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古人论词有云:“为赋新词强说愁”。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看到的许多观念摄影作品,则可以用“为拍‘观念’强作秀”来形容。没有“观念”而强作“观念”状,或为了“观念”而“观念”,是目前国内观念摄影面临的最大问题。我并不反对观念摄影,然而现实中许多“观念摄影”却让我有些失望。
先说“性”,我不是卫道人士,在性观念方面,绝对不是保守派,我对Emi那些离经叛道的作品就非常赞赏。我从不用道德家的眼光去看待性,更不以露了几“点”去作为衡量作品道德的尺子,而且始终认为用传统美学的所谓“美感”与“快感”去作为判断艺术还是色情的标准,完全是三家村老学究式的胡说八道。观念摄影拍“性”,这根本不是个问题,问题是你怎么拍,你是在利用“性”,还是在解放有关“性”的意义,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在平遥就看见了那么一组颇有些惊艳的片子,貌似大胆前卫,实则在影像编码上与A片无异,甚至可以说就是对A片的简单模仿。网络上已经充斥了那么多“很黄很暴力”的A片了,难道真的需要观念摄影也来凑这个热闹吗?以前人体热的时候,有人发问:脱了,就“艺术”了吗?现在我要发问:脱了,就“观念”了吗?
再说一个有关观念摄影的关键问题:是靠摄影传达“观念”,还是用“观念”解放摄影。我认为,对于“文以载道”,必须要放到历史语境中去理解。在古代,“文”并不专指文艺作品,而是泛指多种文体,所以“文以载道”也不能说全错,比如学术文章、理论文章就需要载“道”(观点)。当然今天的“道”不应该再是什么代圣人立言了。但是对于文艺的文本而言,“文以载道”则是完全错误的。我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文学的至高境界不是驾驭语言,而是解放语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驾驭语言是把语言当成了“载道”的工具,而解放语言,才是所谓文本“陌生化”的最高方式。
观念摄影也是同样道理,简单地以影像去传达某种“观念”,实际上就成了变相的“文以载道”。不论你的“道”有多么“观念”,但你的影像编码方式其实已经注定了你不可能“观念”。而以“观念”去讽喻“观念”,破解俗套,从而去解放影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念摄影。




上一篇中国摄影师眼中的布列松

下一篇艾未未: 关于摄影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