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看着“水涨船高”的现代艺术或者当代艺术“风头正劲”地被各路英豪纳入怀中成为价值不菲的艺术珍品,有时也不由得纳闷?到底这是怎么形成的商业潮流?这些顶级藏品又是由哪些人在收藏和进行市场运作的呢?这些收藏家都拥有怎样的身家性命和资产实力,使得他们一跃成为顶级收藏品或者与收藏“劳斯莱斯”或“宾利”等顶级汽车一样嗜好的选择者呢?在这个迅速划分等级和阶层的时代,又是什么使得当代艺术品一跃成为一种象征身份和地位的抽象化物品呢?

一、区别于欧洲富豪的中国收藏家身份
二、中国收藏家的身价排行榜
三、当代艺术品的藏家身份与隐匿的身价
四、中国收藏家的阶层划分与等级差异

如果说这个时代已经划分出富豪和中产阶级,那么怎么去评价和估量关于一个身价在亿元以上资产拥有者的身价和地位呢?中国在1949年以后经历过“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剥夺资本家的资产重新组合进入社会主义资本,而那些曾经的资产拥有者也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批斗游街或者剥夺资产拥有的权利,原来的资产阶级或者资本家都被“扫地出门”或者被剥夺了原来的经济社会地位,那么中国的新兴资产阶级或者说新的资本拥有者又是怎样的一些人?如果说,在经历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后,原来许多一文不名,原来真正的无产阶级重新把握和在这一轮新资产竞争中获得了胜出的权利,那么,是什么使得他们拥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地位,权利和社会象征?

于是,来分析和解剖关于中国新兴资产阶层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仔细看,那就是:那些今日身价不菲的资产拥有者,在改革开放的第一轮竞争中,直接掘取了资本发展的“第一桶金”。他们或者早期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与你/与我/与他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商海沉浮中,他们没有被淹死或淹没,而是在危急关头紧紧地把握住了逆流而上的势头,他们以坚强的内心和坚毅的力量,支撑着维护者他们成为下一次危机关头时执掌命运的人。

在近三十年的中国社会商业发展中,许多的船只被淹没或者被甩在前进的大浪潮之后,而他们始终看清着前进的方向,判断着对错或者事物的走向,从而清醒和睿智地把握着随时在发生变异的那些机会和选择。

是什么让他们存活下来?是智慧,是听谏,是沉静,是思考,是判断,是学习和再学习----在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发展中潮头潮尾的搏击和滔天浪花让多少人落马,但是在进入21世纪后能在社会潮流的前头,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地位去塑造社会新型阶层的代言人,其中含有多少令人回味无穷的深意----

比如地产界的潘石屹、张宝全,他们区别于冯仑等拥有政治背景的地产第一代开发商,也不同于如同国美电器拥有者黄光裕一样的“涉黑”势力,他们依靠自己的阅历和经历积累的许多社会经验,增加着他们对社会的看法。他们上一代人的人生经历丰富着他们,而与众不同的社会认知和对事物的独自判断又决定着他们不同于“红色资本家”和“黑色势力”的底蕴,于是,在商界凭着一己的力量,凭着他们商海沉浮的丰富经验,他们选择谨慎和思考来对待地产,对待商业,对待人生。

而在商业上获取成功之后,他们又以极不同寻常的见识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神话”。比如潘石屹的“长城脚下的公社”,张宝全的“苹果社区·美术馆”等,带着他们个人的印记,在这个商业金融横流的世界创造着属于他们的个性神话。
一、区别于欧洲富豪的中国收藏家身份

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在脱离无产阶级并不遥远的段落里,获得了一种新经济价值的认同,也在对自身的提升中获得一种价值的变化更替。在原始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中国新兴“资本家”们通过对资本的获取重新确立了一种新的价值理念。

他们在完成第一轮资本竞争的优势后,再次做出选择,以此作为晋升的阶梯。
他们在新一轮资本搏弈过程中,需要获取新的上升通道,不管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

有些人他们依靠从事实业积累起来的经验,在与国外商人接触过程中,他们提高着见识,也提升着自己的品位。比如张锐,最早是一个做海外贸易的商人,因为这个原因,他识货,对当代艺术有一种认同。

