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年前,新疆一位熱心的年輕攝影愛好者,自告奮勇地要為我建立一個网頁。我雖然也用電子郵件,但是對于网頁卻是完全門外漢。甚至對于网頁的功效和利弊,我都一點觀念都沒有,更不用提网頁和我的攝影追求之間的關係了。一年下來,對于這個网頁,我得到很多的建議和批評,而這位自號"白水真人"的往年交,從注冊戶名到設計和聯網,一直毫無怨言而且不懈地為我負責网站的修正和維護。在网頁上,他還開闢了一欄"請你留言",讓我和更多的影友有交流,切磋的園地。在這塊園地里,最多的談話是徘徊在學習攝影上。
不論在那一個專門里,學習是沒有定規的,而且因人而異,很難說有一個大家都用得著的尺寸。我只能把這些年來自己的體會提供給大家參考。
對我來說,因為攝影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我們對于它的熟悉和應用,觀念雖然重要,最基本的還是在于實踐。在我學習攝影的時候,我的老師要我每個星期至少要拍一卷膠卷(這還不是120型的)。這也就是說,真正要學習拍照,可不是等到出去遊山玩水的時候才拿出相機來的。在自己附近熟悉的環境里去考慮取材、構圖和用光,即使在題材上也許不一定得到大眾的認同,但這種"一次不成功下次還可以再去"的環境是鍛煉基本功最好的地方。在這里一個潛在的認識就是說學習攝影不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行為,不要以為按下快門,即使不是得獎精品,至少也是人見人贊的佳作。我認識一位財大氣粗的企業家,他拍照的題材就只是名山大川,而且自豪地說﹕"沒有好的不拍"。而完全沒有領悟到,攝影的學習即使不需要"十載寒窗",真正攝影上的成就絕不是金錢堆出來的。特別是攝影講究突發性的追求,如果沒有平時的歷練,遇到一些"可以出照片"的場面再去考慮構圖和用光就未免太遲了。
很多朋友說,他們很願意去看書或者觀賞別人的作品,希望從此能得到在攝影上的精進。但是對我來說,如果我沒有現場學習的經歷和當時所遇到的問題在先,看書或者觀賞別人的作品都變得非常的抽象和空洞。在這方面,我最深的體會是在1989年,當時我剛為 AMPHOTO寫完 Expressionist Landscape (目前在國內直譯為《表現主義的風光攝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攝影評論家攝影評論家約翰薩考斯基在1966年所寫的 Photographer's Eye《攝影者的視野》。在短短的一篇文章里,他把攝影的特性說得精闢而透徹。讀完以後,我第一個感覺是,我真希望在1970年我提起相機的時候能看到這本書。但是我立刻意會到,如果沒有這近二十年的攝影經歷,特別是在寫書時的思考和貫通,我不會對他所說的有現在這麼深的體會。最近,白水真人也和我提到他相似的一次體會。
在攝影的過程中,我們常有的一個習慣,是在拍完以後把自己認為滿意的留下,而把其他的即使不丟掉,也束之高閣。其實,在對拍攝地點還記憶尤新的時候,從那些不滿意的照片里去探討為什麼在照片里沒有拍出當時在現場的感覺,往往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前面提到,到自己熟悉而且可以常去的地方去拍攝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有人說攝影是"易學難精"的藝術,也許就是因為拍到幾張過得去(甚至滿意的)照片,可以像 "死貓踫到死耗子"一樣,是那末不經意的收獲,使太多人忽視了攝影上的學習。這是攝影藝術里非常遺憾(也是非常悲哀)的一面。




上一篇沙龙摄影和唯美主义

下一篇闲话“中国摄影家协会”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