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之多,史无前例。也许人们说这些问题:
受到西方影响,有后殖民的嫌疑
受到市场化的影响,有追逐商业化的倾向
艺术性不够,有表面化、符号化的现状
没有自己独创的艺术语言,基本是西方的传移模写
艺术家普遍浮躁,失去了艺术家作为理想人格代表的光辉
受到市场的控制,市场成为判断艺术价值或地位的因素
没有独立的艺术批评,或多或少受到金钱的诱惑,或者唯钱是图
批评失去了标准,变得可有可无;艺术家的身份越来越尴尬,失去了对艺术的控制,等等

当代艺术是一道难题,需要时间来解答,无须世人忧愁多虑,它总会在人们的自觉努力下得到历史意志的调整,只要不是对它施以政治判决,就会在时代选择、观念发展、趣味变化中得到改变或调整。今天的艺术,已经不是昨天的艺术,有着非常强烈的自觉性和自控性,不能因为它追逐利益,就认为它失掉了它存在的理由,本来有些艺术就是为了商业,说不上它如何有其他期待的剩余价值。就像商品一样,供不同阶层、趣味的人消费,也不失为一种商品生产。至于艺术史怎么写、怎么看,这要看从哪个角度说这些事。如果说艺术的商品化、市场化、拍卖现象,可以放到社会学、经济学的研究中,探讨一下艺术如何商品化的、如何进行拍卖的,有些东西在中国变了调,也是因为适应了中国的国情,这恰恰是它们需要被研究的地方和理由。

艺术为什么是这一个样子,或者这些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人为什么要去这样的追求,当然受到成功者的神话传说的影响,或者说白了,是因为获得了市场的金钱回报,才引发了大家一波又一波的追逐,就像商品有人买,就有人生产与销售,甚至也不乏为了销售,而创造消费习惯。用商业循环的角度去看当前的艺术生产,也就不会大惊小怪,非得把当代艺术神秘化。从社会学角度,也就是一种生产活动,与精神文明扯不上。比如今天艺术家的代笔或生产作坊化。历史上也有代笔的,也有作坊,甚至在现代社会里,出现了工厂化的生产模式,如沃霍尔的艺术工厂。问题是,贴上艺术家标签的作品是否等同于艺术原作?原作与仿作、赝品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艺术家自己监工之下的作品同样有市场,如何认定它们的艺术性?或者径直把这些看作具有符号性价值功能的商品,不必等同于艺术品。也就是在商业化的时代特征下,艺术如何商业化与传统的艺术的差异与变化,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概念的。人们了解了这一层面,就知道这些东西与商品无异。

另一个对当代艺术缺乏精神性抱有遗憾态度,也是人们对当前的艺术有意见、不满意的地方之一。一说到艺术,就认为是高尚的、充满了亢奋的精神或引人深思的精神,或者说一种精神力量。这确实是艺术被赋予的神圣性之一,也是艺术源起之初具有巫术功能的一个特点。如果不是原始的人类对万物有灵持有敬畏的心理,怎么会对图像、雕像、圣物如痴地崇拜和景仰呢。在过去有一种宗教力量或信念在这些绘画与雕塑里,而今天呢,恐怖还要用这些远古、曾经的精神力量去要求今天的艺术或艺术家,都是奢侈的事情,因为在今天的时代,精神状况如何,是否失落或不举,几代人的精神信仰是否令人怀疑,当人们失去了信仰之后,他们赖以寄寓的精神之家何在,都是要讨论的问题,如果把这些东西赋予给今天的艺术去实现,恐怕是勉为其难,力不从心,这些艺术也做不了。表达一下无聊、滑稽、冷漠、疯狂、残酷、做作、虚荣、俗气、恶心、变态、病态、伤感、故作深沉、故作高雅、扮酷、发嗲、风骚、好玩等等,都是可以的,这些只是当下的社会心态的一种反映,为什么许多人普遍地追求这些、生产这些、模仿这些,是有社会原因的,放到今天的时代转型里看,很自然的一种社会与个人心理的反应而已。这也是人们评判艺术常常陷入伦理学或道德的一种看法(是不是本能的看法,也值得讨论)。现代艺术一个特征就是把道德评判与艺术分离,同时也把美与艺术分离,当解决了这个维系传统艺术的支柱后,现代艺术就充分地自由了,从观念上从此合法,从方法上从此有理。

事实上,对今天的艺术进行研究,不是一个艺术的问题,如果说到对它进行艺术性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理论的问题,也是其他思想理论问题介入到当代艺术思考的问题。艺术性的概念越来越像一个古典词汇,也越来越指向技术能力、画面结构、形式感、平衡关系、总体感觉等形式问题。至于它表达了什么、如何制作、生产的,就留给理论问题去阐释或作为证据了。极端地说,今天的艺术是有钱人玩的游戏,这里是指收藏、买卖,甚至到了某种疯狂的程度。艺术家越来越成为特殊的群体和职业,越来越有了它自己的游戏规则。这是要分析、研究的地方之一,但是所谓标准的批评恐怕难以胜任。

因为大家都强调学术性,或者学术地位,有两个情结在里面,如果做得单纯、没有利益厉害关系,就有可能有学术性,二是这个学术性要来自学者的认定,或者说被写进历史书里就有了学术性,就进入了历史。这恐怕都是表明的想象。是否学术,并不是卖了钱就没有学术;被写进了历史,也不等于有了学术,有可能是反面教材,被当作了一次反面例证,就像秦桧也被写进了历史,他光荣吗?天天被人说、被人谈、被媒体追逐、报道、见光率高,就是学术性吗?这些都不是学术性的理由。众声喧哗不是学术性的标志,同样被冷漠的忽视也不是没有学术性的预兆。今天人们常说,这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传播甚于内涵的时代,确实不假,这些是学术性的意味吗?谎言重复一千遍被变成真理,已经是当代艺术的秘密武器之一,所谓炒作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商业运作的规则之一。这些都不是伦理学所能否定的,社会学兴盛也是时代使然,瞬间的忧伤是有的,但转瞬之间变成了欲望的释放。

学术性从来都是个人的事情,就像谈伟大文学作品的学术性,从何而起呢。那些供市场消费的地摊文学恐怕是谁也不认为它们有文学性吧。当然,它们有学术性,就是它们提供了这个社会的阅读心理和消遣模式,甚至不乏心理学的人性在里面。这是文化研究要做的活计的一部分。

学术性也许与职业性有关。美术史自从职业化以后,才越来越成熟,能够在比较历史多样艺术的情况下,鉴别艺术、评价艺术,把艺术归类、批评。没有这样一个学术训练,是万难在纷纭杂陈的当前艺术中条分缕析的、说出个子丑寅卯的;就像和酒的人很多,但能够品出酒的成份、色香、类型等却不是任人都可以的。人们喝酒的感觉是有的,也能从长期喝酒中,分别出喝酒与劣酒,但职业化不是我们擅长的。品酒的学术性就是指这些职业化的品酒师的工作;艺术呢。有美术史学专业这一课,在我国自古是文人学者的修养功夫,把酒论艺,不在话下;就是性情所至,做点笔记、写写心得,都会成为宝贝,让今天研究美术史的人琢磨半生。而在海外,美术史职业化、学科化之后更是专业精深,把艺术历史上的陈年老醋翻了个底朝天,姓啥名谁、师承谱系、流传沿革、风格影响、社会关系、时代互动等等,摸得一清二楚,卷轶浩繁、叠床架屋。学术性恐怕与此有关。




上一篇中国脉络与艺术史的开始

下一篇于千:对黄荣法艺术创作的叙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