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宋清在杂项收藏上算得上个人物,尤其擅长辨识高古玉,用他的话说,早在红山的管子在市场上还是几毛钱一个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倒腾上玉琮、玉璧之类的高档货了,“但高古玉的行情大约在三四年前就已经停滞不前了,我在三年前花了8万块钱买了一件战国的三璜璧,今年的行情却是6万8。导致高古玉价格不能上涨的因素有很多,但不管怎么排,假货太多是在第一位的。”
宋清所说的高古玉指的是战汉时期及其以前的玉器,主要以出土器为多,因此目前高古玉的上拍一直受限。但又一直为玉器投资者所重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一时期的玉器精神内涵是高于一切的,是古人心灵的一种反映,神韵和气势是唐宋以来的玉件所远不能比拟的。
在史前文化中,玉器是礼神的礼器,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它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活着的时候通过它可以得到苍天和诸神的保佑和庇护,死了以后又可以通过它保护得以免受外界的干扰。战汉时期的玉器,尤其是玉龙,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从骨子里散发出一种气势,一种张扬向上、威武不屈的气势,这个状态一直延续到西汉。这一时期的玉器市场一旦打开,前景应该是不可限量的。
但行情就是打不开,或者说是市场打得太开了。是不是高古玉,要看材质,要看做工,要看神情等等诸如此类,但掌握其中任何一项技能事实上都会需要大量的积累。老玉料、老工、老样子,新仿的,怎么分辨?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个投资者都会有自己的巧妙不同,但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两个字——便宜。怕上当,所以不愿意花大价钱,更何况类似的东西市场上有的是——从史前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到战汉玉龙,没有一类古玉能逃得出仿制者的手掌心。
更加禁锢投资者投资力度的是高古玉的材质,明清的玉器,所用原料多是新疆和田料,如果买的是一块料好、工好的玉件,就算是新仿,起码就这块料而言,还不至于一无是处。而高古玉器,大多采用的是当时的地方玉,即如今所说的“非真玉”,所以倘若所买是赝品的话,即使是这块料本身也不具备什么价值。比如辽宁地区,专用鞍山当地的材料,仿制红山文化的玉器,用料和当年所用的一般不二,且多用边角余料,仿制的玉器几可乱真。
高古玉与其他艺术品一样,存在着鉴定难的问题,而许多玉器的投资者将投资的希望寄托在拍卖公司、玉器店等机构,希望其能够提供准确的藏品。艺术品市场如此的火爆,其实很大一部分买家都对艺术品不甚了解,或是冲着某个拍卖公司多年的信誉,或是听信了某几位专家的意见,把多年来攒下的积蓄投注到艺术品上。然而,当自己手里的东西真的想要拿出来出手或转让时,遇到的却是一张张异样的面孔,方才顿悟当初的花言巧语是怎样的无稽之谈。因此,这部分投资者也渐渐远离了需要依赖所谓专家的高古玉市场,进而转战风险相对较低的和田玉原料和新玉市场。
高古玉市场混乱,已成积重难返的事实。除非自认为对高古玉的文化价值认识到位了,否则切莫轻易涉足。
上一篇: 关注当代艺术市场新热土——印度当代艺术
下一篇: 秋拍渐现“龙”形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