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最初的摄影沙龙是从绘画沙龙直接学来的。世界上第一次隆重的摄影艺术展览是由绘画沙龙筹办的。1891年,维也纳绘画沙龙由画家担任评委,遴选出600幅画意风格的摄影作品举办展览获得成功。这是摄影首次登上艺术殿堂的一次展览。当时的摄影家是向绘画学习的,所以他们的作品受到画家的赏识。从此,画意风格的摄影一直是欧洲地方影展和国际影展的主要倾向,延续了许多年,对摄影的普及和取得艺术地位起了推动作用。摄影中的这种风格,人们称之为沙龙摄影。20世纪以来,各种门类的摄影蓬勃发展,摄影展览的题材和风格也日益多样化,沙龙摄影的阵地大大缩小了,但它仍然是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和基层摄影组织所喜爱的基本风格。今天人们谈到沙龙摄影的时候,一方面是指这种风格,另一方面也指它的运作方式。沙龙式的影展影赛也有它的一套包括评选规则在内的运作方式。它用评分积分、颁发奖牌等办法吸引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兴趣,激励人们投身于摄影艺术创作。沙龙摄影中有人在艺术和技术上达到很高境地,但对多数人来说,这种摄影仍然是一种受欢迎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沙龙摄影是一个培养摄影后备军的大学校,有些人由沙龙摄影起步,最后走上专业摄影的道路,或者成为卓有成就的摄影艺术家。

沙龙摄影和唯美主义有着历史的渊源。唯美主义是19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摄影成长阶段正是唯美主义思潮盛行的时期。唯美主义在艺术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不要把它理解成一个贬义词,这个运动是为了反对当时功利主义的社会哲学以及工业时代的丑恶和市侩作风而开始的。唯美主义主张艺术只为本身美而存在,以追求美为最高目的,它注重的是形式美,不大在意内容和题材所传达的信息,无论什么题材,只要表现了美就达到了目的。正如在摄影中所看到的那样,一草一木、一个质感、一个光影效果只要技术精到,就具有了审美价值,起到了赏心悦目的作用。法国哲学家V-库克提出的"为艺术而艺术"被唯美主义者用作最强烈的口号。流传至今的沙龙摄影所继承的风格主要是唯美主义倾向。

沙龙摄影的题材范围比较狭小,而且是百年一贯制,无大的变化。自然、风景、人像、儿童、小动物是百拍不厌的课题。近几十年欧洲沙龙摄影也容纳了一些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但并未影响大局。这种沙龙摄影的常见内容在中国人看来有点类似于曾被猛烈批判过的"风花雪月"。其实,风花雪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歌颂风花雪月有什么不好?只是在20世纪30、40年代那个面临民族危亡的中国,一味地歌颂风花雪月就不是没有问题了。自然摄影在欧美沙龙摄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拍摄对象是大自然和野生动植物。崇尚自然是西方都市化生活的一种风尚,这一点和中国人看重风光摄影的动机有所不同,二者的内容也不一样。

沙龙摄影的题材其所以如此狭小而且很少变化,是由摄影爱好者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参加沙龙活动的摄影家和爱好者大都有自己的职业,摄影只是他们的业余活动,他们只能从身边的题材做起,不可能像专业摄影家那样去追求什么突发事件和重大社会课题。面对重复雷同的题材,只有在表现技巧上精益求精,各展所长,才能不断从平凡事物中拍摄出不平凡的作品来,并且长期追求,兴味无穷。这类恬静的题材和自如的拍摄方式,正好成了各类职业人士调剂生活情趣的清凉剂和甜味剂,"赏心悦目"四个字最能说明这一点。以影会友,也使得许多职业人士跻身于文人雅士之列。

沙龙摄影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根基。20世纪30、40年代,当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摄影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的摄影基本上是和外部世界同步的。外国有什么摄影,中国也有什么摄影,但比较而言,沙龙摄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国情起了作用。摄影在西方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起来的,它一登场就被当作技术、当作传达信息的工具来使用。而中国没有这个环境,有的只是知识阶层追求文人艺术的传统,于是摄影便被当作诗书画的小弟弟进入了文人雅士的手中。当年中国许多摄影家积极参与了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这些国际摄影爱好者组织的活动,并在中国展开了类似的活动。他们为培养中国的几代摄影家建立了功勋,一时间人才辈出,突显于其它摄影门类之上。

