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因为以企业家为代表的新富势力的加入,一直徘徊于普通人视野之外的收藏品市场突然掀起了惊涛骇浪,浸润着浓厚文化味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正越来越被“生意经”所充斥由于市场价位被一步步抬高,传统的收藏者和一般的艺术品经营商被迫与精品市场渐行渐远,以企业家为代表的新富势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积极、更投入。



  富豪们一直标榜自己是收藏爱好者,不屑投机与做局炒作之类的恶评。你可以相信他们,可以选择质疑,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些跨界商人作为近几年来艺术品投资领域的新生力量,早已在这个吸金的新平台上大施拳脚,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充满诱惑的圈子。



  从五年前开始频繁出入拍卖场的邢继柱,无疑是个标本。



  高调的投资者



  中国的收藏者被公认是这样一副模样:衣貌平平,语不惊人,低调地混迹于北京潘家园的摊位前,拍卖场中看似不经意地举牌之下,却是一掷千金,之后迅速面目模糊地消失在众人诧异的注视里,惊心动魄的交易在不动声色中就此搞定。



  但民营企业家邢继柱是个高调派。他说他喜欢美国电影《偷天陷阱》里那群珠光宝气、气势庞大的富豪逐鹿拍卖场的情节,觉得自己应该是那个族群里的人。



  所以,尽管接触邢继柱的人越来越多是为他的收藏而来,但邢从来不低调。有时候他会把想采访他的笔者带到航空博物馆的轻骑兵飞行俱乐部,指着蜜蜂3C告诉对方:“我一会儿就开这个!”有时候他会逢人必讲自己每天要去高尔夫球场上打9个洞才去自己的公司坐镇,最后以“这应该是你的目标”这样的谆谆教诲收尾。



  经营着一家计算机集成系统公司的邢继柱确实不差钱。“20世纪90年代我自己创业的时候,做什么都火!”他说。那个年代,邢因为在行业高速发展期代理一种兼容机而捞到了第一桶金。但他不太甘心这种代理的模式,同核心研发和生产绝缘,让邢觉得即使自己的生意再好,只是个围绕售前售后的贩卖者。“我开始想寻找一种有趣的生活,却也一时不知道它应该是什么样的。”邢很喜欢把自己的经历描述得清心寡欲一些。



  2004年。他和艺术品投资的缘分来了。时逢装修新居,邢继柱逛家具市场的时候,第一次对古董家具产生了好感。他自称在那一年里就买了2000多万元的家具,一张大罗汉床70多万元,一把太师椅30多万元……邢感到,这些物件就是“为自己而来”。他说自己收藏的天分就是在那一年被唤醒的。



  2004年之前,油画还比较受冷落。邢收藏了不少他自己喜欢的写实风格油画,包括陈逸飞、陈丹青、杨飞云、罗中立的作品。之后因一个偶然机缘,他又得到一套佛像,被强烈吸引。“手工漂亮,题材丰富,每尊造佛都有不同的故事。文化、历史、宗教都蕴涵在里面了。”从佛像开始,邢说自己真正感受到了身心都完全沉浸其中的巨大收藏乐趣,因而在这个领域越沉越深。商人的头脑、雄厚的经济实力,加上一定的艺术修养,使他在收藏界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拍卖会上呼风唤雨的人物。



  最近几年,邢继柱对佛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古代佛教文物专场拍卖活动中,最引人瞩目的《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像》被他以924万元迎请。在他位于万城华府的私家画廊里,邢专门有一间屋子用来陈列他现有的佛像收藏。空闲下来的时候,他会安静地坐在这间小屋里,一件件为这些佛像编目、登记。



  邢继柱显然是一个群体的缩影。他说和之前收藏圈的主流——古玩行内人不同,自己这一拨人属于企业家。“原来是个小圈子玩,买东西都很小心,但企业家进来后,动作比较大,投入的资金多,几年就能收藏前人十年二十年积累下来的东西。这使得有限的古代文物供不应求,价格也就上来了。2005年以后,整个文物艺术品市场都在暴涨。”邢继柱说,他们这拨人有做地产的,也有做金融的,都是最近一二十年新富起来的人,搞收藏有比较明确的投资观念,出手很大胆,比如他自己就时常光顾香港、伦敦、纽约等地的拍卖,并往往斩获颇丰。



  艺术品收藏绝不会只进不出,所有人都认为商人炒艺术品的投资回报注定高得不可想象。可每每被问到有哪些宝贝卖了好价钱,邢继柱只是坐在摆放着十几尊佛像的办公室里,沉默并微笑着。




上一篇谁在推高艺术品拍卖亚洲行情

下一篇逐渐了解中国文化“精髓”艺术品拍卖赢在“经典” 作者:杨默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