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步入一家画廊或者美术馆,墙上挂着画,地上立着画,四周全是画,可你却不知所措。你可能感到懊恼或者好奇,这些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就称作艺术?这是不少人对当代艺术最直观的感受和反应。

同样,今天这些你看不懂的艺术成了可以投资赚钱的东西,有的甚至动辄百万,千万。这样的投资产品具有其独特的属性——可以被欣赏。有时,尽管你不理解一件艺术作品,但你发现自己被吸引,甚至喜欢上了它。进而想买回家,朝夕相处。

陈明明/文

买一件艺术品,仅凭自己一时的冲动是绝对不行的。藏家不但要买到自己心仪的作品,而且还要购买一件可以保值升值的艺术品。这就要靠多方面的积累和学习。

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她总是可以带来很多启示。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史不到三十年,从前卫先锋走到今天的主流影响。大致记录了“星星美术”“八五新潮”“新生代”与玩世现实主义(图一、图二)、波普艺术、女性艺术、艳俗艺术以及像行为、装置、VEDIOART和观念摄影这样的观念艺术的事件、作品及其代表性的思想。其间的轨迹也有其衡量的社会标准,最终沉淀下来的,被记录下来的,汇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简短而又精彩纷呈的面貌。

中国当代艺术史市场的记录和发展不过十来年。

最早的一批作品大都被国外买家和藏家购买。于是成就了今天北京798的尤伦斯中心,著名瑞士藏家乌里席克。画廊的介入也大致在1995年前后,终于在2004年底2005年初迎来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当然其中鱼龙混杂,不乏很多泡沫的现象。但是这样的爆发积蓄了近三十年,正因为有了坚实的内在力量,才托得起一些浮在表面的泡沫。

包容接纳新作品

任何事物都并非横空出世,即便是一些新人新作品。他们的出现都有背景和原因,而我们每个人对于这些作者和作品的认识都有自身的局限性。

经咨询艺术界的专业人士,包括艺术家、收藏家、经纪人和博物馆馆长们,我们发现即使是这些专家也经常发现新的艺术作品很难理解,最起码是在第一次接触时。真正严肃的艺术就是当你看着它时,并不太明白,不明白作品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也不明白它是如何产生的。但你却被作品中的某种特性所深深吸引。

如果人们能够给予新人和新作品足够的礼貌和尊重,那么在观看诸多不知名艺术家的展览时,就会获得更多新鲜的感受。而不是先入为主的拒绝一切。

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新生代作品明显存在 着暴涨的可能,当尹朝阳等1970年代新锐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从五六年前的不过万元到如今接近百万元,有眼光的淘金者们把目光放在了“80后”身上。这批“80后”艺术家中不乏佼佼者,尤 其是学院派子弟。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四川美术学院的新人们,已经逐步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样,近期南京艺术学院的一批年轻艺术家,也在上海举办了一个颇有新意的群展。(图三、图四)

走进生活的当代艺术

摄影、新媒体、数字艺术、录象、DV、短片、声音和互动艺术——新媒体艺术在今天己被谈论得足够多,也制作和展示得足够多,但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由现代主义的先锋派传统所培养起来的对新生事物的预期尊重,以及对媒体自身的时新特质的盲目肯定上。去年开始的上海电子艺术节,就是一个面向大众,大众参与的新型当代艺术活动。

“公共观念艺术”——“公共空间艺术”,如果要对过去的一百年作一个关于艺术的最简单总结,可能与过去最大的不同的就是艺术的整体走向了公共性。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艺术的要义或灵魂了。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处处看到当代艺术品。如著名的淮海西路上海雕塑中心(图五),就是一个公共艺术较为集中的场所,还有很多著名的广场空间。

此外,实验性艺术、综合材料艺术,也越来越多地走近人们的生活。其特点是样式与表现方法的全新突破,解构传统审美模式,造成混合文化的空间。而它的不确定性与标准的缺失不得不让我们重新考虑什么是现代艺术;作为观者如何欣赏现代艺术,作为创作者如何发展现代艺术。

努力成为一个对艺术怀有欣赏和包容心态的藏家,就不难发现优秀的艺术品,不仅会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而且会为自己的投资带来更多附加值。




上一篇邮币卡持续低迷为哪般?

下一篇本土专家、藏友给马未都“定性” 锤炼出来的才是行家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