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最近连续在《中国摄影报》上看到一些消息,《中国摄协在北京“非典”医院举行仪式聘请白衣战士特约摄影师》、《假照片:新闻摄影的悲剧》新闻摄影界人士大谈“布莱恩沃斯基事件”、《这张照片是假的》等内容进行大篇幅的报道。我们将这些报道有机地联系起来,理解为:我们的中国摄影家怎么了……

  按常理来说,《中国摄影报》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一份机关报,它存在的基础是一千多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全国无数摄影爱好者以及基层摄影组织。根据中国摄影家协会章程规定,《总 则》第一条是这样说的:中国摄影家协会,是由全国各民族摄影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第二条更具体,引用了“文艺路线”和“双百方针”。也就是说:中国摄影家协会是全国性的专业性摄影文艺团体。注意:“文艺”是它区别与其它团体的本质,比如: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或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等。因为本协会强调艺术,所以会员自然成了“家”,“家”又是什么,是否意味着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评论、艺术组织工作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志。“艺术”又是什么,能否理解为美与美的发现,哲学已经对美与美学作了系统的阐述。不再作冗长的解释。

  但是,我们联系上面一些报道,关艺术什么事了?先来说一下有关《中国摄协在北京“非典”医院举行仪式聘请白衣战士特约摄影师》的报道吧,抗非典重要,拍抗非典同样重要,社会分工的不同吗。一些勇敢的摄影家们自觉地站在抗击非典的一线,而我们的中国摄协领导想出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招数,聘请白衣天使们“自拍”,还让**相机公司趁此机会风光一番。这一举动是中国摄影家们的骄傲,还是羞耻,尤其是那些自诩为纪实风格的摄影家们,面对非典,你们怎么办?是继续让天使们“自拍”吗。喔,对了,最近给摄影家们找了个工作,不是天使们不会拍照吗?摄影家们可以当场教呀,初次当家,难免会有些失误。但天使们经过一番轰炸,成果还是出来了,老师们都说拍得不错,她们偷着乐:当摄影家其实也不难,我拍的照片不比他们差。是呀!拍照有何难的,高科技产品,只要死命地按快门就行了,真能抓到一二个好瞬间,又不一定会丧命。看人家美伊战争,上千名记者聚集伊拉克前线,那架势比美英联军不向上下。话说回来,摄影家必经不是记者,用时下一句流行的“非典”话说:“不赶热闹场”,摄影家们正利用非典时期作暂时的休整,为下一轮的各类赛不完的大赛养精蓄锐着。年长的说,中国的新闻要反着读,我不管是正着读,还是反着读,读了几遍《中国摄影报》的这篇报道,越读越觉得中国摄影家,不怎么样……

  2003年5月9日,《中国摄影报》头版发表了《假照片:新闻摄影的悲剧》新闻摄影界人士大谈“布莱恩沃斯基事件”,报纸第二版又对此事大谈特谈,大有一付见者仇,痛者恨的味道。引用贺延光先生的话说:“照片后面应该是一个诚实的人”,其实不仅照片后面的人,照片前后都应该是一个诚实的人,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诚实不等于真实,对于摄影人来说,真实是新闻摄影人的诚实,而对艺术摄影人来说,诚实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且不背离生活规律的真实才叫诚实。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不难理解:布莱恩沃斯基为什么被炒,布莱恩沃斯基在处理新闻照片是背离了真实,所以就招来“被炒”、“恶名远扬”的命运。对于我们中国记者来说就幸运得多了,记得去年7月19日《中国摄影报》,头版显著位置发了两篇批评稿子,都是批判新闻照片造假的,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的记者编辑们都愤愤不平地对“广东洪水假照片事件”进行严厉的批评。回过头再去看一下这位发假新闻照片的老兄,恐怕依然稳坐在这个宝座上,只是不再给《中国青年报》发稿了,但还在给其它报刊发稿,说不准其中依然有假的新闻照片。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的新闻环境。

  不过中国的新闻照片造假这一行径并不是他发明的,扪心自问,我们的老记们从来不作假吗?就说去年上半年的事,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三号”航天器这件事吧。航天器发射成功,举国欢庆,各地大小报纸转发了新华社的新闻照片,其中最醒目的照片是总书记会见科研人员,与一线科研人员握手,但是这张照片被加了背景,背景是三四排微笑着等待与领导合影的人(可能是与神舟三号有关的科研工作者)。也许对作者或编辑来说,经过合成后的新闻照片更完美,新闻要素更齐全,但是对于一张新闻照片来说,这样的照片自然不诚实。
  说到做假的传统,上年纪的人肯定还记得一张老照片“四巨头在中国民航班机前合影”,背景是中国民航客机,——安康老先生在一九六四年拍摄,但是还有几个人说得清这张照片里主要人物是四巨头还是五巨头,往往随着当时政治的需要,随时改变着合影人数,或者干脆替换人物,对于新华社来说,这只是基本功。

