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一年一度的艺术品秋季拍卖会盛宴,已经在全球艺术品拍卖中心———香港和内地艺术品拍卖中心———北京这两大重镇开席。时逢全球金融风暴越刮越烈的多事之秋,各种投资品市场一片萧瑟,艺术品市场是独善其身还是一起沉沦?艺术品市场会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吗?答案显得模糊而又清晰
1春秋季拍恍若隔世
中国嘉德,向来被认为是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领军者和风向标。在今年4月底春拍的时候,总成交额超过9.93亿元(成交率达79.64%),是历届最好的。其中单件成交价超千万的就有9件,并打破了中国古典家具拍卖、中国金银锭拍卖、中国单枚纸币拍卖的世界纪录,刷新了中国内地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乐观的气氛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在遭遇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之后,此次11月12日结束的中国嘉德秋拍的表现可谓大相径庭。虽然总体拍品数量与春季持平,但由于高档拍品数量的减少或者流拍,成交额大幅缩水至3.6亿元,成交率也下降不少(66.22%),既没有破单项拍卖纪录,单件成交价超千万的更付之阙如。

比如,向来被视为一直处于水到渠成、远离炒作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成交率仅53%,其中许多高估价的重量级拍品遭遇流拍。包括清代王鉴《仿古山水》册页(十开),估价1500万-2200万元(这幅作品,在2004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会上以1265万元成交);清代石涛《松壑听泉》设色立轴,估价800万-1000万元(这幅作品,在2003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上以617万元成交);明代董其昌《行书龙神感应记》手卷,为清宫旧藏,带有“乾隆御赏董其昌书龙神感应记真迹”字样玉别子,原先被普遍看好,估价850万-1000万元,最后也遭到流拍。这也反映了买家在当前市道下的“恐高”心态。对此,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王雁南女士表示:“本次秋拍,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整体成交情况基本符合拍前预期,表现令人满意。”
而在10月上旬率先开拍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会,明显表现差强人意。上拍的1690件拍品估价为20亿港元,但最终成交额为10.98亿港元(成交率60.72%),远低于去年秋拍会15.52亿港元成交额(成交率79.78%),尤其是前段时间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品遭遇“滑铁卢”。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坦言,当初在征集秋季拍品时,还无法预见目前的经济形势,所以,并未对此次经济衰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刻意的应对之举。据参拍者反映,实际上,在拍卖过程中已经临时调低了一些拍品的估价(底价),使得场面不至于太难看。这在以往是极其少见的。比如,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成交率仅为35%,其中多件拍品低于估价成交。朱铭的铜雕“十字首”,估价100万-120万港元,成交价仅为86万港元;赵无极的油画“二○○○年八月七日”,估价470万-550万港元,成交价为422万港元。

一位参拍者告诉记者,其实,现在中档价位拍品价格尚未出现明显滑坡,大家对高档价位的藏品则多有所顾忌,追高意愿不强烈,这可能与投资者资金吃紧、高价位拍品流通性差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卖家其实也不愿在前景不看好的情况下,释出高价位好东西,因为怕卖不到好价钱,所以,高档拍品的征集也难,拍卖更难。
比如,11月5日伦敦苏富比亚洲艺术品拍卖会开始前,全场最好的拍品,一尊估价395万美元的明代佛像被临时撤拍。据透露,这尊佛像的苏格兰主人是因为考虑到目前全球金融市场的现状,而决定回收拍品的。 

香港佳士得当代艺术主管张丁元也表示,当前的金融海啸,对瞄准高端市场的“夜场”拍卖,最有杀伤力。此次香港苏富比秋拍会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夜场拍卖,成交率为60%,成交总额为1.17亿港元,距估价2.45亿港元相差甚远。伦敦菲利普斯秋季当代艺术的夜场拍卖,成交率仅为54%,成交额为500万英镑,远低于估价1860万英镑,其中中国当代艺术的4件作品无一成交。
提振人气须有亮点

有人说,越是市道不好,就越是要有让人眼睛一亮的好东西来带动人气。如今,艺术品市场中最抗跌的,或者说,能够撑台面的,莫过于清代宫廷艺术品。
 
比如,香港苏富比秋拍会虽然差强人意,但弱市中也有亮点,表现最佳的莫过于三场“皇威万代”清代宫廷艺术品专拍,共29件拍品,平均成交率为58%,总成交价则高达3.37亿元,占春拍会总成交额的34.8%,可谓含金量甚高。其中曾经来沪预展的清代金昆、郎世宁等御制《大阅第三图·阅阵》手卷,以6786万港元成交价刷,新清代宫廷御制画作世界拍卖纪录,比该拍品四年前的成交纪录高逾两倍;而清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以6338万港元成交价刷新白玉世界拍卖纪录。苏富比中国艺术部国际主管仇国仕认为,这是收藏家对独特珍罕的历史瑰宝的爱戴,也反映市场对这些彰显中国皇权珍品的巨大需求。

将于11月29日开拍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会,也推出了“大雅珍宝”、“戴萍英基金会珍藏”等多场清代宫廷艺术品专场拍卖。其中最亮眼的,莫过于清乾隆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这是现存最大一件乾隆御制粉彩瓶(高45.7cm),在传世的乾隆御制瓷中为孤品,估价达5千万港币。这也是整场秋拍会估价最高的一件拍品。这个估价,相信在一、二年甚至半年之前并不算高,而在如今是否有点过于乐观了呢?

