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策划主编《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感言

关注建筑摄影、应用建筑摄影、研究建筑摄影是《建筑创作》杂志社的一贯追求。面对中国城乡建设蓬勃发展的态势,面对大量涌现的城市、建筑、景观、环境、装饰等领域作品传播的需要,代表中国建筑摄影权威水准的人才、教育、理论等研究都成为迫切课题。所以,在2006年经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张振光先生的共同策划,经过近1年的努力,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推荐的《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一书已正式出版。
作为该书的策划及主编,我以为,这是组建于2004年、成立于2005年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一项极有意义的学术活动,其意义至少凝聚在全球化视野及本土化行动上。
《建筑创作》杂志社在近五年所编撰的百部技术与文化类著作中,已不乏建筑摄影的图书。其代表性著作至少有四册,即《首届中国建筑摄影大奖赛作品集》、《建筑摄影技法》、《第二届中国建筑摄影大奖赛作品集》及本书。已开展的专业及权威的建筑摄影学术及文化活动主要有:“全国建筑设计科技情报网影视研讨会”;2001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建筑摄影大奖赛”,并于2001年12月举办获奖作品展及建筑摄影学术讲座;2003年承办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建筑摄影论坛暨五台山摄影大奖赛”;2003年6月~9月组织了“第二届中国建筑摄影大奖赛”;自2004年迄今成功地受“2008年奥运会工程指挥部”委托组织了对“2008年北京奥运工程建设”的整体拍摄及资料留存工作,为中国奥运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影视资料;2006年9月值第12届亚建
协在京大会,主办“中国建筑摄影五人作品展”;2006年末在国家文物局及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支持下,于2007年3月~6月举办了“风雅运河全国建筑摄影大展”活动,从而使建筑摄影从城市建筑层面上升到为中国传统历史项目“申遗”的高度。
  感受中国建筑摄影师的创作意境与作品的文化大度,在《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中能深刻感受到。该书不单纯是建筑摄影师作品的荟萃,更凝聚了创作感言,其中不乏他们对建筑的体会,不乏独到的建筑文化视角。
读懂它们,对建筑师看城市、建筑师看自身的作品,让公众理解建筑都会有好处。该书触动我的,不仅仅是作品恰到好处的光影及准确的建筑表征,更在于作品所体现的建筑摄影师的“诗眼”与“画境”。据我所知,国内专门出版推介建筑摄影师的书很罕见,从此种意义上我以为,该书填补的不单单是建筑摄影人群体队伍的“空白”,更在于向世界展示了一批有造诣的中国建筑摄影师专业队伍,是他们创作了中国建筑传播的影像技艺与美学。对此,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大师在《序》中指出:“建筑摄影除了宣传、纪录、艺术等方面的功能观念外,还有很大的商品属性及市场需求,人们认为一幅好的图片带给我们的信息是无论多么丰富的语言都难以描述的……”
  作为中国建筑摄影师群体智慧的结晶,本书与过去本会推出的第一二届大赛作品集不同的是,《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更为集中而准确地用24位成功的建筑摄影师的作品及理念为读者展示了实用的、可操作性的示范。这种以传统与现代建筑项目为基础的作品档案十分切合初学者及爱好者的实际。尽管《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向读者展示了坚守在建筑摄影岗位上一批中青年优秀摄影师的作品,但我也认为,由于建筑摄影创立的时间尚短,在诸多方面有待更丰富。它至少要求每一位优秀的建筑摄影师不单纯地从商业摄影或艺术摄影角度去把握建筑,而要树立起建筑艺术修养观。通常讲,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音乐不是溶解了的建筑。如由于摄影师对建筑的熟悉,也会造成负面的某种影响,追求比建筑本身更原创的摄影作品,很容易模糊了我们的视线,忘记了建筑的艺术性、环境美感及其实用功能。虽然建筑不会教人道德或不道德,但建筑确实相当程度地表述了创作者的态度。不同的装饰图样传达着不同种类的信息,材质的应用也给建筑物带来可想象的余地,同时,会反映创作者的品质。当然,平整的外墙面并非比粗糙的好,但在许多场合,建筑的精彩处正是在于它要有光滑反光的质地……所有这些都需要建筑摄影师去体味与思考,这或许是能从一大批建筑摄影作品中找寻到有感觉的优秀创作者的“秘诀”。“好”与“差”作品的分水岭在于,摄影师能否具备建筑师的“眼”,能否真正懂得所拍这部作品的含义。
 作为推荐该书的真正感言,我以为,不是书中作品所表现的弥足珍贵的工程摄影题材及拍摄手法,而在于每一位建筑摄影师留下的有深厚韵味的创作理念。
  常言道:“艺因术而丽,术为艺而精”。愿《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一书所展现的,不单是24名中国著名建筑摄影师的作品,更留下被行业内外认知的、并需要各方大力扶植的中国建筑摄影师的群体。如果说,中国建筑学术及建筑文化需要传播,那我认为,首先应着力强化的是中国建筑摄影创作水平的提高。从此观念出发,为中国建筑摄影作品、理论、人才出版著作也是一个创新的文化产业行动。因为繁荣中国建筑文化传播离不开建筑摄影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化宣传。




上一篇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的相得益彰

下一篇专业摄影类网站拿不到风投的原因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