄影诉求,人像摄影师亮诸业界的照片更注重情感表达和个性张扬,从模特的化妆造型到背景氛围的营造,都力求把时尚元素体现到极致,其中既有画意人像的平静婉约,也有环境外景的神采飞扬,还有后期制作中体现出的对色彩的极力铺陈,这些都是在证明自己的实力。

从影楼摄影器材的进化论来看,时尚化也是必然的选择。从知名的摄影工作室到县乡影楼,基本全配备有数码摄影器材。时尚化元素在照片中的体现,很大一部分是借助数码手段完成的。不过,这些照片所用的数码手段仅限于色彩调整修正等,目前的数码创意人像作品还乏善可陈。

时尚的分野

《中国日报》等媒体的资深摄影记者以新闻人像作品入道,十余年来一直能带给传统人像摄影领域不小震动。但这次,新闻人物肖像和其他纪实人像作品却显出与时尚人像更明显的分野。即便是以时尚为要务的人像摄影群体,也有了更大程度的分化。

先说“摄而优则教”者。从人像摄影界成名的化妆名家甄继先、吉米、毛戈平、李东田等人的培训学校已名声在外,摄影师们也凭着名气和经验“教学相长”,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不断探索摄影技艺。向诚主持的北京名人、孙小平主持的黑光视觉等培训机构更是除传道授业外,还发展加盟影楼,向品牌化发展;摄影师萧寒与化妆师石荧夫妇打造的京尚名家、袁晓新主持的时尚新锋等培训机构也在业界颇有名气。从人像摄影培训的繁盛景象,可见人像摄影市场繁荣之一斑。

再看成功转型者。一些摄影师从传统的影楼业中脱离出来,开始主攻时尚和时装摄影。开工作室拍摸特、拍明星,为媒体拍封面,为知名品牌拍时装,更让他们成为时尚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以人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商业摄影门类,时装摄影已在浙江等地形成一个很大的群体,其中的领军人物潘杰、房翔等都曾引领过人像摄影新潮。

即便是仍固守影楼的摄影师,也开始逐渐细分。连锁经营的儿童影楼特点最明显,其他诸如戏装摄影等看起来较冷僻的专营店也有固定的客户群。作为年龄较长的人像摄影师,来自大连的杨先令就凭着其扎实的摄影功底,专攻黑白儿童摄影,颇有收获。

时尚的缺憾

俗语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当所有自命不凡的摄影师把作品摆在一起时,除了让那些优秀之作显得更“跳”之外,更多看到的是人像摄影界仍然存在的一些整体的欠缺。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认为,许多人像摄影作品缺少现实生活气息,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原生态的拍摄资源太少,影楼圈外的人像摄影家越来越少。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也认为,商业人像作品应更多地表现自然神态和较生活化的场景,而过多运用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光影等元素,给人感觉是:“冷”的东西多,与生活贴近的少。

也许经济实力强了,也许商家有需求,中国人像摄影师镜头中定格的来自国外的专业模特越来越多。但无论有任何原因,中国人的形象进入不了中国摄影师的视线,不能不说是缺憾。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李前光认为,要提倡“中国摄影师拍中国模特”,“洋人”形体上确实占有很大的优势,但中国的人像摄影师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进行人像创作,“中国摄影师拍中国人像是我们的责任”。对于专业模特的概念,摄影师亚辰认为,职业模特固然很专业,但职业化也造成了模式化和类型化,缺乏个性神情的表达。

谈及技术层面,人像摄影师张华斌认为,对数字技术的运用让很多作品水平非常接近,但摄影师之间真正的技术差距,对摄影的理解和表现力被器材的先进性掩盖了。作为影棚人像摄影的实力派,摄影师梁达明认为,虽然近年来技术进步是明显的,但影棚人像的创造力显得不足。

冀运表表示,目前人像摄影界时尚化的趋势不排除有跟风的,也不能提倡全走这条路。目前整个人像摄影领域对技术功底的训练还不够重视,在用光方面下的工夫还不多,作品不如以前的精到、讲究,现在的人像摄影作品注重外在的东西多,注重内涵的少,注意形式的多,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较少。

潘杰认为,人像摄影时尚化还需要一个成熟过程。严蓉晖则寄语他的同行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变“很视觉的摄影’为‘很摄影的摄影’。”

从90年代影楼颠覆传统照相馆,到目前个性化、时尚化风靡神州,人像摄影正在市场和艺术的双重压力下,不断寻求着适合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人像摄影业的整体进步,不仅需要有关组织和摄影活动的引导,更需要人像摄影师的集体努力。




上一篇摄影之“学”—理论是什么

下一篇地市报发展攻略——“三贴近”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