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邵建武先生以“冷眼观潮”在8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有的痛是永远的——对汉奸作品拍卖的考察》 ,提出了自元以来不断被提及的问题,即文艺品评中的价值取向和人品与画品的关系问题。过去这个问题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可以说是不言自明,或者说是毋庸赘言,现在却到了“考察”的地步,论者出言谨慎也让人感觉到了世界的变化。

尽管这个问题在不断宽容的社会中,在以经济为衡量准则的价值社会内,几乎没有太多的人去关注这个属于社会整体价值观层面上的问题,因为刚直不阿的文人风格和知识分子的气质,已经成为凤毛麟角,英雄主义也只是存在于理想的呼唤之中。但是,有人出来说说,总比视而不见为好。

与汉奸作品拍卖相关的是,这几天将有3幅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的水彩画在德国纽伦堡韦德勒拍卖行拍卖,而不断出现在国外拍卖行的希特勒的作品,每次都会引起一些是非问题。汉奸和纳粹都与战争有关,汉奸和纳粹都有臭名,而与汉奸纳粹相关的书法、绘画,甚至是日用品,都有可能因为历史的原因而成为一种收藏品,当这些收藏品上潜藏着汉奸和纳粹的印记,收藏者的收藏动机就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因为现实的原因,藏家可能不会说出它的纪念意义,因此,理由则是五花八门,其中绝大多数理由大都是难以拒绝的。藏家出于各种动机的收藏,因为是一个私人的话题,很难判断其是非,但是,收藏的兴趣转向到汉奸和纳粹之上,至少可以说心态不太正常。试想如果自己的家中挂了一幅希特勒的画,或者是汪精卫的书法,别人看到除了给予猎奇的眼光,那更多的是表现出诧异,因为由此会联想到历史耻辱柱上的斑斑劣迹。毕竟私人空间不是受教育的公共领域,个人的自由在当代社会中的最大化的表现,也反映在这一方面。就私人收藏的个性化特点而言,收藏纳粹和汉奸的作品不为过,毕竟这样的做法没有违背法律,只是有碍于公序良俗。显然,人们不会把跪在岳飞庙里的那一对恶人,微缩个小人放在自己的家中。

有人买,就有人卖,这是我们现今社会建立起来的一种规则。汉奸也好,纳粹也罢,连臭大粪都可以成为当代艺术品进入到博物馆之中,其他可以说是无所不能。宽心一点说,就当它是臭大粪吧。问题是,偶尔为之,无碍大局,可是,如邵建武先生所列举近年来各拍卖会拍卖汉奸作品的盛况,拍卖的汪精卫和周作人的书法有189和148件次,拍卖的郑孝胥作品则多达1800多件次,就显现了这一行当内的取舍突破了道德底线。因为一些历史上的恶人之名,在今天所显现的经济潜力,如果不搅动它,它就不会沉渣泛起。而借这些恶名来谋利谋财的不择手段,特别是借机造假,则是拍卖会上不断出现汉奸作品的原因。有人买,是少数;有人卖,是多数。如果各拍卖公司站在社会的公理之上,抵制拍卖汉奸作品,那么,买的人最多只能是私下玩玩而已。

毫无疑问,汉奸和纳粹书画的艺术性是非常有限的,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因为历史,它们都不可能成为人间正道,因此,就收藏而言,“钱”景暗淡,“钱”途渺茫。




上一篇画画与画“钱”-话说市场的兴起与创作的式微

下一篇藏家·玩家·炒家 当代艺术品市场上的3种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