  过去摄影技术没有这么先进,为了做好这种照片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在好多了,电脑技术、数码相机,橡皮擦、图层、复制工具轻松造假,何乐而不为。至于真实不真实已经抛在脑后了,老百姓又不知道当时谁跟谁拍照了,假的又怎么样。什么“移花接木”,布莱恩沃斯基在这里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假照片”固然要揭,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揭呀。2003年6月6日,《中国摄影报》对于假照片的批评已经演化为对所有的所谓“假照片”的批评,这期报纸的第二版“争鸣角”发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文章是《这张照片是假的》,我仔细地翻阅了这张照片,确实是合成照片,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张照片是作为艺术作品发表呢,还是作为新闻作品发表呢,或者是公益性广告照片来发表,我们分清了他们的界限,就不难用各自的标准来要求它。记得今年中国又有一位儿童参加了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评奖活动,但我们要清楚,他是参加了儿童题材的新闻摄影评奖活动,主办者高明之处在于:用儿童的眼光来审视世界上一年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世界儿童在这一年最关心的新闻内容。相信主办者绝对不会请他们去参与其它类型作品的评奖。说到评奖,我国的三年一届国展算是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比赛了,不管是主办方或作者都是绞尽脑汁去应付,这里我用“应付”两字绝不是轻视国展,而是一种无耐。我们国展的评委阵容可谓强大,各路精英云集,有新闻界的,有摄影艺术创作领域的,也有专攻摄影理论或艺术理论的,同时又分从事广告的,从事人像的,从事风光的,从事风情的,从事纪实的,也有喜欢特技的,也有喜欢纯影像的,可谓五味齐全,五花八门,面面俱到。可这么一支庞杂的队伍去综合地评定那些门类各异的作品,又没有一个好的评判标准,能会有什么好结果吗。过去有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我不同意作者的许多观点,但有一种说法很符合国情,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在一起就成了虫。这三四十号各有各的主张、个性、社会背景的大师们聚在一起消耗这三四万张门类各异,五花八门的片子能耗出什么业绩来吗?

  引用一段我在去年发的文章:“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摄影进入鼎盛期,摄影队伍不断壮大,全国性、地方性摄影活动不断。同时摄影界开始沉不住气了,变得急功近利,越来越浮躁。什么梯田热、长城热、高原热、人体热、喇嘛热等,什么片子获大奖就拍什么,于是就出现了金牌后遗症,什么叫金牌后遗症,也就是每一块金牌的诞生,将在今后数年内有无数无辜的专业胶卷、业余胶卷被无情地屠杀掉。”摄影人乐此不彼为了什么,应该说,他们找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那条捷径就是研究评委,根据评委的喜爱进行针对性地创作,成功率几乎百分百。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评委再多,说话有份量能有几个。三四十号评委其实大部分都成了工作人员,最多只能将某熟人的片子趁大家不留神拿进一张入选奖,还不知道回去能否讨个人情呢,这世道……学术也腐败,人心难测啊。

  说到评奖中的个人倾向,或者说成是——惟权威论,去年的“白沙杯”“我心飞翔”动感摄影大赛的评奖活动可谓演义到了极致。

  “白沙杯”“我心飞翔”动感摄影大赛,我至今不明白这是个艺术摄影大赛,还是主题性很强的新闻摄影大赛。“白沙杯”体现的是冠名权,“我心飞翔”没有实际意义,是句广告用语,“动感”又是什么?是作品的表现形式,还是作品的主题内涵。我想影赛出资方也不一定能解释得清楚,只有让评委来解释了,写文章的人都知道这叫“伏笔”。确实评奖的结果断定我的猜想是正确的,这张大奖作品成了惟权威权的经典之作。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张照片从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是失败,因为它的暴光不准,主题不鲜明,瞬间没有典型性、光影、色彩没有特色等,所以入选都没有份。注意:这些评委都是负责任的,从艺术的眼光作出判断,也是正确的。贺延光先生从落选的片子中发现金矿,其态度也是积极的,其方法不能说不可取,专业的称之为“换位思考”法。题材先行,从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积累的新闻敏感性出发,用新闻的眼光去评判这张照片,再融入一些他的生活积累,主题马上得到升华,那些美女靓男,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自然没法跟它比了。他还手下留情了,其实还可以引古博今,来证明他的观点之正确,比方说:著名战地记者拍摄的诺曼底登陆照片,就是一张技术上失败的照片,但是它成功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它是真实的,是唯一的,是第一时间从诺曼底登陆现场拍到的。话说回来,“白沙杯”“我心飞翔”动感摄影大赛,我至今不明白它是什么类型的比赛,是新闻,还是艺术。相信大多数参赛者也同样不明白,也许只有评委,只有权威明白,所以这张参军照片获大奖也无可厚非,希望今后这种事少发生。
 同样,我们的国展。众多的评委可以说尽心尽力地努力工作,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我们的权威就要发挥作用了,权威发挥作用是好事,但是权威的作用最好是规则的严格执行作用,权威不要成为可以任意行施个人意志的代名词。

  于是,又引申出许多话题来:中国摄协的工作定位问题,中国摄协的职能问题,中国摄协举办影赛、展览的规则问题,中国摄协主办的报刊杂志网站的艺术导向问题,中国摄协为会员维权的问题(创作权与作品版权)等一系列问题。给新一届中国摄协出这么多难题,着实不该,但我心依旧……

  这句不得不说的话:终于说了出来……

  中国摄影家的神圣的荣誉……

  你我共同来擦拭……

  《中国摄影报》独此一家,我,明年继续订……




上一篇论我国当代摄影创作中的理性渗透

下一篇黄宗沾的摄影艺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