关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沙龙摄影的变迁应该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下线索是否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参考?195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时叫中国摄影学会)成立的时候,适逢执行最宽松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年代,当年沙龙摄影中有建树的前辈们参加了进来,和老解放区来的新闻摄影家共聚一堂,他们高超的技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影响。这意味着专业摄影家和业余摄影爱好者的共事,沙龙唯美追求与纪实报道体裁的并存,形成了中国摄影界一个特殊的国情。因为相对而言,在摄影发达国家,摄影家按行业进行组织活动,而且专业摄影家和业余摄影爱好者互不谋面。这种状况尊重了摄影的特性,顺应了摄影的规律。因为摄影界是一个极为宽泛的范畴,除了使用相机这一点相同之外,所谓摄影家实际上是一些目的、兴趣、方法、效果极不相同的人。而在我们中国,此后很长一个时期,有建树的摄影家,不分专业和业余,都是在唯一的一个摄影家组织中参加统一的活动。这种大汇合、大统一的局面,有利于当年那种统一观念的贯彻和统一行动的组织,同时却为改革开放以后新形势下许多理论争论和运作矛盾埋下了种子。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改革开放的闸门打开时,沙龙摄影风格的追求和影展影赛的运作方式便油然而起,一时间成为占压倒优势的风格。国门打开时挤身进来的现代主义摄影甚至连边都没有沾得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种雅俗共赏、相对容易表现出来的沙龙美成为经历多年文化干渴后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醉心追求。在影展影赛奖牌奖金的鼓舞下,专业摄影者和业余摄影者一起上阵,形成空前的摄影热潮。这种情势对于中国的摄影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误解。由于其它门类摄影的不够发达,由于沙龙风格的太过迷人,有些人便误以为沙龙风格就是摄影艺术的最高境界,沙龙风格应当成为统揽一切的模式。这期间不少摄影报刊也推波助澜,把获取金牌宣传成摄影家的最高成就,一再号召本已各有其事的专业摄影家参加这种本应该是业余摄影爱好者的赛事活动。然而,不久,这样的运作便暴露出了矛盾。对金牌作品难以取得共识,把不同行业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评比,难以找到统一的衡量标准。专业、业余摄影者同台竞技,有的荒芜正业,有的落个为他人作陪衬的埋怨。更大的缺憾是将大批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引上了跟着金牌走,向往沙龙美的道路,对中国历史上改革开放的空前变革,对沸腾的现实生活,中国摄影界相当一部分人表现了令人意外的冷漠。大批有能力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年复一年地面对着雷同的题材,进行着重复的劳动,这造成一个和时代不相称的局面。虽然有人一再呼吁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但这两个方面都未充分实现。因为对许多人来说,有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美就足以心旷神怡,不一定有必要去关注国家大事和人民命运。对许多人来说,已经喜爱上了沙龙美,有如进入一个门派,容不得有其它流派来发展什么多样化。虽然近十年来,各有关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对影展影赛进行改革,为不同门类的摄影作品设立不同的奖项,加大反映现实的力度,但有些影展影赛在观念上还缺乏改革,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这些努力只能表明中国当前的这种摄影已与传统典型的沙龙摄影有了一定的不同,但还不能完全摆脱它的影响。

沙龙摄影有它独特的表达语言。这些语言是为它的追求美的目的,特别是追求形式美的目的服务的。沙龙摄影语言将摄影的有些特性发挥得十分充分,对摄影的另外一些特性则加以忽略。在构图、用光、质感、影调方面做得非常独到,甚至于为此而不惜牺牲现场感、真实感和事件本身的冲击力。拍惯了沙龙摄影作品的人在深入社会生活的时候,有时会发现形式美的诱惑障碍着他们向事件的深层进军。沙龙摄影语言的使用在沙龙摄影中可以是魅力无穷,如果一味地用于新闻报道等其它摄影,则有可能抹去作品的棱角,降低它的可信性、震撼力和感染力,这时候对沙龙摄影语言的不恰当运用便形同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沙龙摄影的开展为我们普及摄影,提高摄影技艺,丰富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对沙龙摄影不完全恰当的理解又使我们遭受损失。这当然不能归咎于沙龙摄影观念的本身。沙龙摄影就是沙龙摄影,它早就存在,今后还要存在下去。问题在于舆论导向,在于不适当地用沙龙观念去涵盖一切。20年来中国摄影中许多力不从心和事与愿违的事的根源可能都和这一点有所牵连。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中国摄影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其它媒体,落后于时代需求的原因。

说到这里,顺便看一下美国摄影学会(PSA)的运作方式,便能体会沙龙摄影的特有功能。在全美各地有大量的基层摄影俱乐部按照该学会的规则进行活动,会员平时根据作品评分积分,每年推选作品参加全美影展,评出金、银、铜牌。多年以来,这样的运作卓有成效,人人感到受益,对推动摄影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于专业摄影家则按各自的行业组织活动,另有游戏规则。世界各地也有一些摄影组织和美国摄影学会建立联系,按照它的规则举办影展。该学会每年汇集每人在所有这些影展中展出作品的次数,统计出前十名(top ten),作为荣誉加以公布。有人把这个前十名译为"世界摄影十杰",虽然响亮,但并不准确,夸大了沙龙摄影的存在。我在这里对沙龙摄影作些探索性的讨论,绝无贬低它的意思。直到现在,我自己仍然是沙龙摄影风格的喜爱者。但我们不能因为喜欢它就把它说成无所不能,也不能因为不喜欢它就把它说得一无是处。对于艺术风格的喜爱和追求更没有必要用封建等级观念去看待,分什么高低上下,哪个体面,哪个怕人小看等等。我只希望沙龙摄影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上去,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同时也让其它流派、品种发挥功能,这样中国摄影才能正常发育,才能兴旺发达。沙龙摄影有它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它绝对不等于摄影的全部,也不等于艺术摄影的全部。不必指望把一切都纳入沙龙摄影,那无异用局部去涵盖全体,用业余摄影爱好者的方式去指导专业的摄影,其结果必然会堵塞许多门类和风格的发展道路,障碍摄影的发展,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好在近几年情况已经有了变化。不少人已不以奖牌荣誉为满足,把镜头指向了社会、文化、环保、道德、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并且取得成就。这些变化使得摄影的影响不止局限在摄影圈内,而是逐渐对全社会产生了影响。中国的摄影只有实现各种分流,才能繁荣,才能发挥更大的社会功效。




上一篇影赛应引入评奖公示制度

下一篇學習攝影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