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晓光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人类在大自然中的生存过程,就是人类文明发生、发展,传承演变的过程。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艺术符号传统,人、自然、符号构成了世界相互依恋、相互影响的文明生态。今天,人类许多古老的艺术符号我们已经遗忘了,就是那些活在民间乡村日常生活中的吉祥符号意义,我们的主流文化也深感陌生了。懂得了起源就懂得了本质,今天,我们来重新认知那些久远的艺术符号,也包括活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民间艺术符号,其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日趋物质化的心灵,回到自然生命的清新和朴素的人性上来。全球化的世界,使不同民族之人的身体靠近了,但心灵的靠近,我们却没有应有的思想准备,冲突反而增加了。通过文化的认知、沟通、理解、包容,不正是一个和谐世界所需的时代氛围吗?愿人类创造的艺术符号传统能为今天的生活带来新的吉祥和祝福。
(2005年2月完稿)
参考文献
1.《中国象征辞典》,刘锡诚、王文宝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2.《象征之旅》,杰克·特里锡德著,石毅、刘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象征学全书》,檀明山主编,台海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4.《东西方图形艺术 象征词典》,詹姆斯·霍尔著,韩巍、徐延波、郝一匡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5.《中国民间吉祥艺术》,李振球、乔晓光编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6.《沿着河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乔晓光著,西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7.《顺世论——古印度唯物主义研究》[印度]德·恰托巴底亚耶著,王世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8月第1版。
图版参考文献
1.《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编,2004年6月第1版。
2.《山西博物院珍粹》,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天山·古道·东西风——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特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4.《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4 山西》,薄松年、段改芳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
5.《楚美术图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6.《苏联民间美术》,中国江苏美术出版社,苏联《艺术》出版社联合出版,1992年3月第1版。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陕西剪纸·延安卷》,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2013年10月第1版。
8.《南阳两汉画像石》,王建中、闪修山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
9.《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冯骥才主编,中华书局,2009年7月第1版。
10.《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冯骥才主编,中华书局,2009年7月第1版。
11.《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医巫闾山卷》冯骥才主编,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2011年10月第1版。
12.《顺世论——古印度唯物主义研究》[印度]德·恰托巴底亚耶著,王世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8月第1版。
13.《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李昆声、周文林主编,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4.《凌家滩玉器》,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15.《苗族刺绣》,钟涛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16.《苗族传统蜡染》,杨文斌、杨策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陕西剪纸·宝鸡、铜川、汉中、安康、商洛卷》,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2013年10月第1版。
(本文引自《本土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文集》,乔晓光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图片等参见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央美非遗中心公众号
【本文责编:王娜】
11/11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上一篇: [刘守华]延续每一个故事“自己的生命”
下一篇: [邵凤丽]家户大神——灶王爷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