据了解,目前清代粉彩瓷器最高拍卖成交价,是一对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由香港佳士得于2007年5月春拍会上以5021万元成交。而类似此瓶较为少见的蝴蝶纹题材粉彩官窑器,是一件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高23cm),也是由香港佳士得在2000年4月春拍会上以3502万元成交。两相比照,此瓶的估价应该说还是有其合理性。

香港佳士得中国陶瓷及艺术品部副总裁及资深专家曾志芬女士在沪表示,当前市道虽然不太理想,但一些珍罕的艺术品也不易在市场上出现,因为收藏家不会随便以低价让出。据介绍,该蝴蝶瓶是英国收藏家阿尔弗雷得·莫里森在1861年,即火烧圆明园之后一年购得。由此专家相信,该瓶应该是圆明园遗物。此瓶曾于1971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以4000美元成交(约合2万港币),37年后再度上拍,价格飚升了2500倍。记者在上海预展会现场“上手”了这件堪称清代官窑极品的花瓶,但见蝴蝶穿行在花丛中,绘工精细入微,色彩娇艳雅致,数了一下蝴蝶共有16只。曾志芬笑称这些蝴蝶并非真实蝴蝶,全是想像出来的。瓶上轧道的花纹,是用针刺出来的,极费人工之能事。

那么,究竟这件罕见宝物会否遭遇流拍,或是创造新的拍卖纪录?这个悬念的揭晓,相信也会成为衡量金融风暴之下艺术品投资者信心的一个风向标。

经济推手左右“钱”图 

其实,艺术品收藏毕竟是小众的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玩赏艺术品与奢侈品消费是类同的,只不过后者没有前者显得那么高雅和高深而已。世界范围来看,艺术品(奢侈品)的真正驱动力是高净值人群(全球划分高净值人群的标准,是拥有3000万元以上资产的人),高净值人群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投入的资金,可以占总资金的92%左右。从中国来看,艺术品市场的真正驱动力是以民营企业家为代表的群体。
这些年,随着经济增速的滑落,许多民营企业家日子越来越难过了。比如,向来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打的珠三角民营企业家,近年来资产缩水得厉害,所以,已经很少见到出手阔绰的收藏家,甚至不少藏家开始“出货”了。记者认识的好几位广东收藏大户,前几年动静很大,现在则归于沉寂,有的则只出不进。江浙一带民营企业家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惟一逆势飞扬的,可能就是以山西“煤老板”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所以,拍卖行也紧紧盯住不放。此次香港佳士得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全球巡展,就首次在内地增加了山西太原一地。中国嘉德的拍卖会巡展,从去年开始也将目光投向了山西…… 

另一方面,现在买家眼光都很高,不是特别的好东西不会轻易出手。经过这些年的市场历练和鉴宝熏陶,许多收藏家或爱好者都具备了精品意识,所谓不是精品不动心。经常可以听到商家抱怨,买家太挑剔,净挑特别的好东西,一般的东西卖不动。所以,用“眼高手低”(眼界高,手头紧)来形容目前的艺术品收藏人群,是最贴切不过了。
一位“行家”,也算是一位成功人士,近些年除了购置若干房产之外,还在朋友“掌眼”下,购藏了不少近现代名家字画。他坦言完全是出于投资保值目的,设定投资期为三年左右。不曾想,三年以后的今天,遇到了市场的不景气,这些藏品升值并不明显,有的甚至还有掉价,让他“很受伤”。开导他说,假设你当初把几百万投入股市,说不定现在早已经亏损了大部分了,至少你现在还拥有真实的藏品,还能朝夕面对从容欣赏,从长线来说,你还是赢家。
另外一位朋友,两年前花了近十万元买了一位海派画家的一本精品册页,虽然在当时价格已经超过一般行情,但他相信收藏圈内的一句行话:不怕买贵,就怕买错。所以他并不很介意。不想如今因为手头有点吃紧,他想将这本册页脱手变现,到处托人,几经辗转,除了大跌价以外,就是找不到接盘者。拍卖行倒是有兴趣上拍,不过底价只有当初成交价的一半左右,而且时间安排要到明年初,远水解不了近渴。搞得他心情大坏。

