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检验摄影记者能力的唯一标准是拍出优质新闻照片
如果说中国摄影的大半壁江山掌握在摄影记者手中的话,其实并不过分。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有其历史传统和现实原故,本文对此不做深层讨论。而中国摄影记者以"摄影艺术家"身分跨行鱼与熊掌通吃,其后果往往落得新闻不新闻、艺术难艺术的尴尬地步。
为提升摄影记者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近年来业界一直举办着诸如"优秀新闻记者年度评选"及比赛之类的评比活动。除了照片作品,评比的章程里还特别加上了"理论"考察,也就是要求参评者撰写新闻摄影方面的理论论文。对此,评选之后的相关报道评论,又每每提及摄影记者的"论文质量"不理想,提交的论文缺乏新颖的个人见解,时常又总是把"怎样拍摄某张照片的过程"当做"论文"提交参赛等等。评论者的意思,是说中国摄影记者的理论水平实在差强人意。
对此,我的个人看法是,一位摄影记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只能凭其拍摄的新闻照片的质量来评价。也就是,检验摄影记者能力的唯一标准是拍出优质新闻照片。其它所有别的方面,都不是主要和首要的,因为在这个命题范畴,要评选和评价的是摄影记者和新闻照片,而非在选评新闻摄影理论家和别的什么。
评选年度摄影记者时要求提交"论文",在我看来,既使不是强人所难,也是画蛇添足之举。对理论的重视,不表现在要求所有人都能侃理论。
也许,参评参赛的摄影记者的照片作品往往"水平相当、难分上下。"所以如同"选美比赛"那样,要对"佳丽"们来一番智识考察。然而,有眼力有品位的"选美"评委心目中的美的标准,是看"佳丽"的气质,而气质则是其人的全部内在与外在美的综合透射。评价摄影记者也一样,几组照片摆上来,有眼力的评委从照片上面,应当能够掂量出作者综合能力的专业程度。分辨不清,不是摄影记者的问题,而是评委能力的问题。搞一场评比,评比的结果首先是对评委能力的考核,人们往往注意的只是被评出的人选,而忽视了充当裁判去评人的评委的实际能力。
搞评选比赛,必然面临的两个因素就是,评委的水平和作品的水平。评委的水平不行,从专业质量上就难以分辨出作品的实质高下。作品水平不行,搞评比也只能流于矮子里头拔大个儿。体育比赛在赛场上有两种情形,如果决赛选手成绩相同,则以并列名次为结果。重要比赛又有"达标"规定,凡参赛选手未能达标,这项目就不存在上场比赛的意义了。而摄影评比颇似艺术体操和花样滑冰等带有艺术性因素的运动项目的竞赛,评委的主观判断是难以被量化检测的。摄影评比也更像球类比赛,如果裁判专业水平低能,比赛便无法在公平意义上进行竞争。
一项摄影评比在参评作品质量相当的情况下,检验考核的其实是评委的专业理论素质。以我看,评比优秀摄影记者,如果必须提交专业论文,应当提交论文的不是摄影记者,而是评委其人。摄影记者的素质功力靠其照片作品体现,而评委如果连专业意识也都说不清道不明,那评定的质量从何而谈呢?摄影记者是拍摄,作品摆在那里让人挑剔,拍摄者不必要讲出道道。评委的职能是评价,考察评委是否滥竽充数,就非得逐一 "单练"考核才能识破真伪。
一场摄影评比,一个不在行的摄影记者的作品,不难被在行的评委一眼识破。而一个不在行的评委的行为,又如何检测呢?这是个实际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有不称职评委参予的评比结果显现其弊,那就是使得评比本身丧失了专业质量的"可信性"。所以,即使是再大规模的评比活动,出现评委不"达标"的问题,其"权威性"便无从谈起了。
"论文"说明什么
年度优秀摄影记者的评比结果与照片作品年年都在媒体呈现,而随参赛照片提出的"理论论文"罕见披露。而如今相关新闻摄影的论文又怎样呢?仅以近来所见的一例来说:
《人民摄影》2002年11月13日"理论专版"的内容是"2002·华东新闻摄影研讨会论文选登,其中"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张蔚飞"的论文为《新闻摄影"关系"论--几则值得重提的旧话》。其中第六节谈论"正确的工作方法与工作质量的关系",从这一节的"论点"而言,我认为这不应属于新闻摄影论文的范畴。如果一篇论文谈的是摄影记者基本能力的缺陷,其理论的意义岂不是被形而下之了。且看其列出的条目黑体字内容:"1.数量减一半,质量增一倍。2.坚持二次判断。3.多花半个小时去写说明,写好后多看几遍。4.站高一层看题材。5.是记者跟着新闻走,还是'新闻'跟着记者走。6.多向你认为摄影搞得好的报纸投稿。"
以上各条,应当属于从事新闻摄影者的入行基本常识与技能。
我不否认张蔚飞撰写此文是从中国新闻摄影现实存在的问题着眼,其言说也是为了提升新闻摄影的专业水平的良好用意。然而这样的"论文"议论的事情,已经不应属于理论的研讨,而是一种任用摄影记者的人事机制问题。简言之,连这些担任新闻摄影记者的基本技能与素养都成为问题的"新闻摄影记者",他们是靠什么"关系"占据了这个行业的摄影记者职务位置的呢?
