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说起文物捐赠,不同的博物馆有着共同感受:私人捐赠的文物越来越少。文物进入以市场体现价值的时代,珍品本来就少,也不是任何文物都能得到博物馆的青睐。凡此种种,让捐赠人与博物馆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私人捐赠多为现代作品
新中国建立之初,涌现出张伯驹、孙瀛洲等一批大收藏家捐出的文物,都是旷世国宝。孙瀛洲在地摊上买的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据说目前保守估计价值也在1.6亿元以上。杨铨当年向广州博物馆捐出的战国四山镜、清康熙养性殿彩墨等,也传为文博佳话。
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文物拍卖市场的开放,民间藏家的文物捐赠,无论从数量到质量,都很难与前辈藏家企及。
沈阳故宫博物院著名装裱师、文物保护基金会顾问戴明举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近些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收到的私人捐赠文物不多,且多是现代工艺美术作品,“文物价值并不高”。
戴明举在文物保管部工作,专事历代名画名品的装裱,经手的都是珍贵文物,也接触过现代书画作品,例如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台湾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人的作品。但从业这么多年来,还从未有珍贵的捐赠品送到他那里装裱。
与沈阳故宫博物院类似,南京博物院近些年来接收的捐赠文物非常少。“一年下来也就能收到捐赠文物一两件,有时甚至一两件也没有。”
一位国家级博物馆的保管部负责人说,其实当今文物捐赠并不少,但捐赠范围在扩大、种类发生了变化。以前捐的都是历史文物,如今当代工艺品大师、油画、国画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捐赠的作品,占据了各博物馆捐赠品的半壁江山。
捐赠门槛高低不一
采访中,多家博物馆文物征集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珍贵文物市场价格炒得很高,私人藏家手里的“好东西”自然少了,即使有也多选择市场拍卖的渠道。博物馆给予捐赠人的奖金只是象征性的,与市场价格相差巨大,这是博物馆文物捐赠稀少的重要原因。
然而,一些有捐赠意愿的文物捐赠人,时常抱怨博物馆捐赠程序复杂,对自己无偿献出的文物并不热心。其实,这是双方的立场和用意的不同使然。
据南京博物院文物征集部钱老师介绍,南京博物院是全国第三大博物馆,接受捐赠的门槛比较高。像紫砂等现代工艺品的捐赠,一般只接受大家和名家之作,且捐赠物最好是博物馆稀缺的。捐赠品被送到博物院后,首先要经过专家鉴定,经讨论后上报院办公室并得到院长批示;此后,工作人员进入库房查找是否有同样藏品;最后还要考虑捐赠品是否能提供成形的展览。
“毕竟捐赠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并非只要是无偿,我们就会全盘接受,对不符合要求的捐赠品,我们只能婉言谢绝”。
各博物馆因为级别、规模和藏品缺口的不同,对捐赠品的要求大不相同。西安博物院是一家成立只有两年多的年轻博物馆,两年里他们接收的捐赠文物有十余件,多来自一位当地企业家。虽然专家对一些捐赠物的价值有争议,但因为是无偿捐赠,馆方也都接受了。
一个在餐馆打工的年轻人,坐着长途车跑了几十里来到西安博物院,捐出一枚他从地里拣到的“半两钱”,这种古币在古玩市场就几毛钱,但负责捐赠工作的王副院长还是欣然收下。对各种“档次”的捐赠文物,他们一般不会拒绝。
选择捐赠博物馆,是希望给藏品找一个好归宿,因此许多藏家会提出“打包”捐赠。但是,常有人以“恋爱”来比喻文物捐赠人与博物馆的关系,这是捐受双方两厢情愿的事。眼光放远,捐赠人还是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博物馆的。
下一篇: 心理价值观的天平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