雅昌艺术网“海派书画50指数”也显示,从2000年春季以来,海派书画拍卖价格先是呈逐步振荡走高,到2005年秋季到达顶峰,随后大幅回落,后再拾升势,在今年春季达到了次高,不过这个秋季出现拐点的可能性很大。如此算来,海派书画这一轮的投资周期在五年左右,在2000年春季-2005年秋季的近六年时间中,指数从1058升至4811,涨了354%;成交额也同步呈价升量涨之势。如果说,今年春季美国次贷危机尚未对国内艺术品市场产生冲击,那么,今年秋季伴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的席卷,中国艺术品(书画)的升势很有可能就此被打破。这也表明,艺术品市场虽然有其自身的运转规律,但抗外界因素干扰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或者说,它对于经济周期以及其他投资市场景气程度的反映要灵敏得多。一则是艺术品本身不是生活必需品,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而且变现能力很差,所以当经济不景气时,最先被“紧缩”的往往非其莫属;二则是当其他投资市场火爆以后,会对进入艺术品市场资金形成“挤出”效应。
古玩市场面临“熬冬”
在拍卖市场面临周期性调整的情况下,作为艺术品市场主要基础的古玩市场、画廊情况又如何呢?

在沪上最大的古玩市场中福古玩城看到,市场冷清得很,很多时候店主比顾客要多得多,大部分店家的商品都是“老面孔”,一些店铺已经高悬“免战牌”。其实,此番景象在其他古玩市场、画廊等也差不多,而且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一方面商家惜售,另一方面买家又出手谨慎,所以买卖两难。有的实力不济的商户只能选择“出局”,更多的是在“熬冬”。

“今年景气特别差。股市不好,古董怎么可能好呢。”一位商家叹苦经。过去,他隔一月就要出去进货,如今已经三个月没开张,所以,也没有本钱去进货。最要命的是,过去股市火爆的时候,经常有“大户”光临下单,现在连影子也不见了。记者注意到,这家店铺的隔壁商家开张两年多,现在也歇业改换门庭了;另一家店铺原来门面很大,现在已经“瘦身”一半了。因为生意不景气,不少店家纷纷下调价格,虚价少了,以接近实际成交价让利于买家,比如原来喊价1万的,现在叫价8千。

 
中福古玩城总经理徐文强对记者坦承,今年市场人气比起往年确实要差很多,虽然市场组织的各种展览、拍卖、鉴宝、研讨等活动从未间断,但由于外部环境不好,买家出手相当谨慎。但关键还在于有没有好东西吸引人,只要有好东西,即使高价位,也会成交的。“市场不好也不见得是坏事,至少可以挤出部分泡沫,让市场更理性。对买家来说,倒是大胆介入的好时机,而商家也可以趁此调整充实,练好内功。”徐文强表示。
那么,如今古玩市场(包括拍卖市场)究竟哪些东西抗跌性较强呢?一位资深商家告诉记者,凡是这两年市场炒作较厉害、升值较快的东西,都会打回原形,比如当代艺术,只有那些呈循序渐进升势的才会稳住阵脚。比如古代(明清)玉器,虽然受新玉炒作的影响而水涨船高,但并没有经历大的炒作,价格起伏很均衡,五年以来价格大概涨了2倍多(而新玉大致涨了10多倍)。从今后趋势看,这种温和上涨还会延续下去,并不太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近日,一家艺术品网站的论坛作了“古玉的价格是否随金融海啸沉沦?”的网上调查,其中选择“古玉随着科学认知而延续升值的”占了74.19%,选择“古玉随着新玉泡沫破灭同时贬值的”占12.9%。其中有网民提到,目前虽然买古玉者少了许多,但整体价格并未见下滑。这正是眼下市场的真实写照。
比如,上面提到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上,一方“乾隆御笔”印面的清代交龙钮白玉玺,以6338万港元成交价刷新白玉世界拍卖纪录。这方玉玺印面达到12.5厘米,是所有乾隆帝名号玺中最大的一方。就在11月4日,伦敦佳士得秋拍会又传出佳音,一件估价仅为10万-15万英镑的西汉黄玉带钩,以82.525万英镑(约合1117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打破了高古玉器的世界拍卖纪录。据说还是一位上海买家通过网上竞价拍走的。
 
据记解,目前古玩市场成交金额居首的并不是古代瓷器,而是(新旧)玉器。比如中福古玩城中专事新旧玉器经营的不下三分之一,许多店家也附带经营玉器,据说单件玉器市场内成交价达七八百万元的就有好几件(器皿)。最近几年,玉器收藏十分火爆,成为又一投资热点。据业内专家评估,和田白玉在近10年里,价格至少上涨了500-1000倍。可以说,没有一样投资有如此蔚为壮观的涨幅。目前,据说和田玉产地已经“封矿”了,资源的枯竭、需求的旺盛,使得其价格居高不下。 

