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由于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拖累,刚刚在香港结束的香港苏富比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也遭受了“寒流”的袭击,一些为藏家看重的拍品频频意外“流标”,即便是成交的作品,其成交价格也大大低于业界预期。

市场起伏利于摆脱泡沫

在最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专场,拍品的成交价格和成交率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本是近年来全世界艺术品拍卖的热门项目,但是在本次拍卖会上,一些为藏家看重的拍品却频频意外“流标”。如日本当红艺术家村上隆的雕塑作品《Flower Matango》,估价不过2400万—3200万港元,以往一直是艺术品拍卖会的“争抢之物”,但是这次却“流标”了;台湾廖继春也是最近几年艺术品拍卖会的常胜将军,本次拍卖会上他的一件重量级作品也未能成交。即便是成交的作品,其成交价格也大大低于业界预期,比如,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一号》,只是勉强以底价成交。市场人士惊呼:曾经火热的艺术品拍卖进入了冬季。

然而,对于这股收藏界称之为的“寒流”,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昨天在出席“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主题论坛时却公开表示,艺术品市场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频频“流标”的背后,交易不再容易,这情形有助于市场摆脱泡沫,平静心态,让收藏趋向理性。他说,对收藏家队伍来说,这是一次淘洗更换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经受得住危机考验、真正能够欣赏鉴别艺术品的藏家。

国内艺术品99%“在途”

马未都说,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中,高端收藏过早地到来,这不成熟,和西方不能比。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端收藏和普通艺术品的收藏都是以文化消费为主流。他说:“我原来有个概念就是‘在途’和‘在库’的区别,所谓‘在库’至少是一代人不卖,这叫‘在库’,仓库的意思,西方人的‘在库’概念占90%,‘在途’的只有10%,是经纪人在做这个生意,艺术品一直在流转途中的意思。我们是99%的人都‘在途’,没有人‘在库’,那么这个市场就会出现‘蛤蟆效应’,就是有人跳水的时候,大家跟着一起跳下去。”

而在买家中,真正从内心热爱艺术的人却不多。马未都直言:“你看很多人酷爱艺术,他那个酷爱是有其他潜在动力的。比如说他无论多爱一件东西,问他,你这东西多少钱买的?3万。那我给你30万吧,他把那东西咣当准给卖了。”

马未都的话非常直接:“我觉得艺术品市场现在的繁荣不太真实,比如大量的假成交,比如许多东西几乎没有质量保证。”马未都的分析是,虽然很难完全制止拍卖行拍出“假”东西,世界顶级的拍卖行也出现过卖错的时候,但是,我们决不能容忍主动往里头掺假,这是一个行业道德问题。

5%真品率仍然过于乐观

据悉,时下收藏界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对真伪的鉴别。

一旦有哪里举办专家免费鉴定,往往会涌来大批收藏者,拿来的东西,往往令专家看得直叹气;有些人花了几十年心血和大把资金收来的古玩,被专家无情地认定“一屋子假货”;某些地方,做古玩赝品,已经发展成一个十分有规模的行业,这些地方出产的赝品,经各种渠道流通到市场上,占据了古玩市场;不但是古玩,当代的书画和工艺品,只要是有名的艺术家,都有大量的仿造品。

有人慨叹,眼下市场上的真品,只有5%,而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比例仍然过于乐观了。

对此,马未都的观点是,国内拍卖行里出现的好东西其实并不少,关键是买家的心态。马未都的直言不留余地:“站在我的角度上,第一,真东西还是容易买到的,关键是你肯出钱。你想用二等的钱买一等的东西是不可能的,三等的钱买二等的东西也是不可能的。今天你是外行人,你拿一等的钱买二等的东西,二等的钱买三等的东西,往下买是正常的。我不能设想你是一个外行人,突然进来,什么好处都是你得,不花费一分力气,凭什么啊?”

来源:文汇报




上一篇收藏真品率5%仍过于乐观 金融危机对收藏是好事

下一篇版画未热正是收藏时 不鼓励初期大规模投入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