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2004年秋至2007年春,中国艺术市场经历了近两年的火爆,当代艺术品价格呈现无限上涨的趋势。而当代艺术市场中巨大商业利润使得一批批新的画廊张罗起来共享当代艺术的盛宴。
  其中,光北京本地的画廊就高达五六百家,而画廊经纪人的“身份”也形形色色,说明国内画廊界就职业管理者自身出发还出于初级阶段,尚需成长。这也从画廊对艺术家的代理机制上的缺失体现出来。
  在国外,画廊经营者以长远的眼光来经营这个市场,画廊代理制通常都是“买断”形式,也就是每年画廊支付签约画家一定的报酬,该画家所有的作品都交给该画廊代理;而国内画廊行业刚刚起步的阶段,市场化时间太短,可供操作的方法太少,画廊和画家尚在磨合期和探索期。画廊和画家的合作多以阶段性代理居多,总代理、常年代理的方式很少。
  其中,很多画廊对年轻艺术家的代理采取分期代理和阶段性代理这也是符合国内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状况的。
  画廊:长期代理风险大
  从画廊对艺术家代理的角度来说,画廊除了销售艺术品的功能以外,还具备一定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文化角色,它不仅采取签约方式“锁定”某些艺术家,为他们“包装”,还向外界宣传、推介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扩大艺术家的影响。应该说,画廊具备担负和市场对接的任务。而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如果不见起色,作品增值不大,一年代理的花费就在几十万,上百万,若是长期代理,画廊作为投资方,风险很大。就好比押宝,画廊挑选种子艺术家,并花大价钱包装艺术家,一旦“走眼”,损失巨大。
  更有甚者,艺术家一旦成名就想法设法“有所保留”,把好的作品留给自己或者私下卖给别人,还直接跨越一级市场拿作品送拍。通过各种方法脱离画廊,让画廊“空为他人做嫁衣”。
  在国外,画廊代理制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双方都很重视信用、合同,比如,在合同期内,画家除向画廊供应作品外,其余创作的作品都应该销毁,反观国内,画家给画廊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作品,而且,还有大量的作品流向市场,让本属于画廊的营业份额由此被大大挤占,对画廊的运作冲击很大……
  艺术家:抽身出来寻求更高发展
  艺术家方面,中国艺术市场现在的实情是,中国艺术市场是在压抑后爆发的,以致于许多非艺术专业的画廊经营者来分当代艺术的一杯羹,何况专业的画廊经营者还没做好准备搞清楚“艺术是什么、画廊是什么”, 更难具有明确的艺术理念、艺术趣味、艺术导向和长远规划。特别是和年轻艺术家的合作,仅仅处于代卖阶段,仅把艺术品经营当成纯粹的商业行为,好趁着艺术市场的火爆赚一把。这表现在经营者急功近利,无视“代理”的职责,倾向于“短期炒作”对代理艺术家的长期推广以及对藏家维护意识薄弱。
  作为实力象征的资金,也是代理画廊在众多艺术家中做出选择、并全部买断的后盾,而内地代理制画廊很难如西方画廊那样,经常获得企业主或收藏家或银行方面的支持,其运作规模必然受限。而艺术家的成长需要几个阶段的变化,从低到高,一旦艺术家具备了更强的实力,需要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平台,当代理他的画廊限制了艺术家自身发展时,艺术家会选择实力更为雄厚、拥有更广阔国际市场的合作伙伴。
  另外,和画廊之间的合拍,步调一致,艺术家和代理自身的画廊之间的合作才将继续下去,反之,艺术家也处在画廊的优胜劣汰的生存机制中很可能因为协调不一而终止协作。
  正因为当代艺术市场的“井喷”呈现出国内艺术市场不成熟,让处在艺术市场初级阶段的画廊和艺术家以阶段性代理的形式为主导,符合国内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当代艺术市场的“国情”。这不但是画廊自我保护,也是让艺术家个人更好成长的途径。
  最终,画廊经营成功关键还是选择到具有实力的艺术家并具有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和手段,同时培养和引导收藏群体,而不是急功近利,希望短期内获取暴利的心态是不适合经营画廊的。因此对画廊从业者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很重要,对建立和完善画廊经纪制,提高画廊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地位,有实质的帮助。




上一篇艺术领域资本的限制和社会宏观调控

下一篇日本漫画法国市场份额递增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