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东升       来源于:中国瓷器网

摘要:80年代我们这些有志青年都是时时关心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大事的,但是获得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只有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读《参考消息》。我在经贸部做研究,每天可以看到新华社的上、下午两本大参考。由于有图像的原因,那时我每天必须要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它最后五到八分钟的国际新闻是那时大部分年轻…

推荐关键字 《一槌定音:我与嘉德二十年》 陈东升 初始的拍卖印象

  80年代我们这些有志青年都是时时关心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大事的,但是获得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只有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读《参考消息》。我在经贸部做研究,每天可以看到新华社的上、下午两本大参考。由于有图像的原因,那时我每天必须要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它最后五到八分钟的国际新闻是那时大部分年轻人唯一了解国际时事的窗口。 80年代末期,《新闻联播》最后五分钟的国际新闻里常能看到拍卖现场的画面,我印象非常深刻,一辈子都忘不了。有一次新闻里说: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印象派大师梵高的《向日葵》创了天价,被一个神秘的买家在电话里买走,听说这个买家来自日本。同时电视里出现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的画面:一个古老的建筑里面,地方小小的,一个文质彬彬、打着领结、五十开外的长者,站在高高的拍卖台上,指点江山,俯视着拍卖大厅里坐着的那些雍容华贵的男男女女。西方上流社会的一种高雅游戏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神秘、那么的高贵、那么的典雅,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还没有摆脱革命的国家,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那样的电视画面里的情境反差太大,相离甚远,觉得跟我们可能永生都没有关系。但就是因为太强烈的对比,敲开了一个年轻人超级的好奇心,一种原始的冲动埋藏在我心里。

  70年代末我从一个小县城里走出来,读名牌大学到了中央国家机关,经历中从来没见识和体验西方社会,从来不了解世界上的财富和财富的概念,觉得电视里的拍卖画面离我的人生无限遥远,只是神秘、高贵、刺激、欣赏,仅此而已。但越是反差大,越会刺激深,所以脑子里印象特别深刻。拍卖中的那幅画是被日本安田火灾保险购买,人们络绎不绝地去参观。我后来到台湾,见到台湾经济日报社的社长,他们做了一个梵高的展览,要去借这幅画,但没借得出来。因为日本经济的泡沫破灭后,这幅画被抵押出去不能出借。通过这幅画也完整地演绎出了一个保险公司的神话故事。




上一篇从艺术始以资本终:时尚与资本作用下的798十年

下一篇私人收藏馆:路在何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