比如一些收藏当代艺术品的大鳄,一方面拥有欧洲收藏家的背景,另外又拥有来自国外的资本背景,内外双重因素决定了他们拥有与众不同的决策判断力和收藏艺术品的潜力。

还有,一些在商业运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身对艺术和品位有着不一样的决断力,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和判断整合,进行资产重组和资产再分配时,对当代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个人收藏心理。

再有,那些本不具备对当代艺术价值认同,但是,在周围朋友的游说和间接推荐下,逐渐认识和获得对当代艺术的认同与接纳能力的人,在与时代同步的前提下,将当代艺术品纳入收藏和爱好的范围内。以上所述种种不尽然----

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大多是依靠“红色背景”的政治资本,或者是“洗脚上田”的农民后代,或者是曾经“赤贫”的真正无产阶级出身。但是时代给予了每个人崭新的机会,“富不过三代”的寓言,早就印证了某些社会发展规律。在“战天斗地”和“改朝换代”的志气和决心中成长起来的这些人,也公平地获得了改变身份和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在富有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中,什么是区别于“暴发户”和“无产阶级”的标志,那就是对品位和格调的认同。标榜财富和资产,固然是一方面。但是,对资产阶级的品味认同,则是另一方面。

比如某个阶层认同国际大牌,某个阶层讲究穿衣穿“阿玛尼”/“cucci”,喝酒喝法国干邑,开车开劳斯莱斯、宾利等,认同并标榜代表富有阶层的观念,认同并标榜富有阶层的价值观,在行动中得以实施和体现----于是,“新富人”阶层与新兴资产阶级,在获取原始资本的第一步完成后,便需要获取通往新的未来黄金通道的必要通行证。

中国在消灭掉上一代富有阶层,实行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化”后,再次掀起对资本的崇拜,对资产的向往。在新一轮的财富搏弈中,又一代“资本新贵”获得了社会给予的机会和通往黄金聚财塔的通道。

于是,在新一轮资本搏弈过程中,那些获得“资本积累”的人,再次选择了下一个值得冲刺的目标。他们发起新一轮经济攻势,将攻克另一个经济高地作为人生的奋斗阶段。

二、中国收藏家的身价排行榜

作为介入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家,他们位于中国富豪排行榜的位置又是如何呢?是中国首富,是中国企业家的领头羊,还是喜欢玩票的有实力的企业家?是他们真正进入了富商行列还是已经形成了富人阶层呢?

比如马云,史玉柱,王中军,张朝阳,比如在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获得资本积累的许多人,当然也包括一夜之间迅速变身的富翁,如国际著名影星的北京情人李某某,他们也许以家财过亿或者以收藏各类世界名车,或者以拥有世界顶级名牌,或者以某种生活方式获得一种社会认可,获得一种社会知名度,但是在与迅速聚敛的财富相比较而言,他们在富人阶层富人社会获得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知度仍然是有限的。

并不是全中国人民都聚焦,都对他们青睐,他们还需要一些价值观的认同感,一些可有可无的戒律的认同意识,一些其他社会阶层并不以为然的一些价值标准的归属意识。他们需要通过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来确认他们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一个逐步走向财富化的社会,即使史富人们,更多需要的也是社会认知度,需要的是社会价值的认同,还有需要的是,一种来自于区别于政治权利的归属于经济地位的另一种转换价值的认可。

那就是,通过社会财富的积累和获得,再反哺于社会,施与于社会,从而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认同和社会归属意识。

世界著名的胡润排行榜中,将中国内地的富人们进行了一种按照世界财富积累的标准和世界顶级富人的标准,将中国企业家排列名次进行重新排序,将内地富有人士进行资产的公布和宣扬,当然此举:一方面证明内地富人阶层确实已经形成,另一方面人数正在壮大。而按照胡润的判断标准,进入排行榜的那些人更需要身价过千万甚至过亿,才可以被纳入被选择排列对象。

胡润排行榜,根据统计数据进行排列选择,那么按照价值标准换算,只有那些可以进入排行榜的人,才可能获得对其财富价值的准确判断,也才可能通过数据比对,获得对内地迅速增长起来的财富,聚集在哪些行业和哪些领域,产生有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和选择。
三、当代艺术品的藏家身份与隐匿的身价

如果说中国当代艺术近些年获得空前的认同和价值趋势,如果说伴随中国内地出现越来越多的富人阶层,如果说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那么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最初由国际买家炒作起来的当代艺术家们,在获得价值回归的同时也获得了中国民营资本的青睐。

