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阳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4.加强组织领导,推行工程性保护工作
至今,我们已经实施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工程,如“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中华古籍善本再造工程”。今年2月国家已成立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理应成为抢救工作的指挥中心。
5.纳入规划
要把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计划和城乡发展规划,使保护民间文化与经济发展、城乡发展同步进行。
6.经费保证
要加大资金投入,使抢救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国家应增加事业经费,另外还要靠社会集资、争取国际援助、设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
7.科学保护,包括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运用
要对不同种类的民间文化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如有些可以产业化,有些应该收存进博物馆,而有些只能在其灭绝之前留下文字和影音记录等等。同时,在政府网站或在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要建立“民间文化网站”。
8.社会动员、全民保护
民间文化的特点是散于社会、藏于民间。因此,除了专家学者的辛勤工作,还要靠社会各界民众的参与,形成“关爱民间文化,呼唤民族情怀,复兴民族精神”的社会风气,唤起民间传承文化的力量,点燃民族根脉延续的薪火。
面对这个极特殊的年代、这个裂变性的残酷转型期,愿我们的文化工作担当起时代的重任,愿我们的国民都加入到抢救民间文化的行列,让中国的民间文化薪火相传。
三、融汇创新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
全球化的时代已使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相互求同存异,经济上互相往来,文化上互相渗透融合。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从历时性上看,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即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从共时性上看,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即冲突与融合过程的统一。中国要开辟一条适合本民族的全球化道路,就要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基,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在剔除其糟粕的同时,融合有益的基因,从而增强生命力,构筑张扬力,增强凝聚力,形成与世界共同进步、与人类文明同性的时空穿透力。要完成这一使命,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即洋为中用、融会贯通和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就是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具有人类文明共同本质的优秀成果部分,剔除其中的糟粕,保存鲜明的民族个性,创造出符合当代精神、时代潮流的民族新文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刁统菊]女性与龙牌:汉族父系社会文化在民俗宗教上的一种实践
下一篇: [乌丙安]对中国北方麦黍文化的论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