当然,投资新玉也有风险,那就是产地不明的风险。市场上很多号称和田白玉,其实产地并不在新疆,而是青海、俄罗斯、阿富汗等地,有的甚至是戈壁石,其价值要差许多。而投资老玉就不存在这种风险了。一位经营多年老玉的店主告诉记者,相比起高古玉器,玩明清玉器很少会走眼的,现在市场上最好卖的就是明清白玉佩挂件。有闲钱、有兴趣的人,不妨买一些价位在一二万乃至几万元的明清玉器,三五年后保证回报丰厚。他有一个大客户,是做房地产生意的,原来把投资分成了三份,一份是购置房产出租,一份是投资股市,另一份就是购藏玉器,两年来光玉器就购买了不下上千万元。最近,这位客户算了一笔账,房产出租收益不大,投资股市缩水不少,惟有购藏玉器又好玩又增值,现在真是懊悔当初没有用更多资金购藏玉器。按照这位店主的说法,他这两年来卖给这个客户的玉器,现在至少都可以加价50%以上回购。
5投资观念有待厘清

在许多拍卖会预展的时候,曾不止一次看到“熟面孔”拍品,也就是说不少藏品(包括一些重量级的)是频频上拍,尤其是中国书画。这也说明,这些藏品已经成为了一种交易筹码,一种挂在墙上的“股票”。购藏者的投资意识太强,藏品流通周转太频繁,其结果很可能与初衷相反。
比如,今年4月中国嘉德春拍会上,明代董其昌书画手卷《东佘山居图》以313.6万元成交,而在2006年11月北京保利秋拍会上,它的成交价是297万元。两年不到时间再度易手,基本上打个平手。

此次中国嘉德春拍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流标的三件估价上千万元的古代书画,其中有两件就曾经在四、五年前上拍成交过。这种短期套利行为,受损失的只能是藏家本人。据记者观察,艺术品投资周期一般起码在五年左右,时间越长,其投资价值越发显现。比如,元代赵孟頫的书法《临禊帖》,在1998年中国嘉德公司拍卖会是以33万元成交的,2005年春季中贸圣佳公司再次推出,以935万元成交,7年涨了25倍,投资收益十分理想。

而在海外成熟市场,艺术品的平均持有时间为30年,是相隔一代人的概念。也就是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旧上海著名古玩商仇炎之,一生收藏了许多价值不菲的明清官窑瓷器和高古青铜器。后来移居香港,退休后定居瑞士。1980年他逝世后,其后人将其藏品释出,委托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这也是苏富比首次举办私人收藏家专场拍卖会。苏富比将仇氏藏品分三次在香港和伦敦推出,认真包装宣传,拍卖会收到空前的效果,引起极大的轰动。

其中,两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分别以528万元港币和418万元港币高价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位,从而掀起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第一个高潮。这两件瓷器当时被香港两位藏家竞拍得手后,至今未曾脱手……以此观之,我们多的是炒家,少的是藏家。或者说,我们的藏家大都并不具备长期投资理念。这也是艺术品市场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比如,近年来有不少拍卖公司频频推出个人藏家专题、专场拍卖,照理说,所释出的艺术品都应该经过最少一二十年的沉淀,藏品级别较高,系统性强,对于市场有足够吸引力。比如2003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会推出的“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皆为京城著名收藏家王世襄、袁荃猷夫妇倾半生精力的几十年收藏。140多件拍品的总估价为2800多万元,最终成交额达6300多万元,成交率达100%。但实际上,很多所谓的藏家只是“行家”而已,其拍品不但藏龄很浅,而且乏善可陈。所谓的专场拍卖,只是多了个噱头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将于11月23日正式开槌的上海工美秋拍会,推出了已故著名海派画家、收藏大家唐云的《大石斋藏品》专场,包括紫砂壶、碑帖、杂件、砚墨、文玩、书画和信札等,来源可靠,估价不高,相信到时候会引起一番争夺。

链接由外而内的发展格局
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价格,经历了多个起起伏伏,价格真正开始上扬始于1996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一些书画大师的作品价格相当低廉,如齐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至多不过10元,张大千的作品卖100元一幅,傅抱石一幅画的最高标价为80元。徐悲鸿的《松鹰图》1961年的售价仅为230元。
“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的许多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如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琉璃厂花十几块、几十块钱买回来。而现在已涨到几十万、几百万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水天中回忆这段历史颇为感慨。

来源:网络




上一篇艺术品投资 不是博彩游戏

下一篇朱其:不能把批评艺术市场看作“幸灾乐祸”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