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7月1日,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夜场”中,张晓刚的《兄妹》拍出76.92万英镑的高价,但难掩颓势的是,当晚75件当代艺术拍品中只有这一件是“中国货”。而在今年的2008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集体遭遇“滑铁卢”。“天价王”张晓刚的《untitled》和《2001no.8》流拍,王广义、蔡国强等一向被国际市场追捧的艺术家作品多数以估价或略超估价成交。另外,在今年伦敦佳士得“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张晓刚的《父亲和女儿》也因90万-150万英镑的超高估价遭流拍。

  中国当代艺术为何遇冷?

  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大型拍卖会上遇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当代艺术是否还值得收藏呢?

  著名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杨卫先生认为,国外的当代艺术比如法国和美国,都经历过炒作阶段。如果不经过这几年的炒作,中国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当代艺术品市场。泡沫虽多,我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还是有的,流拍与否并不重要。

  至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今年遇冷的原因,清华美院的李象群教授认为,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如火如荼,屡创拍卖价格纪录,国际当代艺术市场开始重新认识和定义中国的当代艺术,开始把中国当代艺术视为竞争对手,如此一来就失去了因猎奇而产生的炒作成分,而投资者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投资取向。

  展览收藏经历决定升值空间

  在中国当代艺术遇冷状况下,当代艺术的收藏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一是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遇冷,可能进行重新洗牌定位的情况下,艺术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杨少斌、曾梵志等名家的作品,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

  首先是艺术家的展览经历,即艺术家参加国内外大展的经历,比如双年展、三年展,其中又以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为最高。方力钧的《系列2,No.6》在纽约以407.3万美元成交,最初就是在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得国际名声,进入国际艺术市场的。

  其次是作品的收藏经历,主要是指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被哪些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家和其他重要机构所收藏。著名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包括MO-MA、古根海姆美术馆、大英博物馆、路德维希博物馆蓬皮杜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等。

  二是艺术品的创作年代。杨卫先生认为,如果作品反映或是代表了某一时代,那么该作品在就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升值的空间和可能性都比较大。比如代表中国当代艺术萌芽和起步的“星星美展”时期的作品,因为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所以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三是艺术作品反映的内容。清华美院教授李象群认为,作品如果反映当下的时代精神和主题,那么该作品在未来十年的价值将被看好。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思考、中国人经过改革开放后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以及对人类自身的反思等。

  ■ 投资建议

  不宜收藏创作风格 变化大的作品

  李象群教授认为,创作者的风格应是一贯的、连续的,虽然表现主题和手法在改变,但创作者的风格是很难转变的。比如毕加索的画作,看似创作手法从最初的写实到后来的立体变化很大,其实他的基本绘画风格并没有发生改变,即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理性风格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李教授认为,如果创作者的风格变化很大,其作品就不建议收藏,因为风格的转变很可能是创作者急功近利的投机行为。




上一篇顾铮:中国摄影艺术市场有待培育

下一篇中国当代艺术未现拐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