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摄影界同仁:大家好!
在风景如画的浙江丽水,中国摄影家协会成功举办的这次“首届国际艺术摄影高级论坛”是在中国摄影事业空前繁荣的时候召开的。也是对新中国成立55年以来摄影历史的总结和对艺术摄影未来发展的展望。很荣幸能够参加这个会议并与各位与会专家交流探讨。对于中国摄影现状的理解与分析的全文已经在大家手里。我现在简单阐述一下要点。
1,新闻纪实摄影的核心是绝对真实性
新闻纪实摄影是摄影最主要的功能也是最重要的摄影类别。新闻摄影的一个核心(真实性)和四个基本要素(发生时间、地点环境、参与人物、发生事件)是新闻摄影作品的基础。在中国新闻摄影的历史长河中,不乏非常著名和感人的优秀摄影作品。相对而言,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在我国物资资源高度匮乏和艰苦的简陋条件下使用数量极少的摄影器材积极开展摄影宣传。为了节约有限的资源,要尽量通过更多照片极力展示欣欣向荣的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干快上、战天斗地以至改天换日的大好局面,摄影创作充分展示了伟大祖国建设事业的空前繁荣。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摄影宣传和创作活动更受到一些教条化的约束,开始走向程式化、格式化的套路。新闻报道不同于舆论宣传,在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口号的三统一要求下,摄影作为最直接的形象宣传手段,虚假而刻意美化的照片无疑玷污了新闻纪实摄影最核心的真实性原则。
2,媒体开放有利于优秀摄影作品的产生
更多的摄影人在自己生活工作中能够随机发现并把握各种社会生活、趣闻逸事、突发事件的现场记录等各种拍摄机会。这些照片不仅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反应能力,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充分体现。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很多社会生活中感人的镜头只存在片刻时间,等待专业记者前来拍摄根本不可能。对于各种各样的社会突发事件,无疑,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拍摄的第一手材料弥足珍贵。我们国家现在拥有一千几百万的摄影爱好者,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摄影队伍,在带动摄影产业发展的同时,珍惜这些社会力量,充分挖掘这些雄厚的社会资源无疑是对中国新闻摄影宣传事业巨大的补充和延伸。只要各地各级平面媒体由过去对版面照片的内部垄断变为开放的对于绝对真实可靠的优秀照片的采纳,一方面提高了媒体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促进了摄影人创作和记录历史的积极性,媒体的触角得以延伸,各种新闻照片会及时出现在编辑面前,选择优秀照片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充分体现新闻摄影作品的要素、人物感情和动作具有张力、构图严谨合理、画面清晰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并且能够真实反映事实的感人照片才更容易脱颖而出。从一定意义上和一定程度上,是平面媒体的不开放形成了今天摄影爱好者不愿意参与那些虽然社会意义强烈、欣赏效果未必很好除了参加比赛而无市场的摄影题材的拍摄。
3,不能仅通过有限的摄影奖项来评价摄影人的艺术修养水平
摄影是以照相机作为工具记录影像的过程。只有充分挖掘镜头和成像材料的潜力才能更好地获得作品的成功。摄影作品的得奖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通过有限的摄影奖项来判断一个摄影人水平高低是不公允的。只要学会聚焦和按快门就会照相,不论摄影人的文化功底与艺术造诣高低十分钟就能诞生一个摄影家的片面说法就是这个现象的普遍写照。而优秀的摄影人应该具有扎实的摄影理论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拍摄镜头的快速捕捉能力。
4,西方的以人为本和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东西方艺术审美价值观最主要的区别
目前,更多的摄影人还是把目光集中在风景风光和对美丽大自然的拍摄上,对于花草鸟虫的关爱程度和热心越来越高。这本身是件好事,为什么我国的摄影人会如此追求对这些唯美体裁的积极挖掘呢?有中国历史的原因。倾向于在山水之间寄托情思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美好传统,也表现为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学者自我清高孤傲的人格特点.世界上不论哪个种族和民族,除了肤色不同以外就是信仰和习俗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后天的生存环境而不是天生所具有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只要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具有同样的经济基础和受教育条件,他们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不会有太大太大的差别,审美趋向也不会相差太悬殊。