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谢谢大家,我不管在什么场合,首先要更正的就是名称。对于“收藏家”三个字我是不敢当的,在这本书里面我也写的很清楚,我就是当代艺术的买单人,这是我准确的角色。说到当代艺术的话,我不得不说起是如何认识到当代艺术的。其实早在2001年的时候,我因为跟我过去的校友,比我低三届黄燎原见面之后,他就一直向我介绍中国当代艺术问题,其中介绍最多的,介绍的就是今天我们在座的主席,栗宪庭先生。所以那个时候在我几乎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当代艺术的时候,我就记住了三个字,栗宪庭。我第一次见到栗老师是在杨骞的结婚典礼上。黄燎原挺神秘的告诉我,这就是“栗爸爸”。当时我印证了一句话,因为在当代艺术方面,我们大家把栗老师俗称中国当代艺术的“教父”。“教父”基本信仰西教的人都有教父,黑手党也有教父,也叫“堂”。套这样的称谓栗爸爸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堂”。



  的的确确我看到有关资料,也就是03年到04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突然之间井喷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在市场上非常活跃的当代艺术家几乎没有谁能离得开栗爸爸,因为在最早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过程当中,或者说还不到梳理,是在探索,以及建构学术的过程当中,应该说栗老师明确提出了完事写实主义,厌俗意识。现在活跃的当代名星几乎用这几种形式戴上帽子。所以这就提醒了我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栗老师那个时候扶持大量艺术家的情况下,特别是推出了这些明星级艺术家之后,当时没有形成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所以大多数最先是被外国的收藏家所发现和认知。慢慢慢慢当回到中国这个市场上面来的时候,我们几乎都是按照这样一个线索在进行收藏。



  在座这么多的收藏家,大概都是按照这样政治、完事写实主义,因为市场上表现最有意的艺术家几乎都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反而当我们收藏到今天的时候,突然之间觉得很茫然了。为什么很茫然了?一我们可以看一看,拍卖市场上拍的价格最高的艺术品几乎都是2000年以前的作品。也就是说当我们对2000年艺术从79年我们当代艺术产生,然后到89年到99年,这两段,20年的历史如果已经有过总结和梳理的话,的确收藏是沿着学术的道路在进行。没有学术的认可我们就会变得茫然,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眼睛准不准。是否这样的一个眼光能够在将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因此今天栗老师提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标准与收藏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准确的一个定位。尤其是面对我们今天当代艺术收藏,正好又处在一个新的困惑时期,刚才这个困惑赵院长也提了,金融危机之后,其实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变数和困惑,其中我认为不光是资金的困惑,或者是资本的困惑,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术的困惑,是完全不知道,把F4,八大金刚都收完了我们该怎么去面对下一步的收藏了。因为他们的作品价格越来越高,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您分析的非常对,没有办法触及他们的产品。那怎么办呢?收藏这件事就跟吸了毒一样,我们讲高尔夫是绿色鸦片,艺术总而言之我还没总结是什么颜色的,反正也像吸了鸦片一样,他会有瘾。会带动所有的细胞,首先调动了你的虚荣心,调动了你的占有欲,调动很多很多内心深处潜在的东西,因此它真的会上瘾。



  我的发言不代表其他同志,最起码是我非常困惑。我也不知道,你比如在今天,到底该收藏什么,刚才赵院长提的,像装饰、照片我是从四年前开始收藏的,四年前整个大家都在搞艺术的时候我转向了,这两年触及当代艺术的时候我这两年集中收藏亚洲和欧美的一些作品。我自己是冥冥之中我认为会有一条线索,不管是世界的还是中国的,其实艺术只有一个规律。艺术发展不可能出现多个规律。我们讲真理到最后只有一条。不管是市场的规律还是学术的规律,到最后总而言之古今中外我们都归纳到一条规律上,谁在这条规律上运行,谁将来不管在学术上能够收获,在资本上也可以实现所谓的投资价值。说到投资与收藏的问题,我重复我的观点,投资与收藏现在在很多的电视节目、报刊杂志上面都涉及到了,几乎他们的题目都是并列的关系,叫投资与收藏。在我看来投资和收藏完全是两回事。因为艺术本来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市场有其市场的规律,我们是硬把这两件事物拉在一起了,形成了一个第三方势力,叫艺术市场。在市场化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对艺术有促进和破坏的双重作用投资无疑是想获利,获利手段就是让标的物增值,所有的炒作,所有的运作都在市场范畴之内,所以你不能够说谁高价做局,谁诚信坑害别人。他客观上对艺术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客观上也起到限制和破坏作用,所以他具有双重性。



  收藏不单希望标的物增值,也就是艺术品本身增值,对一个收藏家来讲其实不是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我经常做一个比喻,有的时候我跟李冰我们俩探讨问题的时候我们做一个比喻,上次也是参加类似所谓当代艺术研讨会,其中北大的一位教授,我是认为他是胡说八道,说到艺术问题,要它有多值钱就有多值钱,要它多没值钱就多没值钱,一分不值,我是真的不同意这个观点。我是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我经常做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对宗教始终到今天都保有一个热情度,但我没有归结到任何的宗教,但是我经常会把艺术品和《圣经》和《金刚经》很多经典的著作做某种联系。作为基督徒到新华属地买《圣经》永远没想到这本书卖出去值多少钱。但是如果把这《圣经》读懂了,读通了,读熟了,这其中的道理会在你的头脑当中发生作用。即便这本书你再送给别人,或者说再买给别人,或者这《圣经》直接给废品收购站拿走了,思想可能受到一次洗礼,思想可能得到了一次升华。那个时候可以当牧师,可以传教,收藏不仅是让标的物增值,最重要让自己的头脑增值,是让自己的身体增值,是让自己活在这个社会的价值增值,这就是投资与收藏不同的地方。