种种迹象表明,不称职的新闻摄影评比活动的评委必然使相关评比的专业质量掺水,而不称职的人员占据本应属于专业要求颇高的新闻摄影记者职务,必然致使新闻摄影的总体专业水平可疑。以我之见,凡属滥竽充数、沽名钓誉的伪劣评委,和连张蔚飞"论文"中言及的"正确的工作方法"都不达标的专业摄影记者,全都应当一律淘汰下岗。那才是对新闻摄影这个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很高的行业的尊重与认真严肃操作的基本态度与立场。
由不达标、不及格的人员担任摄影记者职务,若从"新闻摄影'关子'论"而论,不外是应了早年那则对联的揭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由不称职、不在行的人员担任摄影作品评比的评委,在相关评比的专业事物作业过程中,便难免造成那则下联的后果:"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如果像张蔚飞这样的"论文"仍继续在理论场合"值得旧话重提"的话,那么非关理论本身的弊端现实,只得令人一再感叹那个横披所言--不服不行。
摄影记者应当如何选拔
中国摄影教育的长期缺席,造成中国新闻摄影在专业常识方面的营养不良。为因应新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突飞猛进的势头,在社会上层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新闻和新闻摄影记者事物,也正在发生改头换面的大变化。
《人民摄影》2003年1月29日专版刊登"中国青年报摄影部应聘编辑、记者初试考题",从这一信息中,可以观测相关摄影记者选拔机制的实际生态迹象。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具有改革意义和公平竞争的新颖人事措施。尤其是考题第二部分"简明回答下列问题"的6道题,实在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很难有"标准答案"的大问题。而其中的第2道题:"你认为宣传工作和新闻工作有什么区别?"乃是一道纯粹的理论问题,这其实是个论文的命题,具体而论,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两个工作范畴中如何理解"宏扬主旋律"这样的观念。第4道题已经涉及到新闻的细节里面了,考题出得深入而在行。《人民摄影》编辑把这份考题拿出来"请您也考考自己",实在妙不可言。编者的这则短文中,还具体披露出"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要面向北京高校进行了招聘考试,招聘一名摄影记者、一名图片编辑",以及相关详细数据。考题与编者短文,皆是很有专业性的事物。
尽管中国青年报社以专业化的措施考聘摄影记者,比以往单凭组织分派、大学毕业分配和找关系而入行的方式,更加具有专业化和水平化的意义。然而我还是认为,从高校(而且"主要面向北京高楼")大学生中招聘新闻摄影记者,即使考卷答得上来,面试也应对得体,对于一份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报而言,高学历未必就是优良实践表现的保证。如果这是一份地方报纸的考聘,我认为就是很合理的专业机制的体现。于是在此要谈的是,全国性重要报刊媒体的摄影记者任用机制问题。
在此提供一下我所了解的美国相关媒体的做法。2002年初,走访美国大报《洛杉矶时报》本部,我了解到该报摄影记者的专业教育背景,一般是来自新闻摄影专业、新闻专业、大众传播媒介专业、艺术摄影专业如商业摄影专业,他们各自按其所长在报社从事相关的摄影工作。当我问及该报的记者中,是否有大学毕业后直接被招聘进来的?回答是,美国的所有具有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报刊媒体,绝无从大学毕业生中直接聘用的现象,哪怕是世界公认的名校名系的毕业生,想进记者这一行,除了极少数被挑选到国家级重要报刊媒体进行工作实习,经过极其严格的考察而表现特别优异者外,一律都要从地方报刊一步一步地做起来。因为新闻是职业化很强的行业,实际经验格外重要,新闻工作中的失误又极为常见。所以从业人员都是由相对不很重要的地方报刊磨炼专业经历,而后以其实际业绩的表现而逐步晋升。因而诸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这等重要报纸的记者,都是在业界有优异表现的成熟记者。当然,能晋身这等报刊当记者的收入也相当之高。但是因为美国想当记者的大学生很多,所以能被雇用已属不易,起薪工资则往往跟一般蓝领工人相仿。新闻记者工作在美国是竞争极其激烈而且工作相当艰苦的行业,能进《洛杉矶时报》这等大报当摄影记者,已经属于金字塔尖端的人选了。
中国的情况因"国情"所致,像美国那般从基层一步一步靠实力晋升上来的报刊媒体从业人员,相比起由各种指定分配而一步登天进入国家级报刊的幸运儿们,可是相当有限的了。虽然总说是"实践出真知",然而在国家级报刊上"从头学起"的人事机制造成的业界反常现象,相当普通。如此,便难免有张蔚飞撰写的那种论"正确的工作方法"的"理论论文"层出不穷。国家级大报的重要机构充当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学习班的事实,也是造成中国新闻摄影水平不能因应社会需要和国际规范的不力原因之一。
上一篇: “红墙”摄影师讲述周恩来尼克松握手照故事
下一篇: 贺延光:摄影记者应提高编辑意识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