真正构成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不同的是社会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当然也包括历史传呈下来的文化伦理传统观念。个人信仰与民族信仰相统一,宗教信仰是社会聚合与稳定的粘接剂,信仰的多样性中存在文化的共性,而希腊罗马与美国正是民族对抗与冲突过程中逐渐融合发展的成功典型。因此开放的中国如何把握机会,充分地吸收世界上各种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应用在包括文化艺术在内的国家建设上是非常重要的。西方的以人为本和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内涵是各自在从事艺术创作中表现手法不同的根源之一。
5,摄影创作要把握好拍摄对象的核心内涵
最好的拍摄素材就在身边。任何一个地方的风光风景,不是天天会出现最佳的观赏点和观赏光线。特定的地理特点只有几种特定的光线和季节以及特殊的天气现象条件全部或者部分具备时才会有更好的拍摄机会。对于大多数并非当地的外地摄影家,很难能够充分把握这些机会。时间金钱或许都不允许,这样匆匆来匆匆去,很难拍摄回自己非常满意的照片。如果侧重过程,注重感受和体验。无疑会得到收获,满意而归。如果更加关注拍摄结果,就需要对你拍摄的体裁进行周密的研究、对你的拍摄计划和路线进行周密的部署。同时需要早出晚归,面临野外生存困难,这些是需要克服的,当然也锻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受到更多的肖像权困扰、受到优秀新闻照片稿件难以发表的困扰,而做出的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拍摄美好山川和花鸟鱼虫不受这些烦恼的困扰,不能发表自己还可以欣赏和回忆吗。举个简单的例子,风光摄影中经常有人文景观的点缀,也就是建筑物。中国古代建筑精品之一的北京皇家宫殿建筑群是千年中国帝王文化的积淀,颐和园绝不仅仅是浪漫的乾隆皇帝纯粹喜欢江南美景而为之,更深刻的内涵就是为了亲民政策表现出他这个游牧民族对江南士绅的亲近和对大汉民族文化的深深热爱和获得汉民族的好感,享受之余又为统治服务。摄影创作就应该拍摄出其中的文化和哲学内涵,否则仅仅是画面热闹和色彩耀眼而已。其他题材摄影创作活动同样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
6,摄影人提高个人修养是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前提条件
当今世界是个崇尚个性张扬的社会,但是张扬个性并不是要表现另类,另类不是好的个性发挥。摄影人也需要社会认同,希望创造人生最大的价值,探索自己能力的极限,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摄影作品吗,本来就存在你喜欢他未必喜欢的缘故,只是自己心态要平和些,争取发现不足、争取更好、一次一个台阶,让人感觉你一直进步、发展。逐渐的,不喜欢你的开始喜欢你,不认可你的开始崇敬你。只要自己抱有正常的平和的心态并具有常人达不到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聪明的头脑,处世冷静果断、知识渊博具有涵养、文化底蕴深厚、甚至组织驾御和社会协调能力突出、具有热心,为人做事大度大气,谁能不喜欢你都是怪事,除非他完全出自无奈的嫉妒。
7,探询文明是摄影永恒的创作主题
摄影需要投入,不论是金钱还是精力,广大摄影人应该鼓足勇气,拿起相机,去记录你周围的一切有意义的镜头,坚持摄影能动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向着推进人类和平、共同文明、共同发展、共同幸福的主题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题材挖掘。在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用我们震慑人心的作品感动人类、启发人们,在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美丽景观的过程中,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审美需求和愉悦的同时,也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使人类朝向更加文明的明天迈进,才是我们摄影人最为崇高的理想,也是永恒的创作主题。
在我国全民族素质大大提高和各种相机得到普及的今天,更多得到专业艺术美学熏陶、拥有完整的正常人格、具有自由创作激情和更高审美价值趋向的各种风格独特的优秀摄影家会脱颖而出,丰富人类艺术生活,展示新的开放的中国的艺术魅力,这种欣欣向荣的艺术氛围也正是我们共同期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学术氛围和艺术创作空间将会引领摄影艺术走向新的辉煌!
上一篇: 浅谈摄影评价
下一篇: 艺术不需要独裁者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