由中国迅速富裕起来的企业家们捧红的艺术家,在经历了迅速地走红,迅速地由身价几万,几十万到身价超过千万,是在一夜之间获得的价值认可,也是一夜之间中国富有阶层将当代艺术推到了一个触手可及的价值门槛和历史高度。

如果说最初在当代艺术家没落潦倒/无所依傍时,那些外国驻京机构的人员曾经积极鼎力支持过当代艺术家的理念,生存和发展的话,那么到了中国经济迅速起飞的财富聚敛阶段,那些迅速致富的人们,他们寻找和资产投入的对象则真正地帮助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获得了迅速走向社会前台,迅速获得社会价值认同和社会认知度的前沿。

如果没有俏江南老总张蓝的“追捧”,没有后台坚挺的企业家们在拍卖行里的“追加”,没有那些或大或小的外贸经理人们的“注目”眼光,没有那些外来画廊经营者的参与,没有中国强大的经济底蕴的加入,世界并不会注目,世界也不会投机,世界更不会主动参与。

当代艺术迅速捧红的背后,有太多太多需要和值得研究的内容,也有太多太多需要挖掘的含义。当代艺术曾经潦倒没落,那时中国的民营资本并没有参与其中,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民营资本也正在艰难地行进,在泥沼中自身难保;当代艺术慢慢获得一种恒定的价值标准后,同样在艰难中跋涉的民营资本恰好也走过了一段泥泞的道路,不说是惺惺相惜,至少也在某种程度上彼此获得了某种同情和认可。

于是,在适当的机会,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社会酝酿的温度下,当代艺术与民营资本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于是,在太多的“不约而同”中,中国当代艺术迅速崛起,迅速被认可,迅速被捧红。

四、中国收藏家的阶层划分与等级差异

不由得产生这样的问题:中国收藏家的阶层各属于哪一个层面?他们的身份又是怎么被认可的?当中国经济繁荣,企业家迅速身价达上亿元,成为社会认可的价值对象时,他们的结构构成和社会价值判断也在重新衡量着他们的出现,他们所代表的社会新阶层的认识标准和价值观念变化。

什么是社会新阶层的标准,什么是社会新价值标准的变化?透过近些年的社会价值标准的变迁可以看出一斑。20世纪70年代是以工农为标准,年轻女子嫁给工人或者农民,那是荣誉的;80年代嫁给大学生,那是时尚和荣光的;九十年代嫁给大款,是时髦和新潮。那么21世纪的时髦又是什么呢?可能是当“二奶”,做情人,养“小三”,或者是独身主义,女权主义,或者是嫁富人,嫁企业家,嫁身价过亿的富豪们。不得而知,也许时尚代表着什么,也许时髦象征着社会在发生变化变迁变异吧!

那么收藏家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又是怎样的呢?早期收藏家大多是一些富有家底和名人贵族之后,大都有些与家族相关的背景/学养和相关学识。一些人是家传和世代书香人家出身,一些是名人之后有些文化家底。后来随着一些从事文化事业的人参与其中,一些将文物和文化作为职业的人进入收藏领域,那些有关的人和参与的事情越来越为圈子以外的人接受和认同,于是圈外的人也越来越被吸引和加入那个在外围看热闹的人不习惯的行列。

随着国家越来越富强,所谓“盛世收藏”的惯例也为社会的多数人认同,于是民间掀起“收藏热”和“古董审美”欣赏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和越来越多的与文物与艺术品相关的事情出现和参与进来,于是全民参与的“收藏”/“鉴赏”/“寻宝”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那些民间收藏者或者是商人,或者是民间慈善家,或者是文化人,或者是艺术爱好者,或者是那些与文化文物相关行业的人,总之,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情纷纷出现。

而进入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时期,一切似乎在一个时间段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原来几万十几万的艺术品一夜之间身价飞涨,一夜之间身价几倍几十倍地涨起来。那瞬间,看得人头晕眼花,看得蹊跷莫名,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于是,一夜之间,民间企业家身份的参与者,底牌不轻易亮出的那些收藏家,身份不明的举牌人被媒体炒作起来,种种猜测和疑问如十万个为什么出现在大家脑海里,对艺术品和艺术家身价的莫名疑问就象一个个巨大的惊叹号摆在众人面前。




上一篇当代艺术媒体危机深源解析

下一篇看美国当代艺术家拉里·瑞沃斯的绘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