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12月20日,作为第三届北京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博览会的主要内容之一,由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竞报社协办,竞园视觉(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图片产业发展论坛在国内屈指可数的图片产业聚集区——竞园举办。
尽管当日天气大幅降温,尽管金融危机对于图片市场的影响之类话题还在被广泛关注和讨论,但这个“坐而论道”的场合,还是聚集了许多的图片产业链各个阶段的生产者、经营者、收藏者以及众多的媒体记者、摄影爱好者等,市场依然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尽管论坛设置的“影像产业化与影像文化建构”大主题下又有“影像画廊的运行规则”、“影像市场与版权保护”、“照片的收藏与文献研究”以及“微利图片的发展趋势”等四个分主题,与往届也似乎没有多少区别,但从主题演讲人及演讲话题的选择、互动话题的设置等,不难看出主办方从大处着眼,自小处着手的务实风气。
头两届论坛上登台论道的几乎所有发言者作为已被图片产业界熟悉的老面孔,在本届论坛上几乎全部坐到台下,被邀请上台的几位多是图片市场的实际操作者,基本全是论坛上的新面孔。他们中有微利图片库——上海微图的CEO王邦宪,有新兴的图片库——时代图片的年轻CEO黎俊辰,有以纪实图片和老照片供应出版市场为主业的集成图像公司的副总裁区进,有长年为图片库供稿的美籍华人摄影师、刚刚出版了《把你的照片换成钱》一书的陈小波,有业余从事影像收藏进而进行历史影像文献研究的电视台编导仝冰雪,有既做过图片库又正在经营画廊的业界名人那日松,有正在筹建《人民画报》社中国专题图片库的媒体人吴亮。本届研讨会邀请的各界嘉宾人数也大为增加,成分更加多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论坛让坚持到底的图片市场关注者时时都能兼听则明。
至于具体的演讲主题,既有结合各自运作经验介绍的微利图片发展趋势、图片库的第三次革命、照片的收藏与文献研究等大话题,也有如何把照片换成钱等非常有实用参考价值的经验谈,更有图片市场的两种类型、图片库为纪实摄影策展和续集出版进行尝试的案例和资讯介绍,还有关于《人民画报》的中国专题图片库的资源及运作方式介绍,未到场的旅美摄影评论家、策展人王瑞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连续数年观察的有关美国最大的洛杉矶国际图片展销会介绍以书面发言形式出现在论坛上,仍然博得大家认可,认为这样的海外资讯有相当的价值。
论坛是个聚合的场所。大概与目前的整个经济形势有关,作为主持人的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首席市场分析师黄文开宗明义地说:“经济寒冷,走下坡的趋势,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担忧,但是另一方面可能也去除了各个行业当中一些浮躁的东西,使得我们不得不认认真真面对产业的现状,对这个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新的出路,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本届图片产业发展论坛变得格外重要。”有媒体评述说,可能正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本届论坛的主题从前一阶段热闹的资本话题回归到图片本身。首次参加论坛的刚刚结束了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主策展人工作的知名评论家鲍昆由衷地感慨,这样的论坛信息量大,应该变成一种常态性的聚合场所,可以谈论不同的话题。
作为上届图片产业论坛启动的首届竞园影像文化基金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的“竞园视觉批评文丛”在本届论坛首发。文丛由中国知名评论家鲍昆、顾铮、刘树勇、孙京涛、黄文等五人的五本不同风格的评论集以及竞园影像文化基金秘书长崔波主编的《谁为中国影像定价》组成,这六本书也成为国内摄影界极为罕见的一套以影像批评为诉求的丛书。这套丛书还当场由出版单位和作者捐给国家图书馆留存。孙京涛代表作者发言时更希望,这几本有价值的图书能够为中国摄影走上真正的多元和理性的道路做出贡献。鲍昆、刘树勇等人则以自己首部批评文集出版的缘由,对竞园设立影像文化基金的举措表示感谢。
由本报总编辑曾星明主持的互动环节原本的两个话题最终确定合而为一,由这套“竞园视觉批评文丛”引出的批评之于摄影实践和摄影市场的主题展开。参与者中既有“竞园视觉批评文丛”的几位作者,也有摄影家王征、袁冬平,更有图片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和运营者,话题纵横捭阖,讨论谈笑风生,提供给在场听众的则是各个层面的实用信息。
图片产业论坛每年一度,话题固然有老生常谈的成分,但来自每个与会专家的发言和交流都能带给越来越兴盛的摄影事业、摄影市场以更多的建议和影响,让图片产业链条上的更多环节的操作者和参与者有所获,让图片产业融入更宏大的、北京等全国许多大都市着力推动其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大版图,进而促进图片产业园区的经营和发展,则是设在竞园的这个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分会场的最终诉求。
下一篇: 不要模仿大师构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