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摄影报》2002年2月1日发表徐沛、周丹的文章《图片故事在网络时代的困境》,提出了图片故事在传统纸介传媒中面临的困境和“图片故事格式塔因为互联网浏览方式的破坏而无法保全”的困境,并且断言,图片故事所代表的价值体系开始边缘化。笔者对该文中的某些论断尚存疑问,但觉得该文中把图片故事的版式视为格式塔(Gestalt),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说法。
为了清楚地说明图片编辑与格式塔的关系,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格式塔。格式塔心理美学早在1912年就以韦泰默《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为标志登上了学术舞台,其主要人物有柯特、考夫卡、阿恩海姆等。格式塔心理美学有几个基本观点:
1.完形,是格式塔美学的出发点。格式塔,是Gestalt的音译,而完形,才是这个词的意译。完形有三个特点:首先,完形必须是一个整体,各个部位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整体要由各种要素和成分构成,但不能把完形分解成各个成分,它的特征和性质是从原来的构成成分中找不出来的。没有多余的东西,没有令人不舒服的地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比如一个正常人,作为人的特点和能力就不能够在他的某个部分或成分中体现,他的整体结构中各个部分是协调自然的,也感觉不到某个部位的存在,当感觉到某个部位存在的时候,这个部位已经出了毛病。再如,把一只鸟的各个部分肢解后堆放在一起,绝对与这只鸟自然长成的整体不可比拟,它飞不起来,就不能再称作鸟了。
其次,完形,在它的大小、方位等发生改变的时候,仍然保持整体性和功能不变,具有变调性。比如,一首曲子,可以用不同的乐器和调式来演奏;一幅摄影作品,可以放大到5英寸,也可以放大到16英寸,可以冲印,也可以打印,可以整体调薄一些,也可以加厚一点。
第三,完形是人类活动中因对物理结构的一种视觉上的感知判断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它不完全是客体的性质,也不完全是心理幻觉,而是客体经过知觉活动组织成的整体,是客观的刺激物在主体知觉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式样。总之,人们在观看的时候,物体内在的物理结构使人通过视觉形成了一种和谐一体的心理结构。完形是“看”的过程中,主客观相互作用所得之形。
2.格式塔是一个力的结构。有中心、有边缘,有重心、有倾向,有主次,有虚实,有对比,完形自组织地追求着一种平衡,力的蕴涵、运动都围绕着平衡进行。这种平衡,是力的平衡、动态的平衡、活的平衡。力的运动和平衡,是格式塔心理美学的两大基石。
3.格式塔,从客体方面讲,是结构;从主体方面讲,是组织。格式塔的活动原则有两个:简化与张力。简化就是以尽量少的特征、样式把复杂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力的骨架,我国古代美学中的离形取神,就是这个道理。简化以分层、分类、忽略等多种方式,走向知觉上的动态平衡。动态平衡的基础在于张力。点、线条、面的结合,色彩的对比、过渡,其中蕴涵着内在的“倾向性的张力”,一幅摄影作品是静态的,但我们能够感觉到其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紧张的运动,比如草原上一株树的向上长和向下扎的力量,大海边惊涛拍岸的力量。有时,艺术创作中,采用超广角镜头,用一定的变形来突出张力。再比如,骏马奔驰四蹄腾跃的真实景象是1872年美国的迈布里齐通过连动的摄影机拍摄到的,但画家传统的画法并不遵守实际情况,而是把马的四蹄都画得向外翻,这也是为了凸显张力。格式塔要求在表现张力时,要凝固最具有包孕性的一瞬间的态势,许多成功的体育摄影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比如赵彤杰拍摄的体操运动员刘璇在身体腾空成水平的那一瞬,就是典型的用法。
4.格式塔具有表现性。表现是完形过程中固有的特征。造成表现性的基础是力的结构。因为外在宇宙与人的心灵宇宙具有异质同构的性质。
以上简要说明了格式塔美学的基本要点,为的是进入对于图片编辑的分析。具备格式塔特点的对象,一般来说,因为非常符合人的知觉规律,具有艺术性,因而是一种生命的形式。而优秀的造型艺术品,无不是格式塔。如果把图片故事的版式看作格式塔,那么这种版式设计上也应该具有上述几个基本特点,应该是一件艺术品了。就徐、周文章中所例举的《一个大孩子的终极游戏》来看,笔者基本同意他们的分析,这个版式设计很成功,但如果就此认定,这个版式就是格式塔,笔者觉得这样运用格式塔的概念,至少不够周密……
上一篇: 论摄影策划
下一篇: 呼唤摄影的实干精神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