  
  上次在这个位置聊有关当代艺术的问题,最近刚刚国务院批复了一个文件,总理签署的,有关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振兴的规划。我说这个确确实实是一个特别好的消息,然后陈所长他们都在推进这个规划的过程当中,应该说尽了很大的力量。为什么我说陈所长给我留下特深的印象呢?因为我平时也会接触官员,也会接触商人,也会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但是唯独我接触了这么一个离党这么近的一个官员,他能够对中国的当代艺术能够这么清晰准确的认知和把握,这是出乎我意料的,一般来讲政府官员能够说清楚当代艺术这四个字不多,不但能说清楚,而且能进行学术探讨的就更少了。



  今天顺带再说一下,刚才在旁边就坐的副主席,胡介报先生,说句实话他的发言又让我震惊了一次,以后如果民选书记的话,我也可以考虑考虑他来竞选这样的职务,我觉得他有这样的建树在宋庄待不长。他确确实实能够为国家继续效力,确实能把这问题说清楚的官员不多,而当代艺术它的核心价值到底和国家命脉有何关联,和我们的政府官员有何关系?我其实最近一直想的都是这个问题,而我上次跟陈所长探讨的问题也恰恰是把问题的焦点集中在了这一点上。就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或者说就没有中国这两字,就是当代艺术对于一个国家的振兴和文化的复兴肩负了哪些使命。其实当代艺术它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最根本点在于,它的实验性、前卫性、先锋性,它的核心价值就是创造性,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创造劳动。所以可以看美国能够产生当代艺术和美国这个国家能够迅速的摆脱传统的欧洲人对美国人有钱没文化的质疑,其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人创造了一种新文化,迅速把这种新文化制定成政策和标准,然后让全世界的观点统一到新的文化价值体系上来,于是乎大家就不再认为美国人是有钱没文化的,他就得到了世界其它国家人民的一种尊重、了解。那么今天在我们也想把中华民族重新振兴起来的时候,我们也在提这种创造性劳动的时候,我自己略微的感觉有点悲哀,就是这么多年来经济建设其实和文化建设没有能够同步进行。



  我最后在翻看奈斯彼特的《大趋势》,专门写了中国大趋势,这里面有一个章节提到意识与学术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因为这本书还没有看完,我是断章取义来看。反而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事情。就是80年代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正当青春时代,有另外一本书对我们当代的那一代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第三次浪潮》。《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为什么今天重新回到了我的脑海?首先把农业社会归为第一次浪潮,工业社会归为第二次浪潮,信息化社会归为第三次浪潮。那么在这三次浪潮当中,其实它的核心价值是有改变的。



  农业社会时期核心的价值是土地,工业社会时期核心价值是资本,信息化社会的时期,核心化的价值是知本。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讲,其实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这三个阶段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一下子就定制在三种社会形态下,可能我们的大脑还停留在农业社会的思维模式,但是我们已经生活在工业化的时代,同时我们还触摸到了信息化的很多新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和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讲太难了,难就难在没法确定价值标准和价值观。我们一会儿是农业社会的价值观,一会儿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一会儿是信息化社会时代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可以去看这三种社会结构,其实在艺术形态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社会的艺术上最大的价值就两字“模仿”。所有农业社会艺术所有的表现都以模仿最真最像为最高标准,工业化社会的时候,随着工业的文明,蒸汽机等等一系列的发明,还有很多哲学家产生很多的思辨,艺术家也产生很多的思辨,于是乎文化的创作呈现了它的多元性。当呈现多元性的时候又处于一个资本时代,所以多元性完全可以用资本放大。进入知本时代的时候其实我觉得今天我们可能正好处在比较前沿的时期,在知本时代艺术家会呈现什么新的表现。以及我们对于艺术的态度将发生什么变化,我只有认为这个是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探讨的。




  在工业化时代,因为最核心的价值是资本,资本是可以和艺术进行交换的。也可以让艺术去增值,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发现投资艺术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投资艺术家才有价值。因为艺术家就是生产的机器,它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出产品,因此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会办法这样的一句经典的名言,只有艺术家没有艺术。但是当进入信息化社会时代的时候,可能不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现象,只有艺术没有艺术家。这可能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我现在真的已经在慢慢慢慢实践着很多我们过去的策展人和过去文艺批评家干的事情。我们的栗爸爸,我们的赵院长还有很多文艺批评家和策展人他们不知道你有名没名,他们看的是作品,因为他们看的作品可能就点石成金了,他们就成明星了,明星被资本化的社会所接受了。但是当我们收藏爱好者慢慢慢慢从眼光上已经开始习惯这样思维的时候,我们只会去看作品的时候,可能那样的收藏是最经济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这就是我今天的一点感悟。





上一篇收藏的不应该是物质,是观念——中国装置艺术与现成品艺术收藏

下一篇专家认为不要仅用金钱来衡量奥运藏品价值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